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起床,想起昨晚女性朋友關于婚姻財產的咨詢。從對方話中知道以下信息:有一孩子已滿17歲,男女雙方已經分居好幾年,男方在此期間陸續地將房產和其它固定資產全部抵押貸款,并將所有貸款以彌補生意虧本據花費或據為己有。除了申請貸款時,和女方商量,貸款一下來,男方電話都不聽。并且,男方強烈要求女方用自己的保單作抵押貸款出來。女方對男方的經濟財產狀況已一無所知。
???? 我問她:綜合來看,你覺得男方的所作所為目的是什么?她說:他每次回來都顯得很可憐,被生意欠款弄得坐立不安,也不像是裝的。我懷疑他已有了外遇,但沒有證據,也不太愿意相信他那么老實的人,最終會對我怎么樣。
??? ?在與她的繼續對話中,我開始有了情緒,我看到的是,男方很具有策略地在半哄半騙中,讓女方共同簽字將所有固定財產基本已轉為債務,男方的財務收入對女方建立一堵墻。這時候,我能做的已經很少。很可能面臨的是:男方出軌,女方凈身出戶并背負共同債務。
??? ?在婚姻中,擁有事先預防的法律觀念比事后去彌補要來得有用的多,等木已成舟一切都為時已晚。懂得基本法律常識,并不是為了害人,也不是為了追求婚姻破裂,只是為了保護自己,在遭遇感情創傷時,不會因為對方財產轉移而雪上加霜。
???? 我覺察自己情緒的根源在于:有一種被人欺負時的屈辱,我將這份屈辱投射到女方身上,自己有很強的代入感。當在這一刻,能為她爭取的權利有限,我內心開始波濤洶涌地對她進行攻擊,也是在自我攻擊。仿佛眼睜睜看著被人刺了一刀,對方還一臉得意忘形的奸笑,而我無力反擊和動彈。當我奈何不了他時,我便進行自我攻擊:“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強大,無法抗衡他。都是因為自己不夠聰明,不能用計謀去對付他。”
????而與這份感受最相似的一幕便是:小時候,一放學就在回家的路上,被一群同齡小朋友給我起綽號,嘲笑與戲弄,我那時天天被欺負,有很強烈的屈辱感。后來我將一個帶頭的男同學打倒在地,拖了好幾米,至此他們沒敢再欺負我。但兒時那個屈辱的感受一直都在,每每想起這一幕,都歷歷在目,成了我兒時記憶最深的影像。
???現在因為這樣一個咨詢,我的這份情緒被再次勾出來,依然疼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