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廁所的時候,發現一只臭蟲在地上文絲不動,原以為它已經死了,于是朝它身上吐了一口唾沫,心想可惡的臭蟲,你死了好,像你這樣,活在世上有什么意義,但是令我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原來它并沒有死,只是受了傷斷了一條腿,受到我的騷擾,急忙逃命,由于缺一條腿,肢體不能保持平衡,一下子仰翻在地,我趁勢拿起廁所里的凳子,準備把它砸個稀巴爛,但當我看到它拼命掙扎的時候,我住手了,我驚愕的想到了自己,想到自己在醫院的拼命掙扎,與這里的掙扎何其相似,求生的欲望同樣的何等強烈,死亡對誰來說,
無論是小小的臭蟲還是作為百靈之長的人類都那么可怕,雖然活著有時抱怨很多,但真正涉及到,個個談死色變,唯恐避之不及,其實想一下,生命的意義本身就是好好活著,只有好好活著,珍惜生命,才有資格談到生命的意義,一只臭蟲在我們人類看來,每天生活在骯臟的廁所里生命有什么意義,但到你真正想要取它生命時,它的反應是那么的強烈。前幾年,一頭灰鯨誤闖漁民所布的網,擱淺死亡引起眾多媒體的關注,好多人不遠千里都跑去看,人來人往是絡繹不絕,一只臭蟲死亡無人問津,就像一位大明星去世了,萬人哀悼,千人掉淚,一個農民工死了,大家視而不見,為什么呢,大明星如同鯨魚般耀眼且稀少,活著的時候光鮮亮麗,萬人崇拜,死了自然不一般,農民工如螻蟻般弱小而龐多,對于大家來說死了就死了,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天腿的農民工多的是,為此傷心關注的恐怕只有他親人了。在佛教中有這樣一個割肉飼鷹故事,釋迦牟尼佛過去世行菩薩道
時,遇見一只饑瘦禿鷹,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溫馴善良的鴿子,鴿子驚慌恐怖,看到菩薩,蒼惶投入懷中避難、禿鷹追捕不得,周旋不去,顯露出兇惡的樣子對菩薩說:“你為了要救鴿子的生命,難道就讓我饑餓而死嗎?”菩薩問鷹說:“你需要什么食物?”鷹回答:“我要吃肉。”菩薩一聲不響,便割自己臂上的肉來抵償??墒曲椧笈c鴿子的肉重量相等。菩薩繼續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輕,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盡,重量還不能相等于鴿子。直到菩薩整個人坐上去才和鴿子一樣重,菩薩閉著眼睛等著禿鷹吃他,禿鷹問菩薩道:“你后悔了吧?”菩薩回答說:“我無一念后悔之意?!睘榱艘苟d鷹相信,又繼續的說:“如果我的話,真實不假,當令我身上割掉肌肉,生長復原?!?誓愿剛畢,身上肌肉果然當下恢復了原狀。于是禿鷹感動佩服,立即回復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薩至誠恭敬禮拜贊嘆。原來這只禿鷹,是天帝變化來考驗菩薩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偉大事跡 。當然故事歸故事,傳說歸傳說,故事里所講的重量相等其實是生命的平等,與體重無關,菩薩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換鴿子的生命天平才可平衡,身份有貴有賤,但生命沒有,如果宇宙間真有神的存在,他從宇宙之外俯仰地球,不管是誰在他眼里我們都如螻蟻一般,誰死誰生都不重要。但可貴的是無論中西方神都有悲憫之心,什么是悲憫之心?悲:指慈悲,對人間的苦難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感。憫: 憐憫;哀憐 哀傷而同情的意思,悲憫之心就是說懷有一顆為他人憂傷而憂傷,為他人遭遇而憐憫的心。人之初性本善,或許剛出生帶著一點神的本源,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冷漠無情,事不關己高高掛
起,以前說幸福是看到你幸福即是最大的幸福,現在說幸福是看到他人不幸時的良好感覺,真讓人費解。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說,人是為了相互的愛而存在的。愛他人,以宇宙般的胸懷對待他人,對待萬物,必定會產生深深的憐憫,以至于最廣泛意義上的愛。圣經里也有: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如果大家都常懷一點悲憫之心,看到別人的不幸想到自己的不幸,想到別人的難處想到自己的難處,還會處處為難,幸災樂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