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將近兩個月時間把《紅樓夢》看了一遍,白先勇先生的《細說紅樓夢》看了一遍,還參照了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發現還是很難寫,后來想到一個切入點:《紅樓夢》是絕對的悲劇嗎?
所謂玉者,不過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有欲者,則痛苦。解脫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在與自殺(這句話從王國維嘴里說出來好沒有信服力)。解脫之道有二,觀他人之苦痛如惜春紫娟之解脫,觀自己之苦痛如賈寶玉之解脫。
王國維說吾國之文學中,其具厭世解脫之精神者僅有《桃花扇》與《紅樓夢》耳。《桃花扇》是政治的,國民的,歷史的;《紅樓夢》是哲學的,宇宙的,文學的,此是真解脫,自律的也。王國維受叔本華哲學影響,由此說悲劇有三種:
第一種,由極惡之人極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構之者。
第二種,由于盲目的運命者。
第三種,由于劇中之人物之位置及關系而不得不然者。
而紅樓夢就屬于第三種,我們可以看到紅樓夢里除了賈赦好像沒有百分之百的壞人,當然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好人。作者對所有人都有悲憫之心。而造成寶-釵-黛三人悲劇的并不是有什么壞人從中作梗,從賈母王夫人鳳姐襲人角度考慮都只可能選擇金玉良緣,而不是木石前盟。完全劇中人物關系不得不為之,故為悲劇之中的悲劇也。所以王國維認為《紅樓夢》是徹底的悲劇。
但是如果換了另一個角度看結局,曹雪芹似乎并沒有將《紅樓夢》中寶玉的愛情寫成徹底的悲劇。因為寶玉在俗世中已經有其他人替他完成了這段愛情。而這兩個人跟寶玉都是有密切的關系,最后結為夫妻,替寶玉完成了紅塵中的俗緣。蔣玉涵與花襲人其實和賈寶玉都有密切的關系,說得更直接點就是都和賈寶玉發生過肉體關系(小說里并沒有明說蔣玉涵和賈寶玉發生過肉體關系),因為寶玉成佛,而佛性超越人性集萬象于一身,可男可女。所以這兩個人完全可以說是賈寶玉在俗世里的化身,從襲人判詞“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就知蔣玉涵代替賈寶玉受世俗之福,而紅綠汗巾也是定情信物,早在二十八回“蔣玉涵情贈茜香羅”中他倆的姻緣就由賈寶玉促成。寶玉-黛玉-寶釵三人悲劇無疑,其實寶玉-蔣玉涵-花襲人三人的世俗情緣更加完滿。因此在悲劇之中作者又安排這一出稍稍彌補了遺憾。
所以可能并不是如王國維所說,寶玉出家,最后佛道出世的哲學贏得了最后的勝利。入世的儒家與出世的佛道并沒有沖突。不曾入世何來出世,不曾拿起何來放下,選擇只在個人。曹雪芹以大悲之心看盡人間事,書寫著中國人的哲學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