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個人的思維里,完全沒有冬天這個概念,你和他爭論三天三夜,都不會有結果的。
? ? ? ? 概念:全局之眼
? ? ? 這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被規律作用著,以一種叫做系統的方式存在著。要素,是系統中你看得見的東西;關系,是系統中你看不見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看到要素,還要看到要素之間的關系,更要看到這些關系背后的規律,就叫做“全局之眼”。
? ? ?案例:旺鋪為什么重要?是因為更好的地段帶來了更多人流。人流是“旺”和“鋪”這兩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是這關系背后的規律,理解了這一點,就可以把這個規律推演到整個系統中,哪里人流多,哪里就會旺。于是早期PC電商,后來移動電商/微商,社群經濟,網紅、移動直播、VR,一下理解了,理解了關系背后的規律,不但在復雜系統中理解現在,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所有的戰略,都是站在未來看今天。選錯了車道,就算你開寶馬也只能眼睜睜的看吉利超過。所以,要有全局之眼,升到半空,看清楚前面路況,這樣就算被大車擋路,你也知道下面終會快起來,不焦慮。
? ? ? 運用:如何建立全局之眼
? ?《5分鐘商學院》劉潤老師說,此生對其影響最深一門課程,是他在南京大學數學系讀本科時學的,叫“系統論”的課程。學習用關聯的、整體的、動態的方法,全局性看問題的能力。
? ? ? 第一,關聯之眼。
? ? ?事物之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相互作用著,這種相互作用,叫做關聯性。
? ? ?擁有全局之眼,首先要練習用關聯之眼看清事物。比如,“旺”和“鋪”之間是什么關系?平臺和產品之間是什么關系?引爆點和網絡效應之間是什么關系?企業文化和人性之間是什么關系?個體理性與群體感性之間是什么關系?等等。
? ? ? 第二,整體之眼。
? ? ?要素,加上若干要素之間的關聯,構成了系統,并形成“輸入、黑盒、、輸出”三個物體。這個黑盒內部,用你理解、或者不理解的方式精密運作著。
? ? ? 擁有全局之眼,還要練習用整體之眼看透黑盒。比如,貨幣政策會如何刺激本國經濟?人員結構扁平化會如何刺激員工的積極性?引入風險投資會如何刺激公司的創新意識?價格策略會如何影響消費者購買沖動?等等。
? ? ? ? 第三,動態之眼。
? ? ? 一個系統的要素,和要素之間的關聯,不是恒久不變的。一旦把“時間”拉進來,就更好玩了。
? ? ? 擁有全局之眼,更要練習用動態之眼看穿時間。比如,五年之后的人類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今天最強最大公司還會強大多久?你今天看到的結果是今天的行為導致的嗎?你學習今天蘋果還是三十年的微軟?短期的利益是長期的成功的成本嗎?等
? ? ? 系統論不是因果論,你只要做好這個,就可以得到那個;系統論更不可能是經驗論,人家就是這樣做的,成功了,我也這么做;系統論更談不上亂拳論,我什么都不信,我只信嘗試,犯錯得來的教訓,亂拳打死師傅…
? ? 越是在高速變化的世界,經驗失效,萬物歸本,越是要訓練系統性思維,擁有全局之眼。
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被規律作用,以一種叫做“系統”的方式存在著。要培養用關聯、整體、動態的方法,全局性看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