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唐詩中的琥珀的顏色,是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把美酒和鄉(xiāng)愁聯系在了一起。為什么琥珀會給人溫暖的感覺呢?原來與翡翠、鉆石、藍寶石等礦物寶石不同,琥珀和犀角、珍珠、象牙、硨磲、玳瑁、珊瑚這些歸入有機寶石,它們都是生物所產生的。琥珀接觸到皮膚,不象翡翠、鉆石等礦物寶石給皮膚一種冰冷的感覺,而是一種溫暖的感覺。因此琥珀的淡淡的清香,結合上柔和的顏色,怎么不讓人心曠神怡呢?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有琥珀枕,可以在安睡時攝取芳香;在中醫(yī)上琥珀就有安神的功效,是治療失眠的良藥。琥珀的密度也非常小,可以在鹽水中漂浮;但是它并不漂在水面,而是在水中半沉半浮;因此在古代的波羅地海沿岸,在暴雨之后的溪流中的沙地里可以揀拾到沖出來的琥珀。而直到今天,在前蘇聯的海岸上也有人在海邊,河流入海口的地方從沙子里來淘選小塊的琥珀。
琥珀的傳奇故事
琥珀是由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的樹脂化石化后形成的。如果樹脂不再柔軟,它就被稱為柯巴脂;柯巴脂只是琥珀形成之前的一個階段,還沒有完全石化。長期的氧化和聚合作用,柯巴脂獲得了琥珀的物理特征。世界上柯巴脂的沉積廣泛,特別是南美的哥倫比亞,許多柯巴脂被錯誤的當做琥珀出售。
古希臘科學家Thales把琥珀與絲綢摩擦,發(fā)現琥珀可以帶有靜電,吸附那些微小的物體比如灰塵和羽毛,英文的“電”(electricity)一詞就是因此而來。人類最早將琥珀用于裝飾的考古學記錄是1萬2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而在新石器時代則已經出現了加工琥珀的寶石作坊。當考古學家對不同的琥珀首飾的來源進行考證,可以恢復古老的貿易道路。
琥珀在中國古代傳說為猛虎的魂魄的化身,也叫“虎魄”。宋代黃休復在《茅亭客話》中,記有老虎的魂魄入地化作琥珀的傳說。明代的大藥物學家李時珍也說:“虎死則精魄入地化為石,此物狀似之,故謂之虎魄。俗文從玉,以其類玉也。”在中醫(yī)上琥珀是療疾良藥,《名醫(yī)別錄》中將其列為上品,具有"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之功效。在《漢書》記載,廣西合浦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開端。在對廣西合浦已挖掘的400多座漢墓中的陪葬品的研究發(fā)現,幾乎每座都有種類繁多的舶來品。其中1975年出土的有用琥珀雕成的獅子、蜻蜓等工藝品;1987年出土的有大量琥珀以及具有外國風格的玻璃器皿,而這些東西并非中華本土之物,這些琥珀的來源很可能是歐洲的波羅地海地區(qū)。
由于波羅地海地區(qū)盛產琥珀,又靠近歐洲,因此在歐洲文明的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琥珀是古老的貿易品,在古代的惡劣的交通條件下,體積小、價值大、方便攜帶的琥珀成為了優(yōu)秀的貿易對象。從波羅地海出發(fā),順易北河而下,再沿多瑙河而上,古老的琥珀交易把許多歐洲國家聯系在了一起,“琥珀之路”就象“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一樣,成為了古老的文明交流的道路。“琥珀之路”首先沿水路從北歐的日德蘭半島出發(fā),順易北河而下,再從波美拉尼亞西部到奧德河;再到波希米亞,穿過波美拉尼亞到波蘭中部維斯瓦河,進入黑海;然后登陸通過阿爾卑斯山脈東段的勃倫納山口,進入羅馬帝國的心臟——意大利。
在公元前一到四世紀,凱爾特人重建了古老的腓尼基人曾經控制的貿易之路。這個時期,琥珀從希臘、埃及法老墓、甚至英國都有發(fā)現。英國布萊頓的墓葬中曾發(fā)現一個著名的琥珀杯。但是在公元1世紀,羅馬成了無可置疑的琥珀產業(yè)的中心。羅馬人認為琥珀比那些采集琥珀的波羅的海的金發(fā)奴隸們都值錢!在荷馬史詩《奧賽德》中也提到了琥珀,其中提到了一小塊琥珀的價值比一個健康的奴隸還要高。在古羅馬的尼祿(古羅馬暴君)時期,Julianus曾經派了一支遠征軍專門到波羅的海沿岸搜集琥珀。他們帶回了如此多的琥珀以至于某些舞臺必須要用琥珀裝飾才能使用,甚至用來捕捉野獸或者覆蓋城墻的大網的每個網結都用琥珀。
黑暗時代在繼續(xù),一個社會動蕩四處移民的時期開始了。到了公元12世紀,波蘭的格但斯克港成為了琥珀產業(yè)的中心。基督教的傳播使琥珀制作的十字架得以普及。
13世紀,在日耳曼人騎士組織的十字軍東征之后,他們開始控制普魯士和波羅的海的琥珀產地,以及琥珀制品的生產,比如帶有基督教符文的珠子等。騎士們采用強權統(tǒng)治,任何被發(fā)現持有無基督教符文琥珀者都要被嚴厲的處罰,通常是——絞死!那個時代的印刷品通常將琥珀采集者與絞刑架相提并論,用來警告那些妄圖把琥珀據為私有的人。
1701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一世在加冕儀式之前,訂做了幾件波羅地海“海洋之金”——琥珀做的珍寶。在他結束加冕儀式返回柏林的途中,他突發(fā)奇想:要用琥珀貼滿一座宮殿的房間。經過10年的努力,在1711年藝術家們終于在柏林宮殿的四層一個邊上的房間中把琥珀房子建立起來,整個房間的墻壁上被分為12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是被琥珀鑲嵌成的馬賽克鑲板組成。1716年俄國彼得大帝訪問普魯士,當他一進入“琥珀房子”的時候,激動的說不出話,顯然他想得到它。當時普魯士王國正同瑞典作戰(zhàn),作為一個缺乏自然資源的王國,普魯士王國需要俄國作為盟軍。于是普魯士國王弗里德利希一世把琥珀房子作為禮物,把琥珀鑲嵌成的馬賽克鑲板拆卸下來,送給了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幾經輾轉,在1752年,琥珀屋子的鑲板被安置在俄國的普希金市的葉卡捷琳娜宮中,同時又添加了一些木雕和24面威尼斯風格的鏡子,當夜晚點起蠟燭的時候,整個房間光芒四射,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琥珀房子在那里一直保存到二戰(zhàn)的蘇俄戰(zhàn)爭爆發(fā),而在戰(zhàn)火中希世珍寶琥珀屋子卻象中國的“北京人頭蓋骨”一樣,神秘的消失了。
時間倒回到遠古時期,那時候地球大部分地區(qū)氣候濕潤,眾多的針葉植物統(tǒng)治著大地,由于氣候炎熱,它們分泌出粘稠的樹脂,這些脂液落在地上,隨著地質層變動而深埋地下,再經過三四萬年以上的地層壓力和熱力,這些脂液便石化為蜜蠟礦。地質學研究表明,蜜蠟最
時間倒回到遠古時期,那時候地球大部分地區(qū)氣候濕潤,眾多的針葉植物統(tǒng)治著大地,由于氣候炎熱,它們分泌出粘稠的樹脂,這些脂液落在地上,隨著地質層變動而深埋地下,再經過三四萬年以上的地層壓力和熱力,這些脂液便石化為蜜蠟礦。地質學研究表明,蜜蠟最早形成于距今一億年左右的白堊紀,最遲點則在距今二千萬年左右的中新世,中新世形成的蜜蠟已經比較軟。之后,因針葉林劇減和石化時間愈來愈不足,加上地層運動漸漸穩(wěn)定,蜜蠟的形成就愈來愈少。
蜜蠟形成以后,在悠悠歲月中,經歷地殼升降遷移、日曬雨淋、冰川河流沖擊的種種磨煉,有的露出地表,有的再埋入地下。露出地表的蜜蠟,有的被沖入海中成為海珀,有的被沖入湖中成為湖珀,再埋入地下的成為礦珀,直到后來被人們發(fā)現,這就是蜜蠟的來源,所以就有了“千年琥珀,萬年蜜蠟”的說法,這些歷經歲月才形成的珍貴化石成為了愛情的象征,人們都希望愛情如蜜蠟一樣,歷經千年萬年而不變質。
蜜蠟是琥珀的一種,因為這種樹脂化石質地澄清,顏色多變,且多數具有較好的欣賞價值,再加上琥珀具備的象征功能,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近些年來,琥珀的行情越來越好,勢頭強勁,成為繼金銀、鉆石、玉石之后的又一大首飾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