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全文超過10000字,可以選擇性進行閱讀。建議讀者每次使用一種思考模型或工具進行練習,加深理解。
在一個理想的世界里,一切井然有序。每樣東西都放在應該放的位置,整整齊齊。人們遇到復雜問題,也不會頭疼,因為大腦里存儲著海量的知識和豐富的思維工具,能夠高效檢索記憶,并且給出解決方法。事物的不確定性在這個世界里,是一種稀罕事物,只有專家面對極難的問題才會出現。
回到我們的世界里,熱力學的熵讓我們明白,一切事物遵循著從有序到無序的規律,事物的復雜性只會越來越高。
我們面臨著的問題——如果能被稱為問題——通常都有如下特征:有限且雜亂的信息(不確定性),對事物走向的控制能力弱小接近到失控。組成問題的元素存在多種變化。
我們常常有一種沮喪感,總覺得對自己完成的工作不夠滿意,思考問題過于簡單,面對復雜問題束手無策。看問題不夠全面,總是有沒有考慮到的地方。
我們應該怎樣提高問題的全面思考能力?
有次在西湖邊湖畔大學參加戰略討論會,第一期班主任萬善老師為了打開大家的思維,提出一個問題,讓我們想象自己在一萬米的高空,來看自己。
本意是讓自己能夠站在更高的高度,用一個全新的視角來觀察自己。我們生活在三維空間里,由于不能離地,只能以平視或者仰視觀察事物,這同樣導致我們大腦里的觀察角度習慣使用平行以及仰視。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提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這個道理。類似的典故還有“盲人摸象”、“坐井觀天”、“管中窺豹”、“以偏概全”。
先天和客觀因素造成我們思維模式的局限性,讓我們很難置身事外,站在其他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由此造成思考問題的片面。
我們也聽過“全局觀”、“系統思維”等名詞。
系統思維,屬于現代哲學領域的方法論范疇。是人們運用系統觀點,把對象的互相聯系的各個方面及其結構和功能進行系統認識的一種思維方法。整體性原則是系統思維方式的核心。
什么是思考的全面性,能做到真正的算無遺策嗎?
沒有完美的事物,同樣也做不到完美的思考。我們能做的是盡量通過科學的方法,盡可能提高我們思考的全面性。
閱讀完本文,你可以收獲:
1)? ? ? ? ? 人們無法全面思考的本質原因
2)? ? ? ? ? 六大思維模型幫助你提升全面思考能力
3)? ? ? ? ? 十八種以上的思維工具
4)? ? ? ? ? 如何跨學科與深度思考
5)? ? ? ? ? 如何度量問題的復雜性
6)? ? ? ? ? 什么是系統思維
7)? ? ? ? ? 層次思維幫助你觸達事物本質
1、什么是思考全面性
系統性:能夠將事物看成一個整體,區分出內部和外部,也就是系統的邊界。而整體由事物的組成要素構成,包括要素之間的聯系。
完整性:事物某個組成部分并不能完全代表整體。
全局性:不能只盯著事物的某個組成部分,而忽略了其他的組成部分。
嚴謹性:在分析事物的組成部分過程中,遵循的方法或者思路不夠科學,可能導致組成部分的遺漏,或錯誤的理解。
2、為什么我們很難做到全面思考
線性思維:認為事物的發展和變化一直恒定、單一、直線勻速是典型的線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簡單,容易和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對應。
寄希望于事物的規律性,而忽略了事物的不確定性以及各種因素結合之后導致的變化。
人類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傾向于將事物簡化,易于理解。
認知偏差:是人們在知覺自身、他人或外部環境時,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知覺結果出現失真的現象。
一提起警察,我們的腦海中會想起警匪片的火爆場面,直覺會認為,警察在面對匪徒的時候危險系數非常高。但是在美國,經過調查的數據表明,美國警察在處理家庭糾紛的時候,危險系數更高——有更高的受傷概率和死亡率。
為什么呢,這是否和我們的直覺不符合?
在處理家庭糾紛的時候,當事人都處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因此警察上門調解的時候,往往會遭到其中一方或者多方的毆打,加上美國允許私人擁有槍支,實際上警察面對的不確定性更大。
面對匪徒,警察可以有備而來,面對平民,就很難說了。曾經有警察接到報警上門調解,結果遭受到一家九口的毆打。
形象思維:以事物的具體特征、外在表現、直觀形象(視覺、照片)為主的思維方式。
教育領域和認知心理學領域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對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教育程度成正相關。受教育程度越高,對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越強。
這力說的教育,可以是學校傳統教育,也可以是個人通過自身努力學習的自我教育。
為什么人們喜歡看視頻遠超過看文字內容,因為視頻的信息量直觀性遠超文字,不需要大腦進行解碼,容易被大腦理解和接受。
為什么寫作時需要避免出現抽象的形容詞和副詞,是因為這些描述過于抽象,不容易被讀者所理解和想象。好的文字能夠給人以畫面感,像一幅畫卷在讀者面前徐徐展開一樣。
思維盲區:也稱為思維的局限性、知識盲區。
人類大腦資源有限,導致不能同時接收太多信息進行處理。
生物的本能是節省能量,對于遠古人類來說,事物缺乏導致我們天生有種囤積脂肪的本能,所以我們愛吃甜食、油炸食品。而大腦是能量消耗大戶,因此能不思考盡量不思考。
即使要思考,也只能思考單一任務,這指的是有意識地思考(解決某些具體問題)。不受控制地潛意識及生理機能(呼吸、心跳等)運轉則不在此列。
我們也偏愛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對于目前用不上的知識,自然不會投入時間和精力。
對于從來沒接觸過、體驗過的事物,無法想象。
想想如下幾個問題。
1、先天性盲人能夠理解和想象什么是顏色嗎?
2、人們沒有見過四維空間及更高維度的空間,能夠想象出來是什么樣嗎?
3、小于普朗克常數的長度以內是沒有空間這個概念的,你能想象得出來嗎?
4、時間是由于微觀領域中的粒子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從而在宏觀領域中影響人類感知。你能想象出來嗎?
5、我們所處的宇宙是無限的,但是具有邊界。你能想象的出來嗎?
人類無法想象到自己沒見過的東西。即使憑空創造的沒有人類見到過的事物,例如外星人,也是以人類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為原型創造出來。
以下是我們的思維局限性:
思維不夠清晰,對于所說的觀點能夠詳細闡述到什么程度?
思維不夠精確,對于思考的事物掌握了多少細節?
思維不夠準確,怎樣檢查信息的真實性?怎樣核實所謂的事實?我們有去追查信息來源嗎?
思維容易偏離,思考的過程中是否加入了和思考的事物沒有關聯的內容?有什么聯系?
思維容易停留在表面,這個問題是簡單還是復雜?復雜的原因是什么?我們要如何應對復雜性?
思維容易狹隘,還有什么觀點和我們思考的問題相關?是否沒有從相反的視角考慮問題?有沒有遺漏的地方?是否僅僅關注了相反觀點的缺點而忽視了優點?是否僅僅關注了經濟價值層面,而忽略了道德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