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如果有小小的一袋酸梅粉或者夏天的中午能用一毛錢買袋冰水那是極快樂的時光,冰水是用水勾兌的糖水,在夏天極熱的時候,放在冰箱凍成冰塊,舔著能夠一中午得好幾個小時。
那時候對于家里有三個孩子的家庭,能養活吃飽飯就是頂不錯的,更有甚者或者鄰居們一到年底相互借錢買點臘肉或者借一塊肉也是常見的。
老房子是坐落在古村鎮,左右兩邊及對面是鄰居的房子,四戶人家正好是正方形,每戶人家在四方形的邊中間。右手邊得奶奶也是經歷過苦日子的人,從記事開始,每天見她點著煤油燈加班加點干活,每次只要生病或者感冒,只要吃一顆煮雞蛋就好,所以我們經常認為奶奶那么瘦是因為缺乏營養,為什么那么駝背是因為常年加班干活做的,對于湖南人來說,在當時我們那個小鎮是以花炮為生,包含花炮的各個環節,而奶奶就是做的其中一環,做的就是炮仗中的紙筒。
二
當年我的伙伴或者隔壁鄰居家,跟我們一樣,不是兩個孩子就是三個孩子,吃的最多的就是辣椒蒸豆豉,紅紅得干辣椒用鈍桶碾碎,放點兒豬油,放點兒黑色的豆豉,蒸米飯的時候,把這個小碗兒往旁邊一放,待20或者30分鐘,米飯好了,辣椒也蒸熟了,舀一勺子往米飯中一拌,味道那是真真的太好了,一家五口人就一個菜,每人能吃至少3碗米飯,對于吃不飽飯的時候,能多吃一碗那都是極大的滿足,一個7.8歲的小娃,吃了4碗米飯,現在想起來那是極香的。
除了豆豉蒸辣椒還有一個菜是吃的最多的,就是油渣,可以蒸著吃,炒著吃,湖南人愛吃辣,口味偏香辣,可以炒的絕不做湯,油渣是那個時候唯一的肉。每家每戶吃的油都是去市場,可能不叫市場,有人騎著自行車來村里串巷子,左右兩邊各一個背簍,里面放滿了肥油,一塊塊大肉似的,但是是豬的油部分,有點像五花肉,每次會買一盆子,然后在某個做好飯的下午,趁著蜂窩煤火苗還很好的時候,趕緊把鍋子往上一放,葷油就在上面煎,等過一會兒香味就飄出來了,油就出來了,最后好了后,把油用大勺舀出來,然后冷卻,剩下的油炸夠吃半個月了,家里就不需要買菜了。
那個時候物資是匱乏的,所以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如果頭胎是女孩兒,是允許再生的,80年代傳統觀念還是比較重的,認為一定要生個男孩兒,才能傳種接代,所以一家至少2個孩子,3個孩子是常見的。當時媽媽第一胎生了姐姐,家里是四代同堂,爺爺的爸爸在姐姐出生的時候給了10塊錢,對于當時是一筆巨款,到第二年老二出生了,爺爺的爸爸一看又是姑娘看了一眼就走了,所以很長的時間里我一直認為我是不受歡迎的那一個,又過了兩年弟弟出生了,生下來大家都高興壞了,還宴請了鄰居們吃席。
聽的最多的是某某家超生了或者為了兒子躲到外地去了,那個時候對于這個極其嚴格的,村里的婦女隊長,類似于現在村里的主任,時不時會來走訪和訪談,把生孩子的情況都掌握和了解,我家的房子屋頂是瓦片蓋的,突然有一天來了幾個人,我我家瓦片揭開收起來,屋頂就漏了個大洞,下午需要把盆來過來接水,我家的衣柜,碗柜所有值錢的家具全部也被車拉走了,經歷了一周后來終于各種說情,把東西都拉回來了,后來聽說事情的起源是因為阿姨家的鄰居超生了,有人說躲到我家,所以我家就遭殃了。
三? ? ?
最煩的就是夏日得早晨,需要早早就起床去山上跟著大人去采茶,一去就是好幾個小時,6點到9點才能回家吃早飯,可能對于孩子最難的就是早起吧,采茶季節過了后,又是采摘辣椒的時候,湖南人吃辣椒這個量是極大的,做一頓飯,3個菜,需要切半砧板得辣椒,一半辣椒一般菜是基本搭配,大人忙著干花炮的活,所以摘辣椒就是孩子們的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