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娛樂,不商業”,娛樂化是現代商業的大勢所趨。所有的消費都正在變得娛樂化的社交屬性,但如果走歪了,就漸漸地脫離了商業本質。
比如互聯網行業,浸淫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時刻感覺商業就要在紙醉金迷中淪陷,如同糖果紙一樣,只擁有華麗外表,內容卻變得脆生生且失去原本的純粹,不禁要弱弱地問一句:“你的商業精神呢?”
互聯網的“糖果紙”思維
互聯網思維始于黃太吉煎餅,盛于雕爺牛腩,從此掀起了娛樂化的商業風氣之變。他們善于噱頭十足的營銷包裝,走秀采訪的頻繁曝光,不想紅都難。
于是,披上互聯網思維外套,配上名校、名企的內衣,賺足曝光率,不僅迅速拿到了投資,還獲得了大批觀光用戶。
因此,品牌是否真的好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足夠的娛樂話題。這樣的“成功”捷徑挑逗著越來越多鮮肉創業者浮躁的心。
過度炒作的“個人”時代
如果說雕爺們炒作的核心還是產品,那到了馬佳佳、余佳文之流,純粹是在炒作個人了。他們頻頻穿梭在《非誠勿擾》、《青年中國說》等傳統大眾媒體,在節目上很少分析自己的產品,而是大談理念或思維,用出位的言行展示自己不同凡響的逼格。
這樣的娛樂化風口下,”我”時代,知乎等社區把他們黑得一塌糊涂,漸漸迷失商業精神,使他們的商業模式如同飛不動的母雞,卻巴不得站在風口浪尖以感受翱翔。
浮夸型的商業土壤
互聯網沖擊著傳統的商業形態,人人都更加深刻感受到時代的劇烈變化,以至于要求自己的思維要保持“天天向上”的姿態。這樣的土壤上,商業生物鏈上的創業者、媒體和投資者都在浮夸地扮演著各自的角色。
創業者瘋了。他們熟悉互聯網的世界,也深諳娛樂圈的規律,于是將互聯網與娛樂圈結合起來玩轉,成了他們想要快速成功的創業捷徑。
媒體們瘋了。各種新奇詞匯亮瞎眼,即使擠破頭也要讓自己的話題上頭條。
投資人瘋了。60后、70后的大爺大叔們看到90后身上的青春夢想,仿佛為自己鍍上年輕心態的逼格。于是,投資已無關乎專業,娛樂化的吹捧進一步膨脹了浮夸型創業者的信心。
So,過度娛樂化的商業沒有了精神文化內涵,如同舵手出現方向性的錯誤,最終在商業人海里淹沒。而那些不作秀的務實工作者,認為商業精神不可褻瀆,始終堅持他們的“阿甘式”商業精神。
阿甘式第一定律:聚焦式“傻干”
他們時刻聚焦,抓住商業本質,不受資本市場的約束和綁架,可以為理想和目標“傻投入”,集中配置資源朝著一個方向前進,基于客戶價值的最高生存智慧,不愚弄客戶,堅信只要真心為客戶創造價值。
因此,他們敢于加大技術、人才、管理體系和客戶服務的長期投入,看準了,舍得為未來的目標連續投、長期投。這樣的阿甘很傻,卻傻出了大智慧。
阿甘式第二定律:回歸產品談創新
一個企業,最主要的是有技術創新和人才儲備,沒有技術創新與管理體系的“傻投入”,就不會有真正的產品與市場的競爭力。光靠市場出奇招,打價格戰走不遠,還得回歸產品與技術創新力去贏得市場和客戶。
同時,他們反對盲目的創新,反對為創新而創新,我們倡導有價值的創新。
阿甘式第三定律:守護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專注,用一生的時間鉆研,成功就是一生做好一件事。
他們不要有那么多的互聯網概念與沖動,而是踏踏實實的用互聯網的方式去優化內部運營管理,夯實基礎管理平臺更重要,互聯網是工具,而最終目的是要發展實業,實業才是解決人們幸福的根本。
未來的,娛樂化的商業道路或許是趨勢,
但請記住,物極必反。很多時候,娛樂無傷大雅,只不過博君一悅。
但娛樂過度就變成浮夸,畸形的娛樂消費在某種價值觀上就會誤導很多人,
這樣不僅不利于商業化道路的發展,也不利于發揚本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