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下午六點半的劍閣新城,天空還沒有黑,夕陽還在山邊,距離完全落下還有兩小時,而街道上的餐館外面,已坐滿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熱鬧,空氣中到處彌漫著火鍋的香氣。
我不知道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火鍋?尤其在炎熱的夏季。
做為地道的川妹子,以前很熱愛火鍋,但自從留在廣州生活十幾年后,卻把吃火鍋不經意間變成了打邊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變成偽廣州人的我,更崇尚清淡的白水煮配豉油。
甚至有段時間還完全抗拒火鍋,總是擔心吃一頓火鍋,跑完五公里都消耗不完其卡路里。
01
當我們從廣州到達成都的第一天晚上,我哥哥就已經安排好他的兄弟伙帶我們去吃火鍋,后因我們太累而拒絕掉。
次日,我哥仍然固執的驅車帶我們去了離他家十幾公里的成都新津縣川西壩子吃火鍋,聽說這家在當地小有名氣,生意火爆,需提前跟老板預約,要不還排不到位。此去親戚朋友十幾人,滿滿兩桌,好不熱鬧,熱騰騰的火鍋,齊刷刷的筷子,辣得眼淚旺旺,男人們光著脖子喝著冰啤,在火鍋的了了香氣中,吹著龍門陣。川西壩子的火鍋沒有服務員上菜,全憑自助拿菜碟,根據盤子數量而結算。
而彼時我朋友圈傳來邀約聚會的消息,幾位高中同學和曾經的班主任老師在成都三環外的大風炊火鍋店聚會。我用手機在百度查了導航,發現我所在的火鍋店和大風炊火鍋店兩地相距差不多65公里。當然,盡管我非常希望見到老同學,但那晚終究沒有趕過去相見。
留在成都工作生活的同學有兩伙,一伙是高中的,一伙是大學的。我想,我不論參加哪伙同學的聚會,都免不了一頓火鍋。
憶起上次回老家在廣元見室友劉也是邀約吃火鍋,桌子擺在壩壩里,夜色中我們邊吃火鍋邊飲冰啤,憶以前大學宿舍的事及現在生活中的種種。
這一次,回到劍閣小城和幾位初高中的同學聚會,也是在濱河路邊的某麻辣串串館邊喝啤酒邊擼串,很有聚會的感覺。
我想說的是,在四川跟親朋好友同學見面,貌似吃火鍋加啤酒成為了標配。
02
對于我來說不管是吃火鍋還是串串,還是什么干鍋,酸辣鍋,老鴨湯,楊連鍋,冷鍋魚,渣渣魚……都算火鍋,都是火鍋的兄弟姊妹或衍生物。
據說重慶每六家餐館就有五家火鍋店,我不知道成都有多少?但肯定火鍋店是偏多的,絕對是餐館中的主流。
曾有笑話說飛機飛到成都的領空能聽到麻將的聲音,打開機門能聞到火鍋的香氣,每四個人中有三個想打麻將,剩下一個想吃火鍋。
1、你們常吃的火鍋是這樣的:2、可是我們人少,吃不了那么多菜,可是各種菜我都想來點兒怎么辦?于是就有了串串:
3、一邊吃一邊煮又覺得麻煩,想來得更快些,于是就有了冷鍋串串。
4、大概是樂山人特別愛吃冷鍋串串,于是為了讓那些饑不擇食的人們馬上就有熟食可以吃,他們將煮熟的串串盛放在一個大的圓形容器里,讓食客們可以隨意挑選,坐下就吃,起名叫“缽缽雞”,如果非要問“缽缽雞”和串串有什么區別,大概就是缽缽雞是煮好現成的,連“煮”的時間都不用等了。
5、還有一種常見于學校周邊,街頭巷尾的叫:“麻辣燙”。
6、可是聰明的四川人表示,串串太麻煩,如果可以不用竹簽,豈不是方便你我他?于是就有了:冒菜(冒菜是一個人的火鍋,你們懂的)。
7、總是這么湯湯水水的,我想來點香辣的,于是“干鍋”上場了。
8、當干鍋走進商場,換了門面,提高價格,于是又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麻辣香鍋。
9、還有很多凸顯主題的酸蘿卜老鴨湯,重慶燒雞公,各種養生湯鍋.....據不完全統計至少不低于108種火鍋。
我想說得是,四川的火鍋種類繁多,很多外省人根本搞不清我們為何有如此種類的火鍋,更不知如何區分,只知道麻辣鍋或者是鴛鴦鍋。
03
四川人為何鐘情火鍋?
如果你是四川盆地內的人,夏天最好吃點火鍋,因為盆地內氣候潮濕,體內濕氣不容易排除,吃火鍋可以促進體內潮氣和濕氣的及時排出體外,有利于身體健康。
四川人?火鍋?
過節了要吃火鍋,心情不好要吃火鍋、高溫了要吃火鍋、降溫了要吃火鍋、就連失戀了也要吃火鍋...
對于四川人為何吃火鍋其實是不需要理由的。而且男女老少通殺火鍋,連孩子也不需要刻意避麻辣。
我詢問了很多在川的朋友,問他們吃火鍋的頻率。很多人差不多一周至少一次,多則三四次。他們很多人說,只要他們離開四川旅游回來,第一頓要吃的肯定是火鍋。
我想起了上年去美國自駕游了一個月,最盼望的就是希望看到有Hotpot的地。一個月從美歸來,第一頓最想吃的居然是火鍋,心念念啊,后在北京吃了一名星店的涮羊肉,用景泰藍的鍋,才彌補了我對火鍋的思念。
火鍋的蘸碟:香油加蒜茸是經典,也是不二選擇
04
對于四川人如何挑選好吃的火鍋?
那天,我在親人們的家宴上認真的詢問地道的成都人,我說你們呆在成都是如何判斷哪家火鍋好吃的?我朋友居然被愣住了,想了一會才慢慢道來,她說目前成都流行的火鍋有小龍坎,大風炊……然后道了每家火鍋店的裝修,人均消費,味道,鍋底,食材都不同,她說她們更多的是去非連鎖店和加盟店,以自己居住的樓為原點,輻射附近的所有火鍋店,看看人流,有無排隊,就知道哪家好吃。
后來,我再詢問資深酷愛美食的同學在劍閣哪家火鍋好吃?她說,關于好不好吃,還得真一家一家的吃,每家味道不同,主打產品不一樣,每個人的口味也不一樣,只有試過自己才能得出結論。她說大宅門很多男人喜歡,因為牛油多,味道鮮,而很多女人更喜歡小郡干的串串,或者老城的麻辣燙,或者是清油火鍋。
我想到我在廣州經常與朋友吃的德莊火鍋,全國連鎖店,有一日居住重慶的大學同學還特意給我說她們在重慶是不吃的,說德莊火鍋專門是給外地人吃的。她們更喜歡防空洞里那些名不經傳的火鍋店,她說才地道。可以腦補哈《火鍋英雄》電影中防空洞中的火鍋店。
05
全國火鍋的派系
1、北派有 -老北京火鍋,內蒙肥羊火鍋,東北白肉火鍋,山東肥牛火鍋,羊蝎子火鍋,羊湯火鍋等;
銅鍋涮羊肉是老北京地道的火鍋吃法,它對器具和食材的選用非常講究:銅鍋、清水、涮鮮羊。吃起來就一個字兒:“純”!湯底用的是清水,頂多放蔥姜;羊肉的鮮味純,可不像吃羊肉凍卷,那可是新鮮羊肉手切片,用筷子一提溜,變色后撈出。
2、粵系有:海鮮火鍋,粥底火鍋,豆撈火鍋,潮汕牛肉火鍋,豬肚雞火鍋,鈣骨火鍋等;
3、|川系有:四川火鍋,魚頭火鍋,串串香火鍋、重慶火鍋等;提起火鍋一半人想到的是麻辣,另一半人想到的就是川渝。而重慶火鍋、四川火鍋最大的特點也是麻辣,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食。
06
本人對火鍋的情節
對麻辣燙的印象還停留在幼時,每年我父親都會帶我去成都度暑假,那時我父親住在成都火車東站附近,火車東站主要是貨車上下裝卸物品的貨運場和火車機頭的維修停靠點,每當夜幕降臨,下班后的父親會帶我們去他們鐵路部門的那個燈光球場看壩壩電視。看的電視節目好像是《射雕英雄傳》,劇情不記得,但很清晰的記得有個小賣部賣麻辣串,門前支起一個小鋁鍋,燒的蜂窩煤,鍋子里放了一串串穿好的食材,海帶皮,豆腐皮,冬瓜……好像沒啥肉類,五分錢一串,還可以在辣椒盤里裹一下海椒面(實則辣椒粉),那個時候,晚上飄的麻辣香味好香好香,我買過幾次。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對串串的記憶,順便腦補哈,那個時候大概是八幾年吧?
對火鍋上臺階的記憶停留在我讀小學的時候,那個時候大概是九二三年,我有個沒血緣關系的二叔有天告知我們鎮上開了家火鍋店,說好好吃,吃一頓大概要準備四十塊錢,那個時候,幾乎沒人能消費得起,我那二叔說等他賺了錢請我們大家去洋盤哈(四川話,大意得瑟,顯擺),當然我二叔肯定沒請我們,因為他也壓根舍不得錢那樣去吃。所以每當有機會去鎮上,我總會用眼光多瞟瞟我那二叔念叨的那個我也曾渴望想嘗哈啥叫火鍋的店。
真正吃上火鍋的時候差不多到了高中時代,我的高中學校在縣城,學校附近有很多麻辣串攤點,順便還可以燙酸辣粉,沒錢的時候肯定消費麻辣串,因為便宜,數簽子,素的一毛一串,葷的兩毛一串,酸辣粉一元五一碗。我有親戚在縣城,所以有機會沾他們的光去火鍋店里吃火鍋,這個時候已經比串串高檔多了,一桌一鍋,有單獨煤氣罐子持續供火,還可以點各自食物,我才知道有耗兒魚,毛肚,黃喉,鴨腸,午餐肉……到現在為止,我仍然喜歡毛肚,午餐肉,金針菇。
07
吃火鍋,對于四川人來說是必須的,四川的天氣,可以隨便吃不上火,冬天還可以祛寒涼,防感冒。
重慶火鍋的碼頭文化,更多的時候和朋友涮火鍋更像煮英雄,論好漢,冰啤飲起,冰火兩重天,那種爽無以言談。
四川人請吃火鍋,不用擔心費用很貴,也不用計劃,想請客就能請,豐儉由人,菜品豐富,調料齊備,能滿足所有大眾化的口味和需求。
關鍵四川人太休閑,有足夠的時間慢慢涮火鍋,而不擔心時間不夠用,涮火鍋就是慢生活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