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面包拯救了一個媽媽的育兒觀
今天早上我們一個媽媽一進來就說:王老師,推了兩次了,我們孩子的胃口還沒有解決。其實她說這話的時候是帶著埋怨的,就是你看我這么相信你們,結果推兩次我們孩子還是不愛吃飯。
剛好我們李醫生她的孩子小一諾,早上去買了兩塊面包,他說王老師你嘗嘗,我就順手把這個面包撕下一塊兒遞給這個孩子,我想看這個孩子為什么不吃,以及他吃飯的感覺是什么樣的。
沒想到這個面包遞給小男孩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哇嗚哇嗚的吃的賊香,然后媽媽拿手擋了一下,我問為什么要擋,她說她從來不給孩子吃面包,垃圾食品,然后我就說了一句話:我說老外他們就以面包為主食,難道它們都是垃圾食品嗎?
孩子吃得很香,我就把這個面包掰下來一大塊,其實這個面包就很大,這一大塊就相當于我們的一個小饅頭,也不小這個量。沒想到這個孩子拿到面包之后就特別的開心,然后就脫離媽媽的視線,他不往媽媽跟前走,他就在那吃,然后我就一直觀察,大概有二十分鐘,他把那么大的一塊面包全吃完了,期間沒有喝水。
科學喂養科學嗎?
我給媽媽說,你看你兒子今天的表現,吃飯首先是大口大口吃,怎么說胃口不開,我說中醫有句話叫“胃以喜為補”,你做的飯從來都不是孩子愛吃的飯。媽媽說我是營養師,我是營養師的研究生,我都是照書養。我說你今天照書養就不對,也就說實際上我們孩子身體喜歡什么,他能接受什么,我們家長全然不顧,只是按照科學的理論去喂養,那你的理論一定科學嗎?
這個孩子明顯的身高不足,體重也一般。媽媽說那我就齊了怪了,我按書上說的,多少多少克牛肉多少多少克蝦多少多少克的雞蛋牛奶,但是為什么我的孩子吃了以后也不長身高也不長體重呢?
吃錯了是毒藥,吃對了是營養。
這個媽媽是一個高學歷的媽媽,她在帶孩子的時候很講究,我觀察了她的一些語言:哎呀不要動那臟得很,哎呀不要動那危險得很。我說你看你每天在吃飯前強調了各種各種細菌,強調了不洗手吃飯就會生病,強調了不洗手是不允許吃飯,你都是在不斷地否定否定否定,結果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情緒是緊張的,心情是郁悶的,我說怎么能嘗到美味呢?
之所以來調理脾胃,其實孩子本沒有問題,而是你的育兒出了問題,我今天一直很感謝我們小一偌,小一偌今天早上買了一個面包,改變了一個弟弟的胃口,也拯救了一個媽媽的育兒觀。
我經常想起一個西醫的醫生,他叫希波克拉底,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醫生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其實并不是說我們所有的病都是要靠吃藥,靠推拿,靠艾灸。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去幫助那些家長改變錯誤的育兒觀,我覺得這個治療更有意義,因為它讓孩子本沒有受傷害。很多寶媽帶孩子很焦慮,不明白孩子為什么老生病,首先你的育兒觀錯了,但是要糾正這些媽媽的育兒觀需要我們的兒推師,需要我們廣大的同行以及寶媽們要不斷地去學習,當然要獲得正確的學習途徑,不能說老是給孩子吃各種肉。
我們臨床中見過這樣的孩子,媽媽早上給她吃25克牛肉,中午25克蝦,下午25克魚,結果這個小孩兒老是驚厥,卻找不到原因。后來到我這來以后,我說你去查一查孩子有沒有食物不耐受,結果就是他每天吃的魚蝦肉是食物不耐受。我說仍然是那句話吃對食物是營養,吃錯食物是毒藥,你認為極其有營養的,可能買來的還是高品質的魚啊蝦啊肉啊,但是對于你孩子來說,它就是一味毒藥。它在身體里累積,累積到一定程度不斷地以負能量的形式來刺激我們孩子,結果導致孩子不斷地生病,以各種生病的方式來展現,就是吃錯了,到底這個孩子有沒有胃口,今天這個孩子證明了他很有胃口。
我還想起了我原來調理一個名字叫臭蛋的孩子,他媽媽說我們孩子胃口不好,當時我們推拿室在一樓,我就讓爸爸到門口去買了個熱氣騰騰剛蒸好的大饅頭,這個孩子抱著一個饅頭快啃完了,我說你看看孩子愛不愛吃飯。其實每次來調理厭食的孩子,我都這樣,因為我要試試看你孩子真的是不愛吃飯。結果這個媽媽認為饅頭沒有營養,而奶有營養,媽媽認為不喝奶就叫厭食,吃別的都不算吃飯。我把這個例子講給今天的媽媽,她說:我也是這樣子呀,我認為只有吃肉喝奶才叫營養,他愛吃饃我從來不讓他吃。
無獨有偶,這是兩個不同的媽媽,而且她們時間相差了很多年,這是我的兩個案例,這是他們的共同點,認為饅頭沒有營養,孩子愛吃卻不讓吃,孩子不愛喝奶非逼著讓喝,結果喝出問題來了,孩子不長誰的錯呢?
一定是媽媽的育兒觀出了問題
所以說拯救媽媽的育兒觀,改變媽媽的育兒思想比推一個孩子更重要。希望我們所有的媽媽能聽到這個語音,這是真實的案例,我想今天這個案例對這個媽媽啟發很大,也希望能啟發到更多的寶媽們,也包括我們的兒推師們,也希望把正確的育兒觀帶給我們所有的寶媽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