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女神”這個詞使用的廣泛程度已經不可以用語言形容了,是個姑娘都會有被稱贊的時候,若是有些姿色就會頻繁到“女神”這個詞快要磨爛了耳朵,女孩子出門買個東西沒人叫你“姑娘”,都是叫“美女”,這里的美女跟女神一個用法——都是一種或并不走心,或是單純認可你外表的一種常用敬語。所謂“神”的高高在上,卻因為有太多人和你并列而失去了意義。當“女神”的稱呼普通成了“翠花”,我們是否也應該停下來思考真女神到底是什么樣子?
現在通常意義上的女神(其實又何嘗不包括男神),都是特指外表上的出類拔萃,極少會有人在用這個詞的時候關注到外表之外的其他東西。因為這一范圍限制,娛樂圈成了這個詞匯的密集使用區,就像當年是個唱歌的新聞稿發出來都帶個“天王”、“天后”一樣,現在都是什么“xx男神”、“xx女神”。現在追星也不叫“我偶像”了,都說我男神是誰、我女神是誰……各種女神養成攻略大行其道,無非就是怎么減肥怎么護膚怎么化妝,就是教你怎么變漂亮呀!照這個情況發展下去,有一天這兩個詞就只剩下性別區分了直接取代了“男性”、“女性”也說不定。
我們都要認清這個現狀,不是別人叫“女神”的就都是女神,更不能覺得有人叫你“女神”你就真的是女神,我們都得有一個評判標準,去區分真女神和漂亮的人。
真女神,該是用豐富的內心支撐起一副有氣質的皮囊的。
首先是內心的豐富,作為一個神壇級人物,總要有些內在上的與眾不同之處,通過吃別人不能吃之苦的方式去收獲一顆德才兼備的內心,這才是真女神。
一.多面學習——會些別人不會的,會很多別人不同時會的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學點什么真的很容易,并不像是古時候父母不讓你讀書你就沒法讀書、父母沒條件給你彈琴你就這輩子不會彈琴了,想學什么還是很好找渠道的。所謂時間上的匱乏也并不成立,想要變好的決心有了,再忙你也會有時間擠出來的。所以總要會些別人不會的,或者是會很多別人不同時會的,這是成為女神的基本素質。琴棋書畫、茶道插花、有一些烹飪的能力、會演講、會唱歌、會寫作、知識領域博覽古今……這些都是你成為女神的籌碼,無論是拜師還是自學,有那么一兩個技能,就能讓你在人群中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二.博覽群書——有一顆平和寬容、真純善良的心
這是一個浮躁的年代,電子工具普及,讓人很難靜下心來讀書和思考,別人不能的事情,你若是做到了,你就是與眾不同。真女神該是對書籍有感情的,我并不相信內化于心的氣質不靠多讀書就能得來,就算你的家族再怎么幾世貴族,都不可能。外面的東西只會給我們一個環境去釋放自己內在的東西,頭腦中若是空無一物,再如何聰穎的高貴都會變成愚蠢的高傲。這份氣質,非讀書不可得,碎片化的手機閱讀并不能累積成知識體系,不要指望靠著手機上讀來的“零存”去“整取”,到最后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而讀書,涉獵多領域為佳,人文與科學兼備,理性與感性共融,從古至今,從平凡到傳奇,才能給你一顆平和寬容、真純善良的心,而當一個人擁有了這樣的內在,無論處理什么事情都會于無形中將這種修養表現出來,也就是女神氣質的外化。
三.重視外在——釋放你能夠觸及的最佳魅力
對內在的關注不代表外在就不再重要,不得不承認一個人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會對她的影響很大,而給人第一印象的,確實不關內在什么事。但必須長得美才能美嗎?一定要整成網紅臉才有未來嗎?我并不排斥整容,不太贊同對整容的盲目排斥——人家也是為了美付出了代價的,這種代價你沒付出,憑什么質疑別人的努力?可不排斥歸不排斥,那張標志的臉蛋,確實不是美與不美的分界線。
而拋開整容這個話題不談,一張漂亮的臉蛋和一個完美的身材并不是外在美的全部,上述前兩點做到了就已經腹有詩書氣自華了,這是一部分,除此之外出門化個淡妝、走路挺拔一些,這些都是對生活的一種尊重。衣服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整潔得體,你可以不用名貴的香水,但你一定要有沐浴給人的寧靜的香氣——你所給生活的明媚和態度,生活同樣會回報給你。
你對美的渴望,本身就是一種漂亮。
希望有一天,所有努力變好的姑娘都能變成真正的女神,所有努力的樣子和學會的能力能鋪成一條路,和著詩,通往遠方。
對著日光的活力與對著月光的安寧,都是女神們最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