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時間,幾百部佳片看了一遍,《阿甘正傳》是為數不多的幾部讓我看完后被深深震撼的電影之一。對于這樣一部奧斯卡級別的名片、無數文藝青年心中的神片,它的經典不需再贅言。
摘? 要? 1994年,是世界電影史上佳片云集的一年,許多電影贏得了良好的評價和口碑,《阿甘正傳》就是其中一部代表作品。影片的故事背景為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國歷史,講述了智障阿甘平凡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越南戰爭、乒乓球外交、人類登月”等歷史事件與阿甘的人生相互串聯,發生了一系列幽默而又富有戲劇性的故事。電影展現了阿甘對美好生活和人生夢想的追求,反映了二戰之后美國人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面貌。本文將通過對電影中的情節和人物臺詞的解讀,去分析電影中所蘊含的人生與愛情的主題。
關鍵詞? 《阿甘正傳》;人生;愛情
一個阿拉巴馬州小鎮的智障男孩,一個人們眼中只會奔跑的“傻子”,卻跑出了光榮燦爛的人生軌跡,找到了他所夢想的幸福歸宿,這個“傻子”,叫“福雷斯特·甘”。阿甘所訴說的人生經歷就像是一個個寓言故事,讓我們懂得了很多的人生哲理,看到了命運的無法預知。阿甘執著的性情,促使他發揮出了生命的潛能,取得了諸多偉大的成就。阿甘的傳奇經歷,為我們展現了信念和精神的力量。勇敢追求愛情的阿甘,仿佛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真摯單純的愛,就像是年少時你我的初戀,那樣熾熱,那樣美好,那樣感人至深,令人心碎。阿甘簡單的言語,充滿了非凡的智慧,讓我們讀懂了人生,也學會了愛情。
一、人生
1.《阿甘正傳》中的人生哲理
影片一開始,在與公交車站等車女士的短暫相處中,阿甘很自然地談起了他的回憶。他想起媽媽曾對他說的一句話:“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樣的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這句經典的臺詞,詮釋了一個人生哲理:每個人的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人生必定會有不同的軌跡。這樣的人生主旨也融入劇中情節,貫穿全片。不得不說,阿甘的母親是一位深諳生活奧秘的智慧女性,歷經滄桑歲月的她,用平凡的言語揭示出了人生的真諦:每個人都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找到人生的意義。低智弱小的阿甘始終記著媽媽說的話,在坎坷的生命中勇敢前行,穿越一個個逆境,最終創造了屬于自己的人生。
影片借由阿甘這個人物,傳達出一種樂觀主義的態度: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不幸遭遇時,我們應該坦然面對。“當你把這個世界看得太透徹的時候,你會給自己的心套上沉重的枷鎖,會越發變得不快樂。”我們每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我們的心智不可能永遠像年少時那樣單純和天真,我們已經看清了眼前的這個世界。遭遇困難和挫折時,無論逃避還是面對,我們都必定要承受一些痛苦,因而也就在人生旅途之中失去了那些最純粹的快樂。人生若被羈絆,前進的腳步必然被阻礙。
“你得丟開以往的事,才能不斷繼續前進”,阿甘記得媽媽總是這樣對他說道。阿甘與我們不同,他的內心永遠純凈,對過往的遭際可以毫不在意,他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記恨那些傷害過他的人,他只是按照媽媽告訴他的話去做,并且相信這樣做是對的。看似愚笨的阿甘,發揮出他呆傻外表下潛藏的天賦,做成了一件件大事。阿甘為什么能成功?因為他心無雜念,仿佛一個樂觀的追夢者,他所做的,只是認真地去做每一件事,而不計較得失,他拼命地奔跑,眼中唯有終點。“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們何不拋開過往,樂觀地面對人生呢?
《阿甘正傳》中有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我不覺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來越寬容涵蓋,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覺得那應該是一個逐漸剔除的過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東西是什么。而后,做一個簡單的人。”這段“化繁為簡”的箴言,讓每個看完電影的人都恍然大悟。“勤奮、誠實、善良、正直、恪守承諾”,這些品質造就了一個簡單的人,一個我們所為之敬仰的人——福雷斯特·甘。平凡的小人物阿甘,在無意中獲得了巨大的名利和財富,但這些他都沒放在心上,他真正在乎的是身邊的人。阿甘希望媽媽一直陪在他身邊,不要離去,他想守護美好的親情。他心中唯一的夢想,就是把心愛的女孩娶回家。阿甘對于人生,就只有這樣簡單的追求。當我們靜下心來回顧往事,會發現我們所在乎的,并且對我們最重要的那些人和事,都一直在我們身邊。當我們年華老去,回首人生的時候,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那“簡單的幸福”。
2.片中人物的命運轉折
《阿甘正傳》不似其他電影,對人生和命運進行嚴肅、深沉的藝術渲染,而是另辟蹊徑,用詼諧幽默、極富戲劇性的情節,來訴說主人公阿甘及其他人物的人生經歷,演繹他們的命運轉折。
影片的開頭,伴隨著優美的音樂,一片在風中飄蕩的羽毛出現在鏡頭中。隨風飄蕩,上下翻飛的羽毛,正映射著人生的跌宕起伏和命運的不可捉摸。羽毛旋停翻轉,飛過樹枝,穿越車輛和行人,最終落于坐在路旁的阿甘腳上,阿甘伸手撿起羽毛,靜靜凝望了一會兒,然后打開手提箱,放進媽媽留給自己的童話書里,故事由此開始。這個頗有宿命意味的情節,正是影片主人公阿甘及其周圍人物命運一波三折、充滿變故的寫照。影片以羽毛的“輕”,來反襯人生和命運的“重”,可謂意味深長。
幼年時代的阿甘,時常受到別人的欺負,只有一個小女孩珍妮愿意和他做朋友。一天,那些男孩又準備戲弄阿甘,珍妮讓阿甘快跑,對他說:“不管發生了什么,你只管跑,一直向前跑。”就這樣,一直向前跑的阿甘,跑掉了捆綁在腳上的矯正護套,跑進了橄欖球場,他跑得飛快,成了橄欖球明星,進了大學讀書。后來,他參了軍,前往越南戰場,在槍林彈雨中,阿甘背著負傷的戰友跑出敵軍的埋伏圈,回國以后,阿甘被授予勛章,成為戰爭英雄。好友珍妮隨口說出的一句話,改變了阿甘的命運,他的跑步天分就這樣被無意中發掘出來。勇往直前的阿甘,奔向了美好的未來。
丹中尉,這個在越戰中被阿甘所救,落下殘疾的人,一直夢想著報效國家,像父輩那樣為國捐軀。斷了雙腿的他,不能再上戰場,夢想化為泡影。丹中尉不但沒有感謝阿甘,反而墮落、迷茫,對人生失去信心,留著披頭士發型的他仇視一切,也包括那個曾經他深愛的國家。丹中尉埋怨阿甘為何要救他,他本來已心灰意冷,寧愿死在戰場上,他怒不可遏,痛斥阿甘“癡傻的好心”,羞愧自己仍然茍活于世。但善良的阿甘不離不棄,用真心感動了丹中尉,撫平了他破碎心靈的傷痛,讓他重新振作起來,擁有了嶄新的生活和正確的人生觀。后來,在捕蝦船上,面對著大海上的暴風雨,丹中尉大聲叫囂:“來吧!你這算是風暴嗎?來吧,你這狗娘養的!咱們來較量一下吧!”我想這一刻,丹中尉已經不再是一個懦夫了,他在向命運宣戰。這樣“身殘志堅”的丹中尉,正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人們眼中的“傻子”阿甘,用“傻瓜式”的關愛,再一次改寫了丹中尉的命運,拯救了他的人生。
影片最后,圣潔、純凈的音樂再次響起,我們又看到了阿甘腳邊的羽毛隨風飄遠,飛旋云端。這個對應開頭的結尾,引發人無限的感慨和深深的思索。“人生無常,命運多舛”的主題,就這樣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了。
3.“阿甘精神”的啟示
人生就是要執著向前,追尋心之所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夢的完成(哪怕不能完成)。阿甘便是這樣一個“執著的傻子”,他雖然智商很低,但擁有堅定的信念,做到了很多正常人想不到、不能做到的事。在橄欖球場上,速度驚人的阿甘沒有人能追得上,他成了耀眼的明星。在軍隊里,阿甘意外發現自己有非凡的乒乓球天分,他精湛的球技,吸引人們去看他打乒乓球,人們甚至對當時電視上播放的“人類首次登月”的新聞都視若不見。阿甘連做夢時都在打乒乓球,他打得越來越好,幾年后被總統派去與中國進行友誼賽,也就是“中美乒乓外交”。《阿甘正傳》透露出“美國夢”的主題,阿甘的奮發進取,與普通民眾的消沉墮落形成鮮明對比,不斷奔跑的阿甘,跑出了生命的奇跡,跑出了不凡的人生。阿甘這個人物,通過自己的勤奮、勇氣和決心,以堅韌的毅力執著前行,最終邁向繁榮,取得成功,可謂對“美國夢”進行了完美的詮釋。
阿甘先天智障,但他是傻子嗎?當然不是。相對于那些終日無所事事,得過且過的人,他甚至可以說是聰明的。媽媽說,“奇跡每天都在發生”。阿甘相信媽媽的話,相信自己,他用一次次“奇跡”詮釋出了“最美的相信”。這樣的“美國夢”似乎太過“運氣”,美好得有點不切實際,但影片的目的不是為了突出阿甘有多神奇,而是借阿甘這個人物來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激勵人們勇敢地去追求人生的夢想。
二、愛情
1.阿甘所追尋的愛情
阿甘回憶小時候第一次乘校車去上學,小朋友都占著身邊的空座,沒有人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他不知道該坐在哪里。這時他的耳邊響起了一個“最美的聲音”:“如果你愿意,可以坐在這。”阿甘回頭一看,是一個小女孩,她的身邊空著一個座位。阿甘說:“我這一生再沒見過如此美麗的人,她就像一位天使。”這位天使就是珍妮,后來成為阿甘一生所愛。
阿甘與珍妮坐在一起,成為了好朋友,兩人形影不離,建立了青梅竹馬的感情。我們了解到,正是這種溫暖的關愛,給了飽受歧視的阿甘極大的慰藉,讓他漸漸對珍妮產生一種眷戀之情,隨著年歲的增長,阿甘對珍妮的感情由友情轉變成了愛情。我想單純的阿甘心里,一定有這樣的潛意識:當全世界都拋棄我的時候,只要有一個人愿意接受我,陪伴我,這個人就是愛我的,而我,也一樣愛她。
片中有一個情節,阿甘在珍妮的房間,珍妮問他將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阿甘愣了一下,說:“我不是在做我自己嗎?”珍妮說:“我想做一個歌手,成名。”阿甘還是不懂,說他只想成為他自己。不愿過平淡生活的珍妮,漸漸從阿甘的身邊遠去,而阿甘繼續等待著珍妮。至此,我們可以看出,珍妮和阿甘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注定難以走到一起。
后來,阿甘到曼菲斯城一個夜店去找珍妮,她在那里唱歌。珍妮全裸地在臺上唱歌,臺下有個男人想侮辱珍妮,阿甘很生氣,上前教訓了那個男人。珍妮覺得阿甘在給自己添亂,她不希望阿甘再維護自己。珍妮氣憤退場,阿甘馬上追了出去。阿甘對珍妮表白,說“我愛你”,珍妮卻說阿甘不懂愛并獨自離開。阿甘就是這樣一個癡情的漢子,他日夜思念著珍妮,在艱苦的越南戰爭中,珍妮是他堅實的精神支柱,使他得以渡過重重的難關。所以無論珍妮是否選擇他,他都給她最溫暖的微笑,在她身邊守護她。珍妮問阿甘為什么對她這么好,阿甘回答:“你是我的女孩。”為什么阿甘不說“我愛你”?因為他的愛已經無需多言。如果你真正愛一個人,就可以承受她的背叛和逃離,也可以忍受孤獨,忍受沒有她的日子。從阿甘看見珍妮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你是我的女孩,你是我的摯愛”。
性格叛逆的珍妮,自甘墮落,吸食毒品,最終身染絕癥。珍妮對生活失去信心,企圖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她沒有勇氣自殺,她想起還有阿甘一直守候著她,感到尚存一絲希望,于是回去尋找阿甘。珍妮重新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但為時已晚。兩人終于在一起,珍妮接受了阿甘的愛,他們結了婚,還有了一個兒子——小阿甘。珍妮之所以給自己的兒子取了和阿甘一樣的名字,大概是希望他能像他父親一樣,做一個善良、誠實的人,替不久于人世的自己好好活下去,享受幸福的人生。我想,這也是珍妮回報阿甘愛情的一種方式。
珍妮去世后,阿甘在她的墳前淚流滿面,哽咽著說:“珍妮,我想念你。”阿甘不是一個傻子,失去摯愛的人,也會讓他悲傷,讓他哭泣。看到這里,我們不禁為之動容,一輩子只愛一人,只等待一人,阿甘的愛情堪稱偉大,但這樣的結局也著實令人惋惜。“有情人終成眷屬”往往只是人們心中美好的憧憬,而現實往往不能如人所愿。世上很多真摯的愛戀,最終都不能圓滿。
2.阿甘“不完美愛情”的啟示
在這茫茫人世間,能抓住一個人的心實屬不易。阿甘執著地愛著珍妮,正如他執著地向前跑,不問為什么,永遠不會停止。無論珍妮去往哪里,做了多少錯誤的事,阿甘都沒放在心上。不管珍妮變成什么模樣,是美是丑,她永遠都是阿甘心中最美麗的女孩,他一直深愛著珍妮,始終未曾改變對她的愛。對于愛情,阿甘或許很笨,他不知道怎樣去表達自己的愛,但他懂得愛情,并清楚地知道愛的感覺,他明白珍妮就是他所愛的人。
不給對方束縛,不要求回報,在愛一個人的同時能夠承受住她的背叛和逃離,這才是真正的愛情。阿甘沒有緊追不舍,企求珍妮去愛他,因為他明白,真愛是無法強求的,愛情不是甜言蜜語,也不是一廂情愿,只有默默地付出和真心地守候才是愛的體現。愛上一個人很容易,但是能像阿甘那樣承受痛苦卻非常難,現實中很多人嘴上說自己多么地愛一個人,但是當遭遇背叛和離棄時,他們卻不能承受,所謂的愛情根本經不住考驗。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阿甘與珍妮的愛情結局是帶有悲劇色彩的,而對于阿甘本人來講,愛情的夢想已經照進現實,他把“最愛的女孩”娶回了家,珍妮會永遠活在他心里。當影片結尾那根象征命運的羽毛從他腳下飛走,遠遠離去時,不停奔跑的阿甘終于到達了人生的終點。此時此刻,阿甘的內心無比平靜,他感到自己是幸福的。
有人說,其實珍妮并不愛阿甘,她之所以選擇和他在一起,是為了回報他的真愛,他們的愛情并不完美。但什么是“完美的愛情”?這世上大多數經典的愛情故事,結局都是不完美的。也許,對于愛情來說,不完美,才最迷人;不完美,才最真。
阿甘最終得到愛情了嗎?我想看過電影的人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結束語
電影《阿甘正傳》以其卓越的思想價值和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成為全世界影迷心中永遠的經典。本文圍繞“人生”與“愛情”兩大主題,深入論述了阿甘的人生和愛情故事所表現出的深刻寓意和哲理。阿甘的經歷告訴我們對于人生要有信心,對于生活要充滿樂觀,做一個簡單、快樂的人。片中人物的種種事跡,為我們展現了人生和命運的多變。阿甘執著奔跑,追求人生夢想的精神,對我們是一種鼓舞。阿甘和珍妮的愛情,令人感動,令人惋惜。我們從阿甘的身上看到了真正的愛情,也學會如何去看待愛情,懂得了什么是愛情。我們不曾經歷阿甘那樣的傳奇人生,但他精彩的人生故事,引發了我們無盡的思考,給人以深刻的啟示。《阿甘正傳》這部優秀的作品,必將在世界電影的歷史長河中留下光輝不朽的印記。
Real me靛藍Music踏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