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休假結束后,九月開工后,一直比較忙碌。在這個九月,我個人工作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正式擁抱大數據,在這個以數據為先導的時代,也算是我個人的一次新的學習和迭代。做項目的和工作的同時,我也會借著這次升級,會完成一個大數據的博士學位,雙導師制的組合,給我提供了更廣的提升平臺。
這次休假,在旅行的過程中,其實我也有相應的語言升級,由于:
我平時的工作語言是法語,周邊的同事都是法國人為主。每年我都會有至少三個月的時間在倫敦出差,這樣每年我也能有更多的機會使用英語,加上我每天早晨除了聽法語新聞外,還下載了一個全英文的聽書APP,每天上下班,至少可以接觸五本主流的非虛構類最新的英文書籍。一年下來聽書這一塊,也有不小的收獲。
其實,語言學習的本質,就是一個熟悉度的問題。每天盡管不能說英語,但是我每天接觸與英語相關的諸多內容。而且現在方便的是很多英文app都會提供文本信息,如果有不懂的地方,保存在印象筆記里,通過搜索引擎Google或是電子詞典,很快就可以解決相應的生詞或是不懂的句子問題。
這次旅行途中在很多美國國家級的公園里,有很多都是美國很多生態、環境、動植物科研研究所采集數據的地方。在公園里能遇到很多這幾方面的專家或學者,如果語言還不錯的話,就可以在跟他們接觸的過程中,了解到很多的相關知識,并且人家還會告訴你在這個領域,你讀幾本入門級的書籍或是讀幾篇頂級期刊的學術論文,就可以在這個領域入門了。其實歸根到底,我們懼怕接觸某領域的相關知識,最首要的是要解決語言問題,能夠熟練使用英語+Google基本可以獲得博士級的知識量,如果從某一個領域想快速入門的話,最快的辦法就是讀幾篇諾貝爾獎獲得者所寫的學術論文,很快就可以獲取相關領域的全部基礎知識。
學習一門語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使用它、接觸它。用就是最好的方法。
提升思考質量的高效方法是:寫作。而寫作,最應該掌握的核心技能是要學會學術性寫作:
1.國外讀研究生,要求就是你得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并掌握如何做研究的方法,不需要你提出新的觀點,有新的突破。
2.學術性寫作,只能靠自己掌握。國內大學并沒人教你如何進行專業性的學術性寫作。你在留學期間到寫畢業論文的時候,論文字數要求在12000—15000字,你的讀書量不應該低于150本的學術類專業書籍。審查論文的時候,你的導師一定會看你的參考文獻的列表,讀書量一定會做具體的要求,如果數量不夠,根本無法通過。
3.在留學期間一定要花大概半年的時間專門突破這項技能,圖書館里能夠借到大量關于學術性寫作的書籍。目前國內很多人再做的那些寫作社群,什么不寫就出局,每天寫5000字......社群建立者大多沒有經過嚴格的專業性寫作訓練,你在國外寫論文的時候,一上來就要具體說明你研究的這個內容,還存在哪些局限性。
4.好多留學生在最后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大概有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很多留學生都是前三個月玩遍歐洲,剩下一個月的時間再寫論文,這個時間根本就不夠。國外的導師是不會主動聯系你的,你必須每周都主動跟他聯系,他會給你的內容提出修改意見。如果你在最后寫論文的時候,能做到每周跟導師都有溝通,你的留學可以說是超值了。因為無形當中你具備和掌握了一整套學術性寫作的方法論。
5.你如果常看西方學者寫的非虛構類書籍,他們的書籍絕對都會遵循這一整套嚴格的方法論。如果你在今后寫作的過程中也同樣要求自己在這一套方法論體系下寫作的話,那你會鄙視死那些10萬?公眾號的作者。
想盡一切辦法,熟悉所使用的語言,就是大量提高該語言的閱讀量,閱讀量提高了必然會帶來理解力和思維多樣性的提高,慢慢的就會拉開你和身邊人的差距。然后你和周圍人的交流就會被迫限制在一般日常無意義的交流中,任何試圖深層次的討論都會被擋在思維的鴻溝前。最后你還能交流的就只剩下三類:
?同等知識量的人;
?思維清晰的專業專修者;
?無窮的書本。
暑期休假期間,我還去加州探望了我在美國的導師,這是一位風趣且幽默的老頭兒,曾經在巴黎工作過,法語說的也是比較流暢,現在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職:
寫到這里,正好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個視頻,當時劉國梁在訓練國乒隊員的時候,故意要求隊員把球從球拍和球網之間一個非常狹小的空間發過去,劉國梁都可以順利發過去,但是幾個國乒隊員就發不過去。劉國梁說,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心理問題。特別是在大賽的時候,隊員面對關鍵球的時候,容易想“多”,心理有壓力。我們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克服想的過“多”的心理問題,訓練如何關閉自我評價的聲音,才能真正享受到個人的完整心流體驗。
感謝留學,一路奔跑,一路體驗,一路升級和迭代。在即將到來的第八年的時候,這次新的轉型也算是一個新的意外驚喜,我還會一路奔跑下去,但依舊會去欣賞沿途的風景,人生一路是風景,我們一起去欣賞……
禪定時刻:
每個人的一輩子似乎總是處在一個平衡點上。得到的、失去的往往如此巧合的相遇。人生的長河中很難遇到一個徹底平靜的時刻。新的開始往往是意味著更多的新鮮和體驗,也意味著更多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