要像遠離瘟疫一樣遠離依賴政府扶持的學問和機構
1945年21歲的本華·曼德博同時考上了巴黎高等師范和巴黎高等理工大學,這兩所大學都是法國極負盛名的大學,也剛剛從戰爭中恢復過來,重新招生,培養的學生也多以從事大學教師和政府部門公務員為主。作為數學家的叔叔建議他去巴黎高師,他認為純粹科學可以帶來最大的人生滿足;作為物理化學家的表親建議他去地方大學,更接地氣;而作為一個不成功的小商人的父親卻說,無論學什么,要像遠離瘟疫一樣遠離依賴政府扶持的學問和機構,要學那些無論在哪個國家、無論誰在臺上都用得著的東西,比如工程學。
曼德博去了巴黎高師,但只待了一天便退學了,轉入巴黎高等理工,卻沒有走上高等理工畢業生前往法國政商兩界的通途。他游學大西洋西岸,與馮卡曼、德布羅意、維納、馮諾依曼、奧本海默等均有遇合。他絕大部分學術生涯在IBM實驗室度過,創始分形幾何學,跨越學科,直到人生暮年才準入學術正統,成為耶魯大學有史以來獲得終身教職時年紀最大的教授。他走的路最接近父親的教誨。
關注未來10年不變的是什么
亞馬遜CEO杰夫·貝佐斯說過:很多人每天都很忙,都在適應社會的變化,但是大家可能沒有去關注未來10年不變的是什么。餓了么CEO張旭豪2016年在內部講話說:"今天做產品、做開發,可能有這個需求那個需求,有些需求是變來變去的,但是它的本質有很多都是一樣的。我們反而在本質上沒有花很多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是我創業以來覺得最大的問題”。由此他反思:”最早創業的時候沒有想清楚未來10年整個社會不變的是什么事情,導致被現在這幫競爭對手追著。如果當年想清楚了,我們每年都在核心競爭力上不斷提升不斷發展,今天有可能就沒有競爭對手什么事了。”現在,他認為未來10年不會發生變化的是:”消費者未來10年需要的是以更低的價格、更快的速度,拿到最安全的食品和產品。"
關注技術的核心和基礎知識
我目前所從事的編程行業也是有類似的問題,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流行的PC客戶端編程(C/S模式),直到21世紀初都是最熱門的領域,那時候手機還停留在功能機和塞班系統層面,那時候的年輕人都熱衷于投入到這個炙手可熱的編程領域。可是從2007年iPhone誕生,整個編程風向從PC客戶端開發迅速轉向了智能手機APP開發,現在基本上沒有年輕人愿意從事PC客戶端的編程的工作了。而經歷幾年快速發展的移動應用開發,也出現了衰減的趨勢,很多培訓機構在慢慢縮小APP開發的培訓規模,每個公司對技術的要求也開始不斷提高,市場準入門檻相比幾年前有了大幅提高。
所以如果想要保持核心競爭力,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的技術,而且還要對技術有敏銳的洞察力,能抓住每次技術變革的風口,及時跟進,但是這樣就會疲于奔命,一直在追趕技術的潮流。倘若我們能把操作系統的原理理解的很透徹,對程序編譯原理有清晰的認識,理解Http和TCP/IP協議的每一個細節,即便是從PC客戶端開發轉型到移動應用開發也會很容易,畢竟很多核心的、基礎性的東西都是相通的,一旦這些基礎的知識掌握的很扎實,那么在過去20多年的技術變革中就不會輕易被淘汰。
結語
要從10年后的眼光來看你今天做的事情是否有價值,如果有價值,那么即使今天做的事情還沒有找到價值變現的方式,它的價值也會在未來慢慢釋放出來。用杰夫·貝佐斯的話說,這是一種長期思維。雷軍以前也說過一句話,不要用戰術勤奮來掩蓋戰略懶惰。戰略思考其實就是去思考可能構成長期競爭優勢的東西,而不是不斷去追逐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