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像建樓一樣是需要圖紙的,寫作的圖紙就是寫作的底層邏輯,雖然文無定法,但是最基本的原則和結構是必須要了解的。
畢業于哈佛大學的布蘭登·羅伊爾,在美國考試培訓機構Kaplan擔任主管,他專注研究寫作教學,通過這些年的經驗總結,出版了這本寫作入門書《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
這本書被很多寫作者當作入門指導書,首先這本書不厚才144頁,如果讀的快,一個小時左右就讀完了。
其次里面列舉了20個任何文章都適用的高效寫作原則,淺顯易懂,讓寫作沒有想象中那么難。真是書如其名,一本小小的書,拿到手中,閱讀起來沒有壓力。
這本書雖然薄,但是涵蓋的內容卻不少,作者分別從結構,風格,可讀性三個方面來展開,讀完之后,讓人茅塞頓開,其實寫作也很簡單,只要掌握了這些原則和方法,任何人都可以寫起來。
我讀完這本書,畫了思維導圖,寫了筆記,里面的很多原則,讓我很受用,今天跟大家分享三點。
? ? ? ? 一、寫作要有歸納整合思維
我記得小時候寫作文,描寫校園里的景物,我都是按著教學樓旁邊的順序寫,先寫樹,接著是大花池,挨著是籃球場,然后還是樹,旁邊還有小花池,逐一寫下來,很怕落下哪一個。
如果我早知道,寫作要有整合思維,我一定把所有的樹放在一起寫,所有的花池放在一起寫,而不是分散的雜亂無章。
如果寫作時想到哪寫哪,就好像把不同顏色的毛線都纏繞在一起,理不出頭緒,讓人看一眼就想拿剪刀剪斷。
前段時間,朋友跟我訴苦,她在寫年終總結的時候,被老板要求重寫,我看了她的總結,說實話,我也沒看明白,這一年,她到底做了什么?她就是典型的想到哪寫哪,像流水賬一樣,也難怪領導讓她重寫。
所以說,不論是學生寫作文,還是職場寫報告,要學會歸納整合思維很重要,先結束一個主題或觀點的討論,再開始下一個主題,讓讀者和聽者,很容易明白你要表達的意思。這是寫作時整合相似事物的結構原則。
? ? ? ? 二、寫作要有避免長句意識
你覺得不,超過20個詞的句子,如果沒有停頓,讀起來會很累,更直觀一點的是超長的歌詞,讓人累到喘不過來氣。
我記得多年前流行的那首歌----《太傻》:“只是為何當初你是不聽所有紛紛擾擾流言之中漫天風雨你會選擇了我”,這句歌詞一口氣唱下來,真的要緩半天!當然歌曲考驗的是歌手的氣息和換氣能力,讀者不是歌手,看到那么長的句子,讀起來真的很費力。
另外一本寫作書《寫作這回事—創造生涯回憶錄》里面也提到了,寫作時要避免長句,一連串中規中矩的長句讓文章呆板,而短句會讓文章更清晰,敘述更緊湊,讓整個文章能呼吸起來。大家不妨試試看。這是寫作時砍斷長句的風格原則。
? ? ? ? 三、寫作要注意排版的美感
通篇密密麻麻的文字,沒有突出的關鍵詞和短語,段落之間沒有空隙,試問這樣的文章,你看完的感受是什么?我的感覺是壓抑,透不來氣。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的注意力不超過3秒,這樣的文章寫的再好,也很少有人愿意為它停留,因為看著真的很累。
所以文章的排版和布局很重要,一定要給文字周圍增加更多的空間,換種說法就是要留白,要有視覺美,人們才會愿意看下去。
要適當的運用粗體,斜體,陰影等一些排版工具,讓整篇文章看起來,清晰,有層次。我們拍照還需要美顏,寫作也需要美顏,賞心悅目的文字,沒有人不愿意看,對吧?這是寫作時很重要的運用可讀性工具原則。
這只是其中的三個原則,還有很多實用的方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這本書對你的啟發又是另外的思考。
這本書作者想表達的重點就是:教你如何寫出一篇重點突出,條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文中的這些高效原則,就是寫作的底層邏輯,只有掌握了這些原則和方法,我們都可以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