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對中興員工跳樓表示沉痛的哀悼,真相是什么?有待查證。我們中國人都講究死者為大,愿他能夠安息,在天國里得享平安,也愿他的家人們能早日走出痛苦,開始新的生活。
然后,再對香港跳樓的教育副局長的兒子,為接住跳樓女被砸身亡的好心保安及跳樓女,為榆林跳樓的產婦,為富士康跳樓的員工,跳樓的女記者,跳樓的碩士、博士、高中生,還有跳樓的科學家,跳樓的藝術家。。。。。。表示沉痛的哀悼,愿他們也在天國安息。
表示哀悼的同時,也必須對這種行為表示強烈的反對。現在很多人都在寫文章同情跳樓的逝者,譴責逼迫他們的人或事,有人對事件背后的真相開始假想和推論,還有更多熱心的聰明人給出很多建議和方案,為了杜絕以后類似事情的發生,但是這些都是,誰能保證天色常藍,誰有承諾過你這個世界只有美好。我試著理解當事人一定是遇到了巨大的挫折,這是他不能承受的,以至于不顧一切做了這樣的選擇,但是遇到挫折和逼迫就采取自殺,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我做過一種拓展項目,名字叫“跳出真我”,爬上三十幾米高的一根圓柱,站在僅能容納兩只腳的頂端,盡力一躍跳出去抓住前面的一個紅色的球,這個練習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勇氣,但是最重要的是那條安全繩,沒有了這條安全繩一切皆枉然。我們的人生要拼搏,要養家,要出人頭地,要面對挑戰和挫折,就像站在圓柱上,有時候是要你自己去面對的,誰都替代不了你,你要栓好那條安全繩。
這條安全繩由四股組成:繩子中心的一股叫做“本能的自我保護”,
圍繞著的有另外三股繩子分別是
“對未來的希望”
“為自己負責任”
“你的使命”。
第一股,也是最后一股叫做“本能的自我保護”。心理學研究人站在高處后就會啟動一種叫做“高地效應”的自我保護機制,你有沒有站在幾十米高的地方往下看的時候感覺到好像有什么力量會推到你,其實沒有人推你,是你的保護機制讓你感覺有危險,你要退后。跳樓的逝者當時一定有個巨大的負面力量,推動它打敗了“本能的自我保護”。所以單靠這我們的本能是不夠的,一旦錯失就是不可挽回的后果,我們平時更要多關注另外三股保險繩。
“對未來的希望”,在二戰的集中營里有很多人經受不住苦難自殺,也有人面對眼前的苦難選擇希望,留著有用之身等待黎明。在我們走投無路時以為自殺是解脫,其實還有別的可能性,把眼光從眼前放到未來,未來是有無限可能性的。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但也有不用付出生命代價也可以獲得的方式。用希望開拓自己的局限思維,抵擋絕望的情緒。
“為自己負責任”,負責任的敵人叫做“托付思想”,托付思想就是把我的幸福、快樂、成功建立在別人的基礎上,嫁給一個男人組成家庭,他要對我的下半生負責任,如果沒實現我就會抱怨他,委屈生氣,走了極端,我就死給他看,讓他懊悔一輩子。我加入這家企業,盡心本份地工作,企業就要對我好,為我負責任。這樣想也不能說不對,只不過萬一有個閃失,人家別人沒對你負責任,那就會把你給坑了。所以,不管怎么樣自己先為自己負責任,如果別人對你好呢,你就有兩份好,如果別人沒對你負責任呢你還有一份好。這樣做你就不會有委屈和受害的情緒。
“你的使命”你的生命不是你給的,從某種角度講你只有使用權,沒有處置權,就像我們國家的土地一樣。所以,你無權結束你的生命,你有責任弄懂你的使命,就是你一生要完成的使命是什么?在你的生命為結束之前要盡心盡力的完成他,每個人的使命不同,有的人說我要改變世界,有的人說我要和家人健康的活到90歲。這樣的話,你每天的工作生活就是你使命的一部分,你不是在為別人打過工,你只是在完成你的使命而已,不是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明確了使命,就不會有厭世的情緒。
世事無常,誰都有想不開的時候。在我們忙著賺錢,忙著競爭,忙著打拼的時候,別忘了系上這條安全繩,時不時地停下來檢查一下,愿逝者長眠,愿生者惜福。看清楚光明和黑暗,然后還選擇相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