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所謂八苦,無非“放不下”。
一聲啼哭預告著悲催一生的開始,也訴說著前世那種種的放不下;在滾滾紅塵中從新開始新一輪的生老病死的過程,在從生到死的過程中把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的所有的不甘心再體會一遍,最后帶著一個五陰熾盛的靈魂再進入下一個輪回……凡人的生命如此周而復始。也許,我們執著的放不下,只是一種下意識的“習慣”而已!
奧斯卡·王爾德說:人生兩大不幸,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無論得到或者得不到,對人來說都是一種痛苦。得到了一個,滿足了,就想得到下一個,無窮無盡;得不到,心心念念,百爪撓心,五內俱焚也是痛苦;擁有的,覺得不夠;沒有的希望擁有。。。人生理成長的過程,未必是心智成長的過程。有人可能早早的就心智全開,有人活一輩子也是懵懂無知。也有人隨著生活的經歷而心智漸開。人從先有心,再啟智,后通慧的過程被統稱為修行,世間修行法門千千萬萬,而最終追求都是一個源頭,佛說的“西方極樂”也好,道說的“大道無相”也好,上帝說的“伊甸園”也好,都描述了一個沒有“苦”的世界。
生而為凡人,苦不可免。所謂修行也不是信個教,拜個神就算修行。人生一世,所有的喜怒哀樂都來自己于內心,凡人和圣人區別在于,凡人以自己為苦,圣人以眾生為苦;還是真人最好,一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盡玄機。除去所有的幻象,天道面前一切都是虛妄!
如想到達極樂,必先嘗遍極苦;如果想要放下,必定先有拿起;生命的過程是不可避免的,但命是自己的,怎么活都在于自己,所求以為苦便苦,以為樂便樂。畢竟人于天道而言,芻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