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有多少人體驗過,早晨醒來時注意到盡管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困難和憂慮,我們還是感覺很美妙,感到活著是很快活的?而過一會兒,就受不了了,覺著必須做點什么。因此,我們又設法將自己拋回到苦難的狀態中。
又或許,我們可能是和自己真正關心的人在一起,我們感到非常滿足、圓滿,然后就出現憂慮或迷失方向的感覺,我們感到有一種挑起沖突、制造麻煩的沖動,感到有必要在自己的生活里投入一點戲劇性。
我在心理咨詢工作中與各種各樣的人有接觸,一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人們普遍感到恐懼和懷疑,他們覺得自己不應得到幸福,沒有權利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滿足。他們經常有一種感覺,如果自己是幸福的,幸福會被奪走,或者會發生可怕的事,某種難以名狀的處罰或悲劇,把幸福感抵消了。
對他們來說,雖然在意識的某個層面上渴望幸福,但在另一個層面上又害怕幸福。
對有些人來說,幸福是憂慮的潛在來源
現在假設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都有這種傾向,他們相遇并墜入愛河。那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
開始時,由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方以及對他們關系的興奮上,他們不會去想這些事,他們只是感到幸福。但是內心里,定時炸彈在滴答作響。在他們初遇的那一刻,它就開始滴答作響了。就在他們面對面坐在餐廳里,感到快樂和滿足時,他們中的一個突然受不了了,開始莫名其妙地吵起來,或退縮了,不可思議地變得消沉。
制造麻煩的沖動油然而生,表面上不知從何而起,實際上是來自反幸福編程所處的靈魂深處。
他們對自我的看法,或許會讓他們為幸福奮斗,期待幸福在將來某個時刻到來,也許明年,也許后年。但不是現在,不是此刻,不是這里。此處此刻太靠近、太直接、太恐怖了。
此刻,在他們快樂的時候,幸福不是夢想,而是現實,這是不堪忍受的。那刻,他們的感受是:首先,他們不該得到幸福;其次,幸福不可能持續;第三,如果幸福持續,其他某種可怕的事就會發生。
幸福就像地平線,你靠近它就后退
這是那些嚴重缺乏自尊,對他們享有幸福的權利嚴重缺乏信心的人最常見的一種反應。每當《浪漫愛情的心理》作者納撒尼爾·布蘭登提出這個問題時,多數人都立刻對這點誠實地作出反應,即便是傷心地作出反應。
這個問題一經提出,他們就很容易注意到,他們多么經常中斷他們自己的幸福,破壞它,在沒有麻煩的地方制造麻煩。他們千方百計逃避在那一刻會得到幸福的事實。
就跟很多心理咨詢師一樣,我們都在滿心期待著,「但愿他們能接受那一刻,不是與它沖突,不是抵抗,只要順從生活的歡樂,順從彼此的歡樂,順從愛情欲死欲仙的潛力就好。」那他們能做到嗎?
「但是沒有,他們喜歡參加學習班,咨詢婚姻顧問,接受心理治療,研究性指南,積累心理學的書,好像這樣他們就可以使自己在將來得到幸福,在某個非特指的時候,一個永遠不會到來的時候。」
在他們的生活種,幸福就像地平線,你靠近,它就一直后退。
「幸福—憂慮」是愛情的強大障礙
幸福—憂慮本身是無法獲得足夠的獨立和個性化常見的后果,缺少自尊與沒有足夠的獨立和個性是密切相連的。沒有成功的獨立和個性化,我們就非常輕易地堅信,我們的生存取決于犧牲享受余生,以保護我們與父母的關系。那么,我們看看這會把我們帶到哪里!
母親或父親常常會在孩子心中留下一則微妙的信息——「將來,你的婚姻不會比我們的婚姻更幸福。」一個沒有足夠自尊的女子,一個要做「乖孩子」的女子,她感到有必要不惜一切代價保留母親或父親的愛。這種女子要么去選擇一個與其在一起顯然不可能幸福的男人做丈夫,要么在一個本來有可能幸福的婚姻里制造婚姻的不幸。
許多女子都報告她們的感受說:「我無法忍受讓母親看到我和一個男人的關系很幸福。她會感到我背叛了她,她會感到丟臉。我可能會使她感到淹沒在自己不足和失敗的感覺中。我不能對她做出這樣的事。」在這些聲明之下是其他顯而易見的感覺:「母親也許會生我的氣。母親也許會斥責我。我可能會失去母愛。」
要像母親或父親那樣不幸是「適應環境」,反對母親或父親,可能要和全家作對——這種前景是很可怕的。問題可能存在于一個女子和她母親之間或者在一個女子和她父親之間的關系上。并且這個問題不限于女子。男子同樣會從父母的任何一方得到信息,大意是他們不會有幸福。
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幸福意味著不再是「乖孩子」,而是要和家庭決裂,想達到一個很多女子和男子都沒達到的獨立水平。在這我們看到了獨立和個性化、自尊缺乏和幸福—憂慮論題的相互滲透。
幸福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
如果覺得我們的關系似乎總是很不幸、很令人沮喪,不妨問問相關的問題:我的自我概念允許我幸福嗎?我童年的規劃允許我幸福嗎?我的生活狀態允許我幸福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要想通過學習溝通技巧,改進的性技巧,或公平競爭的方法來解決愛情問題是徒勞的。這就是許多婚姻咨詢所犯的錯誤。所有這些教導都基于這樣的假定:相關的人都愿意得到幸福,感到應該得到幸福。但是,他們并不這樣想!
在兩性關系中,愛情的發展要承認這樣的事實,即幸福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如果我們感覺幸福是自然的、正常的,我們就會允許自己幸福,對幸福敞開胸懷,跟著幸福走,這樣才不會有破壞和自我毀滅的沖動。
一旦對幸福采取接受的態度,愛情就會發展;一旦對接受幸福采取畏懼的態度,愛情往往會消亡。
幸福遠不是我們以為的那么復雜
對某些人而言,以獨立和自我負責的精神,以簡單行為讓自己幸福,也許是他們生活中最勇敢的行為了。他們會怎么做呢?如果幸福引發焦慮,他們該怎么辦?當然渴望減少焦慮。如果幸福引發焦慮,那么降低破壞幸福的沖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是十足的人類反應。
但在有好的解決方案,我們必須發現它、學會它,然后,必須實踐它。譬如,在我們感到幸福時,感到由此而來的焦慮和迷失時,我們要學會什么也別做。
也就是說,承認它們,深入我們自己的體驗,同時有意識地去見證它,不能受操縱做出自我毀滅的行為;然后,跨越時空,我們就能夠構建對幸福的容忍,增強從容不驚對待歡樂的能力。
以這樣的方式,我們會發現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我們發現幸福遠不是我們以為的那么復雜。我們發現,只要有點兒機會,歡樂就是我們自然而然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