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年學習前端,大家都非常熱衷于研究jQuery源碼。
我至今還記得當初從jQuery源碼中學到一星半點應用技巧的時候常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驚嘆,“原來JavaScript居然可以這樣用!”
但是隨著前端的迅猛發展,另外幾種前端框架的崛起,jQuery慢慢變得不再是必須。所有人對jQuery的熱情都降低了許多。
jQuery在前端史上有它非常超然的歷史地位,許多從中學到的技巧在實踐開發中仍然非常好用。簡單的了解它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的理解JavaScript。如果你能夠從中看明白jquery是如何一步步被取代的,那么,我想你的收益遠不止學會使用了一個庫那么簡單。
因此,我的態度是,項目中你可以不用,但是我仍然建議你學。
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從面向對象的角度,跟大家分享jquery對象是如何封裝的。算是對大家進一步學習jQuery源碼的一個拋磚引玉。
1
使用jQuery對象時,我們這樣寫:
// 聲明一個jQuery對象
$('.target')
// 獲取元素的css屬性
$('.target').css('width')
// 獲取元素的位置信息
$('.target').offset()
在使用之初可能會有許多疑問,比如$是怎么回事?為什么不用new就可以直接聲明一個對象?等等。了解之后,才知道原來這正是jQuery對象創建的巧妙之處。
先直接用代碼展示出來,再用圖跟大家解釋是怎么回事。
;
(function (ROOT) {
// 構造函數
var jQuery = function (selector) {
// 在jQuery中直接返回new過的實例,這里的init是jQuery的真正構造函數
return new jQuery.fn.init(selector)
}
jQuery.fn = jQuery.prototype = {
constructor: jQuery,
version: '1.0.0',
init: function (selector) {
// 在jquery中這里有一個復雜的判斷,但是這里我做了簡化
var elem, selector;
elem = document.querySelector(selector);
this[0] = elem;
// 在jquery中返回一個由所有原型屬性方法組成的數組,我們這里簡化,直接返回this即可
// return jQuery.makeArray(selector, this);
return this;
},
// 在原型上添加一堆方法
toArray: function () { },
get: function () { },
each: function () { },
ready: function () { },
first: function () { },
slice: function () { }
// ... ...
}
jQuery.fn.init.prototype = jQuery.fn;
// 實現jQuery的兩種擴展方式
jQuery.extend = jQuery.fn.extend = function (options) {
// 在jquery源碼中會根據參數不同進行很多判斷,我們這里就直接走一種方式,所以就不用判斷了
var target = this;
var copy;
for (name in options) {
copy = options[name];
target[name] = copy;
}
return target;
}
// jQuery中利用上面實現的擴展機制,添加了許多方法,其中
// 直接添加在構造函數上,被稱為工具方法
jQuery.extend({
isFunction: function () { },
type: function () { },
parseHTML: function () { },
parseJSON: function () { },
ajax: function () { }
// ...
})
// 添加到原型上
jQuery.fn.extend({
queue: function () { },
promise: function () { },
attr: function () { },
prop: function () { },
addClass: function () { },
removeClass: function () { },
val: function () { },
css: function () { }
// ...
})
// $符號的由來,實際上它就是jQuery,一個簡化的寫法,在這里我們還可以替換成其他可用字符
ROOT.jQuery = ROOT.$ = jQuery;
})(window);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封裝了一個簡化版的jQuery對象。
它向大家簡單展示了jQuery的整體骨架。
在代碼中可以看到,jQuery自身對于原型的處理使用了一些巧妙的方式,比如jQuery.fn = jQuery.prototype
,jQuery.fn.init.prototype = jQuery.fn;
等,這幾句正是jQuery對象的關鍵所在??磮D分析。
2
對象封裝分析
在上面的實現中,首先在jQuery構造函數里聲明了一個fn屬性,并將其指向了原型jQuery.prototype
。然后在原型中添加了init方法。
jQuery.fn = jQuery.prototype = {
init: {}
}
之后又將init的原型,指向了jQuery.prototype。
jQuery.fn.init.prototype = jQuery.fn;
而在構造函數jQuery中,返回了init的實例對象。
var jQuery = function (selector) {
// 在jQuery中直接返回new過的實例,這里的init是jQuery的真正構造函數
return new jQuery.fn.init(selector)
}
最后對外暴露入口時,將字符$
與jQuery
對等起來。
ROOT.jQuery = ROOT.$ = jQuery;
因此當我們直接使用$('#test')
創建一個對象時,實際上是創建了一個init的實例,這里的真正構造函數是原型中的init方法。
注意:許多對jQuery內部實現不太了解的盆友,常常會毫無節制使用$()
,比如對于同一個元素的不同操作:
var width = parseInt($('#test').css('width'));
if(width > 20) {
$('#test').css('backgroundColor', 'red');
}
通過我們上面的一系列分析,我們知道每當我們執行$()
時,就會重新生成一個init的實例對象,因此當我們這樣沒有節制的使用jQuery是非常不正確的,雖然看上去方便了一些,但是對于內存的消耗非常大。正確的做法是既然是同一個對象,那么就用一個變量保存起來后續使用即可。
var $test = $('#test');
var width = parseInt($test.css('width'));
if(width > 20) {
$test.css('backgroundColor', 'red');
}
3
擴展方法分析
在上面的代碼實現中,我還簡單實現了兩個擴展方法。
jQuery.extend = jQuery.fn.extend = function (options) {
// 在jquery源碼中會根據參數不同進行很多判斷,我們這里就直接走一種方式,所以就不用判斷了
var target = this;
var copy;
for (name in options) {
copy = options[name];
target[name] = copy;
}
return target;
}
要理解它的實現,首先要明確知道this的指向。如果你搞不清楚,可以回頭去看看我們之前關于this指向的講解。
傳入的參數options為一個key: value
模式的對象,我通過for in
遍歷options,將key作為jQuery的新屬性,value作為該新屬性所對應的新方法,分別添加到jQuery方法和jQuery.fn中。
也就是說,當我們通過jQuery.extend
擴展jQuery時,方法被添加到了jQuery構造函數中,而當我們通過jQuery.fn.extend
擴展jQuery時,方法被添加到了jQuery原型中。
上面的例子中,我也簡單展示了在jQuery內部,許多方法的實現都是通過這兩個擴展方法來完成的。
當我們通過上面的知識了解了jQuery的大體框架之后,我們對于jQuery的學習就可以具體到諸如css/val/attr等方法是如何實現這樣的程度,那么源碼學習起來就會輕松很多,節省更多的時間。也給一些對于源碼敬而遠之的朋友提供一個學習的可能。
4
有一個朋友留言給我,說她被靜態方法,工具方法和實例方法這幾個概念困擾了很久,到底他們有什么區別?
其實在上一篇文章中,關于封裝一個對象,我跟大家分享了一個非常非常干,但是卻只有少數幾個讀者大佬get到的知識,那就是在封裝對象時,屬性和方法可以具體放置的三個位置,并且對于這三個位置的不同做了一個詳細的解讀。
在實現jQuery擴展方法時,一部分方法需要擴展到構造函數中,一部分方法需要擴展到原型中,當我們通讀jQuery源碼時,還發現有一些方法放在了模塊作用域中,至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別,建議大家回過頭去讀讀前一篇文章。
這里用一個例子簡單區分一下。
// 模塊內部
const a = 20;
function Person(name,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構造函數方法,每聲明一個實例,都會重新創建一次,屬于實例獨有
this.getName = function() {
return this.name;
}
}
// 原型方法,僅在原型創建時聲明一次,屬于所有實例共享
Person.prototype.getAge = function() {
return this.age;
}
// 工具方法,直接掛載在構造函數名上,僅聲明一次,無法直接訪問實例內部屬性與方法
Person.each = function() {}
如上例中,each就是一個工具方法,或者說靜態方法。
工具方法的特性也和工具一詞非常貼近,他們與實例的自身屬性毫無關聯,僅僅只是實現一些通用的功能,我們可以通過$.each
與$('div').each
這2個方法來體會工具方法與實例方法的不同之處。
在實際開發中,我們運用得非常多的一個工具庫就是lodash.js
,大家如果時間充裕一定要去學習一下他的使用。
$.ajax()
$.isFunction()
$.each()
... ...
放在原型中的方法,在使用時必須創建了一個新的實例對象才能訪問,因此這樣的方法叫做實例方法。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的使用成本會比工具方法高一些。但是相比構造函數方法,原型方法更節省內存。
$('#test').css()
$('#test').attr()
$('div').each()
這樣,那位同學的疑問就被搞定啦。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定不要過分去糾結一些概念,而要明白這些概念背后的具體場景是怎么回事兒,那么學習這件事情就不會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卡住了。
所以通過$.extend
擴展的方法,其實就是對工具方法的擴展,而通過$.fn.extend
擴展的方法,就是對于實例方法的擴展。
5
jQuery插件的實現
我在初級階段時,覺得要自己編寫一個jQuery插件是超級高大上的事情,可望不可即。但是通過對于上面的理解,我就知道擴展jQuery插件其實是一件我們自己也可以完成的事情。
在前面我跟大家分享了jQuery如何實現,以及他們的方法如何擴展,并且前一篇文章分享了拖拽對象的具體實現。所以建議大家暫時不要閱讀下去,自己動手嘗試將拖拽擴展成為jQuery的一個實例方法,這就是一個jQuery插件了。
具體也沒有什么可多說的了,大家看了代碼就可以明白一切。
// Drag對象簡化代碼,完整源碼可在上一篇文章中查看
;
(function () {
// 構造
function Drag(selector) { }
// 原型
Drag.prototype = {
constructor: Drag,
init: function () {
// 初始時需要做些什么事情
this.setDrag();
},
// 稍作改造,僅用于獲取當前元素的屬性,類似于getName
getStyle: function (property) { },
// 用來獲取當前元素的位置信息,注意與之前的不同之處
getPosition: function () { },
// 用來設置當前元素的位置
setPostion: function (pos) { },
// 該方法用來綁定事件
setDrag: function () { }
}
// 一種對外暴露的方式
window.Drag = Drag;
})();
// 通過擴展方法將拖拽擴展為jQuery的一個實例方法
(function ($) {
$.fn.extend({
becomeDrag: function () {
new Drag(this[0]);
return this; // 注意:為了保證jQuery所有的方法都能夠鏈式訪問,每一個方法的最后都需要返回this,即返回jQuery實例
}
})
})(jQuery);
下一篇:前端基礎進階(十四):深入核心,詳解事件循環機制
上一篇:前端基礎進階(十二):面向對象實戰之封裝拖拽對象
前端基礎進階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