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特斯拉和谷歌這些追逐自動駕駛的明星公司之外,還有很多汽車品牌和科技巨頭也對自動駕駛研發投入大量資源。
摘要
汽車技術領域的私人公司正吸引著創紀錄的交易和資金,而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則引領著這一潮流。除了早期創業公司外,資本和大公司都在熱切地追逐以求在自動駕駛行業的蛋糕中分得一塊。
借助CB Insights的投資、收購以及合伙數據,我們挑選了44家正在開發能夠上路的自動駕駛車輛的企業。這一多樣性的群體涵蓋了從汽車工業巨頭到領先的科技和通信企業。
下面的清單按照字母順序排列,聚焦于該領域的大企業玩家(與早期初創企業相比較而言),該分析不包含那些工業自動駕駛車企。
下面有一些公司或品牌是屬于同一家母公司的,但如果它們各自運營著不同的自動駕駛項目,則會單獨進行詳細說明。一些公司也通過重點合作或聯盟的方式組合在一起,考慮到這些參與者之間復雜的關系網,其它的合作伙伴也會一一列出。
研究簡報:2018汽車技術現狀
我們深入研究了自動駕駛車輛和其它移動技術的發展現狀,這些會徹底改變城市和長途運輸。
Apple扮演追趕者的角色
蘋果公司的自動駕駛項目“Titan”經常充斥著謠言。最初的報告表明該項目是要打造一款先進的電動車,但2016年初隨著項目負責人Steve Zadesky的離職而遭遇挫折,然后謠傳招聘凍結且項目發展戰略存在不確定性。
2016年庫比蒂諾(蘋果總部所在地)通過任命其傳奇硬件經理Bob Mansfield來領導該項目并聘請QNX的創始人和前CEO作為回應。這一系列人事任命與戰略轉變有關,據稱該項目將優先發展自動駕駛系統,并降低自造電動汽車的優先級。2017年4月披露的一些細節證實了這點,蘋果公司的文檔詳細描述了一個“自動駕駛系統”,并且該公司雇傭了來自NASA的機器人專家。
蘋果的車輛專利行動也開始升溫,CB Insights的訂閱用戶可以從這里查到蘋果公司車輛相關的專利。
更多閱讀:The Guardian, Reuters, Bloomberg, The Guardian, Wall Street Journal
奧迪成立了自動駕駛子公司
奧迪已披露了一批源于其A7和RS7車型的自動駕駛原型車,包括面向消費者的測試車。2016年7月底,有消息稱奧迪加入了其它同行的陣容,成立了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的高級子公司SDS。2017年4月的報道說該公司聘請了前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的程序經理擔任CTO。
奧迪計劃在下一代A8旗艦車型中對該技術進行商業化,盡管該車的SAE3級(有條件的)自動駕駛技術實用性有限且有待于監管部門的批準。該豪車品牌屬于大眾汽車集團,因此該部門的發展可能有更廣泛的影響。
奧迪是以31億美元收購了諾基亞高清地圖資產HERE的德國財團(包括戴姆勒和寶馬)之一。HERE最近的計劃取得了進展,該計劃的目的是設計開放的標準,用于車輛傳感器數據收集并通過車聯網進行傳輸。
更多閱讀:Audi, Wired, Digital Trends, USA Today
Autoliv和沃爾沃汽車合資成立了Zenuity
吉利旗下沃爾沃汽車品牌在自動駕駛乘用車方面取得了進展。憑借在安全創新方面的聲譽,沃爾沃將其自動駕駛汽車貼上“智能安全”的標簽,其目的是在向公眾全面推出這些功能之后,沃爾沃汽車能做到“零死亡”。沃爾沃目前正計劃在2017年讓100名瑞典客戶盡早使用自動駕駛的XC90(對使用自動駕駛模式的區域、時間以及環境進行限制)。
該公司表示,當沃爾沃的車子在全自動駕駛模式時,他們將承擔全部責任,并宣布將其試點項目擴張到中美兩國,沃爾沃跟隨寶馬等競爭對手,把2021年設定為部署時間。
在尋找合作伙伴之后,沃爾沃與瑞典供應商Autoliv于2017年1月成立自動駕駛合資企業Zenuity。其目標是在2019年商業化駕駛員輔助系統,同時可供其它汽車制造商使用。
注意:沃爾沃汽車現在與沃爾沃集團是獨立的,沃爾沃集團專注于重型商用卡車、公共汽車和設備。
百度計劃拆分自動駕駛汽車部門,并進行量產
2014年4月,中國搜索引擎巨頭百度與寶馬合作,并于2015年底推出了半自動駕駛原型車。他們在中國的高速公路測試了這些技術,但在2016年11月因戰略上的分歧而分道揚鑣。中國是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潛在沃土。
2016年6月,百度CEO李彥宏發布了量產無人駕駛汽車5年計劃。該公司在硅谷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盡管吳恩達(其首席AI科學家)已于2017年3月離職。百度打算在技術成熟時將其自動駕駛部門拆分出來(就像Alphabet的Waymo)。
寶馬-英特爾-Mobileye聯盟開拓進取,英特爾收購Mobileye
寶馬已經開始積極推進其自動駕駛戰略,在CES2016上展示了寶馬自動駕駛i8概念車,并宣布在寶馬iNEXT旗下推出一個正式的計劃以促進其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iNEXT是寶馬新一代電動汽車子品牌的核心。
這家總部位于慕尼黑的汽車制造商在發布該計劃后與英特爾和Mobileye結成了聯盟,該聯盟計劃建立開放的標準平臺,將自動駕駛汽車推向市場,并使車輛在2021年上路行駛。
當然,英特爾熱衷于推動該行業的發展,但NXP和NVIDIA等公司在提供汽車芯片和自動駕駛處理器方面已經占得先機。2016年底,它建立了自動駕駛集團(ADG),并通過其英特爾資本投入2.5億美元進行汽車技術投資。2017年3月,該芯片制造商宣布了一項以153億美元收購Mobileye的計劃,這項交易預計9個月完成。
Mobileye通過其道路經驗管理計劃(REM)測繪平臺與其它伙伴建立合作關系。除了寶馬外,該平臺還包括日產和大眾。
寶馬也是31億美元收購諾基亞HERE地圖測繪資產的財團成員,英特爾最近也在HERE中占15%的股份。
博世和梅賽德斯奔馳聯手
博世是全球最大的汽車供應商之一,已通過向駕駛員輔助系統投入2000多名工程師來應對需求的增加。該公司還與GPS制造商TomTom合作,為駕駛員輔助系統提供必需的測繪數據。博世預計自動駕駛汽車在2020年能成為現實,至少是在高速公路上。2016年4月的一次采訪中,博世的一名營銷總監重申了公司對自動駕駛、連接和電動汽車的投入。
梅賽德斯已經向自動駕駛汽車邁出新的步伐。與其它豪車品牌一樣,梅賽德斯已經在許多新車型中部署半自動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2017年的一則將奔馳E系描繪為具備“自動駕駛”特征的廣告讓該公司陷入困境,該公司在受到消費者權益人士的猛烈批評后撤掉了廣告。E系列與特斯拉Autopilot類似,也具備L2級(部分的)自動駕駛能力。
自2017年4月以來,這兩家公司已經聯手開發L4級(高度自動化)和L5級(完全自動化)的車子。梅賽德斯在共同開發的系統中有兩年的排它權利,然后才可以提供給競爭對手。
梅賽德斯奔馳是戴姆勒股份公司的品牌。我們已經研究了它的母公司在最近的私人市場是如何變得非常活躍。
大陸集團采用增量方法
大陸集團是歷史悠久的德國汽車供應商,正在穩步推進其自動駕駛汽車計劃。該公司在逐步向自動駕駛汽車前進,雖然只提交了一份模糊的產品“時間表”,但他們對駕駛員輔助技術更感興趣,如“巡航司機”。
2017年4月大陸集團通過在加州圣何塞建立研發實驗室來擴大其在硅谷的研發業務。該實驗室專注于開發相互之間以及與道路基礎設施之間進行通信的自動駕駛汽車。大陸集團還表示將投資3億美元來擴大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技術。
達夫,戴姆勒,依維柯,曼恩以及沃爾沃完成卡車“自動駕駛車隊”之旅
2016年4月,6個卡車車隊完成了首次跨國無人駕駛,該實驗包括來自多個歐洲品牌的十多輛卡車,它們從各地的工廠匯集到鹿特丹。
在半自動駕駛“車隊”概念中,領頭的卡車通過無線信號來連接并控制其它卡車,一輛卡車跟隨另一輛卡車,就像火車一樣。這樣可以讓更少的人手來控制更多的卡車,使得效率最大化。然而,測試中的卡車仍然需要人類駕駛員坐在車上作為預防措施。此外,戴姆勒2015年5月以來就一直在內華達州測試它自己的自動駕駛卡車。
注意:大眾集團擁有曼恩和斯堪尼亞的控股權,戴姆勒卡車是戴姆勒集團的子公司,同時也是31億美元收購諾基亞地圖測繪資產的財團的一部分。沃爾沃卡車現在與前文所述的吉利沃爾沃汽車不是同一家公司。
德爾福與寶馬-英特爾-Mobileye聯盟合作
德爾福是總部位于英國的大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該公司開發了一個由軟件和傳感器組成的網絡,可以裝配到現有汽車中,使之成為自動駕駛汽車。2015年該公司開啟了自動駕駛汽車橫穿美國之旅,接著在CES2016展出了自動駕駛概念車。該概念車的人機接口試圖解決在全自動(L5級)駕駛技術完備之前的過渡階段,鼓勵用戶相信車子會使他們保持警惕,這樣可以在需要時隨時接管車子。
德爾福已經被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選定,開始在這個城市國家試驗自動駕駛項目。它還計劃在美國和歐洲試驗機器人出租車司機。該公司還與VC支持的獨角獸Quanergy公司合作開發和部署固態激光雷達,如果成功的話,這將大大降低這些系統的成本(其它初創公司也在努力改進傳感和視覺解決方案)。
2016年8月的報告指出,德爾福將與Mobileye合作開發一套不怎么依賴激光雷達的自動駕駛系統,并且在2019年供汽車制造商采購。2016年12月英特爾加入了該聯盟(在其收購Mobileye之前),寶馬-英特爾-Mobileye三重奏組合在2017年5月也把德爾福加進來作為整合合作伙伴。
更多閱讀: Arstechnica, Delphi
滴滴出行AI實驗室招募優步和Waymo工程師
在合并優步中國之后,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跟隨它的美國對標者的步伐開始自動駕駛研究。2017年3月,滴滴在硅谷的中心開設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實驗室,并創建一個獨立的部門來推動其智能駕駛系統和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安全系統的研發。
滴滴出行的新實驗室已經挖了一批重量級的工程師,包括 前優步自動駕駛車輛安全部門的專家Charlie Miller和Aiphabet公司Waymo事業部的高級軟件工程師Jia Zhaoyin。滴滴也是與Udacity合作雇傭該初創公司“自動駕駛納米學位”畢業生的幾個公司之一。
更多閱讀:Bloomberg
福特利用私募市場發展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能力
2015年初,福特宣布其“智能移動計劃”以推動創新,包括車輛互聯和自動駕駛,該計劃最終促使福特在2016年3月成立了智能移動公司。該公司是福特旗下的子公司,專注于連接性、自動駕駛以及移動性(如汽車和共享汽車服務)。作為其自動駕駛汽車10年規劃的一部分,福特宣布將在1月將其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車隊擴大到30輛車。它率先在不太友好的環境中測試自動駕駛汽車,如經常下雪的密歇根,甚至完全黑暗的環境。該公司計劃于2021年在預先繪制的地理覆蓋區域中推出高度自動駕駛的車輛。
2016年下半年以來,該公司一直在積極尋求外部投資和收購機會,支持或收購人工智能、激光雷達和地圖測繪領域的公司。其最大的舉措發生在2017年2月,當時福特宣布將收購人工智能創業公司Argo的多數股權,在5年內投資10億。Argo將具有顯著的自主性,事實上成為福特的人工智能研究(和招聘)中心。
更多閱讀:Ford, Business Insider, Forbes
通用,Lyft的目標是在2018年部署數千輛自動駕駛測試汽車
通用汽車公司2016年在該領域采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1月份該公司買下了Sidecar的資產并向Lyft投資5億美元,3月份該公司收購了自動駕駛技術創業公司巡航自動化(Cruise Automation)。這些交易已經取得成果,Cruise在谷歌之后也將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擴張到亞利桑那州,且Cruise公布了一系列關于其自動駕駛系統實際運行的視頻。通用汽車和Lyft正在準備一個引人注目的試驗坡道,計劃2018年開始部署數千臺自動駕駛汽車。
然而,盡管有來自通用汽車的投資以及不斷深化的合作關系,但這種關系并不是排它的,Lyft和Waymo在2017年5月簽署了一項單獨的協議以推進在自動駕駛試驗項目中的合作。
另外,通用汽車內部一直在開發自己的半自動駕駛技術,其不斷延遲的超級巡航系統( Super Cruise)最終計劃在2018版凱迪拉克CT6推出。該公司計劃聘請700名專注自動駕駛研發的工程師。通用還利用其MavenReserve和CadillacBook的服務積極嘗試新的上市模式。
本田也在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為思域提供半自動駕駛功能
本田已經獲得加州的批準,在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對車輛數量和測試方法有限制)。像蘋果公司一樣,該汽車制造商也使用GoMentum Station試驗場。該試驗場為其自動駕駛車隊提供了2100英畝的測試區域。本田還為其入門級車型本田思域提供了半自動ADAS(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選項,包括車道保持、自動剎車和自適應巡航控制功能。這些特性在特斯拉、梅賽德斯等品牌的豪華車型上非常普遍,但在普通轎車市場也越來越普及。
2016年12月,據報道本田與Alphabet的Waymo進行了談判,以部署該科技巨頭的自動駕駛系統,盡管直到2017年5月尚未發布公告。然而,2017年4月該公司跟隨其日本競爭對手豐田之后,成立了專門的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X中心。
華為自動駕駛研發團隊超過200人
中國電信巨頭華為也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投入了一些資源。最近,該公司發布了一份白皮書,詳細說明了移動網絡運營商對聯網的汽車可能產生價值的方式。其中一些領域包括智能停車,車隊管理,與汽車娛樂相關的數據,基于LTE的緊急服務等。有報道指出該公司組建了自己的無人駕駛研發團隊,2017年2月份已經有超過200名開發人員。
華為與沃達豐(Vodafone)合作,在2017年巴塞羅那移動世界大會展示了一些最新的創新成果,包括被稱為V2X的用于汽車互聯的蜂窩技術。
更多閱讀:ComputerWeekly, RCRWirelessNews
現代的目標是負擔得起的自動駕駛系統
在2014年首次發布一段電視廣告展示配置了其駕駛員輔助系統的車隊之后,現代公司在2015年9月的表述聽起來非常保守。其歐洲負責人Thomas Schmid宣稱自動駕駛“遠不像每個人說的那么快”,需要10到15年的時間表。盡管如此,該韓國汽車集團在2016年加大了力度,增加了AI領域的投資,新建了一個業務部門,在不久的將來開發“超連接”和自動駕駛汽車。
就像其汽車理念一樣,現代正在努力為普通轎車市場消費者提供一個能負擔得起的系統,他們在CES2017上展出了自動駕駛概念車loniq。該汽車制造商還聘請了通用公司前自動駕駛技術開發負責人來管理其新的智能安全技術中心。該中心為現代及其附屬品牌起亞的聯合研究機構。
更多閱讀:Hyundai
捷豹路虎尋求在保證駕駛樂趣的情況下引入輔助駕駛
2015年6月,捷豹路虎研究和技術總監Wolfgang Epple指出,自動駕駛汽車與該品牌的理念不符,因為該公司“不會把顧客視為貨物”。他聲稱這個由塔塔集團所擁有的企業會青睞先進的輔助功能,這些功能可以幫助駕駛人而不是完全控制他們。然而,2016年2月捷豹路虎加入了一個790萬美元的英國項目,旨在收集駕駛習慣和測試車輛通信技術的數據,以促進自動駕駛的研發。
2016年7月,捷豹路虎正式計劃未來四年部署一支至少由100輛車子組成的研究車隊,在英國的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和車輛連接技術。
更多閱讀:Autonews
麥格納也在追求激光雷達和自動駕駛技術
該加拿大汽車供應商巨頭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合約制造商,一直以來對自動駕駛都非常感興趣。該公司常被稱為“汽車領域的富士康”,生產由蘋果或Waymo等科技公司設計的汽車。
然而,該公司已經為傳統汽車制造商提供了ADAS應用能力。在接近2016年時,麥格納與固態激光雷達創業公司Innoviz合作,為其自動駕駛系統提供傳感器封裝。該供應商還把ipod之父、Nest公司聯合創始人Tony Fadell延聘進其技術咨詢委員會。
更多閱讀:Bloomberg
微軟尋求與汽車廠商的合作
微軟已經開始涉足自動駕駛汽車研究,雖然有點晚而且也沒有其它科技巨頭那么直接。其最初戰略似乎著眼于合作,如2015年12月與沃爾沃達成協議,在自動駕駛汽車研發方面進行合作,并利用微軟的HoloLens技術。
2016年3月微軟與豐田也宣布將他們的5年合作關系延長到10年,以支持豐田在機器人、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研發(豐田的其它合作伙伴見下文)。截至2016年6月,該公司的戰略仍然專注于為汽車制造商提供這種技術援助,而不是自己開發汽車。汽車客戶的業務正在推動微軟Azure云業務的強勁增長。
據報道微軟在高清地圖服務HERE中持有比較多的股份,該公司目前歸寶馬,戴姆勒和大眾所有。
日產/雷諾承諾2020年前實現“顯著的自動駕駛功能”
在4月的紐約車展上,日產和雷諾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arlos Ghosn承諾,該集團到2020年將有10款在售車型具備“顯著的自動駕駛功能”。日產2013年于加利福尼亞州日產360活動中首次公開其原型車,此后在東京的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的日產LEAF車型。日產和豐田也宣布共同開發標準的“智能”地圖,算是對德國車企收購高清地圖公司HERE的回應。
日產于2016年擴大了其項目的范圍,計劃在日本測試單車道自動駕駛汽車,以及來自其未來實驗室移動研究中心的更廣泛的試驗。2017年4月日產加入了Mobileye的眾包自動駕駛地圖測繪工作(Mobileye推動了日產計劃中的ProPilot系統,就像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統一樣)。
更多閱讀:Nissan, IB Times, Re/code
英偉達和帕卡公司攜手開發自動駕駛卡車
在CES2016上,GPU和半導體公司英偉達公布了為自動駕駛汽車設計的第二代計算平臺Drive PX2。該平臺封裝了8個每秒能進行萬億次浮點運算的處理器,面向深度學習、傳感器融合以及計算機視覺應用,所有這些都是潛在的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要素。
從那時起,英偉達的早期賭注從百度、特斯拉、博世以及豐田這些汽車制造商、供應商以及技術合作伙伴那兒得到了回報。該公司即將推出的Xavier系統構建在新的Volta架構上,能進一步提升處理能力和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與卡車制造商帕卡公司合作開發的自動駕駛卡車已于2017年3月推出。英偉達的CEO黃仁勛斷言,物流與運輸自主性的“亞馬遜效應”將會是該公司的一個重大機遇。
投資者看好英偉達對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處理硬件的早期投入,使得自2016年初以來,該公司的股價暴漲。
更多閱讀:Nvidia
三星進入無人駕駛競賽
韓國科技巨頭三星2017年5月獲得韓國交通部的許可,開始在該國的公共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三星的自動駕駛汽車基于現代的汽車,并配備攝像頭和傳感器。2017年3月,該公司完成其80億美元對哈曼的收購,哈曼是一家領先的車載技術和車輛連接系統供應商。三星已經計劃利用其新的收購來塑造自動駕駛汽車的車內體驗。
更多閱讀:Forbes
軟銀集團推進SB Drive的發展
軟銀集團的SB Drive是一家由日本巨頭軟銀和Advanced Smart Mobility研究公司成立的自動駕駛合資企業,該公司2017年3月從雅虎日本獲得了440萬美元的投資。SB Drive專注于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特別是涉及公共和社區服務,如公共汽車以及卡車。
具體來說,SB Drive正在試驗和測試固定路線公交車的商業可行性,用于社區公共交通,以及基于自動駕駛技術的貨運車隊。SB Drive已經與日本四個直轄市建立智能移動合作伙伴關系,包括北九州市和鳥取縣的亞祖鎮。這家合資企業計劃在公共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測試。
更多閱讀:Deal Street Asia, TechCrunch, VentureBeat
PSA集團發現創業公司合作伙伴
2016年4月,法國PSA集團(包括標致,雪鐵龍和DS)宣布兩輛雪鐵龍汽車“無需用眼”地從巴黎開到阿姆斯特丹。車輛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在“授權延伸”的道路上行駛超過300公里(186英里),因而PSA聲稱在該模式下車輛已具備L3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無需用眼”模式預計2021年實現,而半自動的“雙手離開方向盤”的模式2020年將實現。這些特點,以及電動汽車和新車型,形成了PSA更廣泛的“加速超越”增長策略(包括回歸美國)的核心。
2017年5月,標致宣布與麻省理工學院(MIT)自動駕駛子公司nuTonomy合作,在標致3008車型中安裝該公司的自動駕駛系統,標致的目的是通過該合作來深入學習自動駕駛。
更多閱讀:PSA Groupe
塔塔集團展示泊車系統并專注于自動駕駛安全
塔塔集團的塔塔埃利克西在2015年1月展示了自動泊車技術,該技術讓車子知道哪里有空車位并使用傳感器自己停進去。雖然不清楚這些功能什么時候在塔塔埃利克西的車隊中推出,但該公司已清楚表明會朝著自動駕駛汽車方向發展。同時它還優先考慮安全問題,在汽車中設計一個具備各種安全措施的中央單元來控制車子的內外通信。
特斯拉宣稱新Autopilot硬件能夠實現“全自動駕駛”
在公眾眼中,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已經成為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技術的標桿。其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特別看好該行業,認為完全自動駕駛汽車背后的技術只需要“兩到三年”,另外還需要“一到五年”來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特斯拉在2015年10月為搭載合適硬件的Model S車型推出了“Autopilot”升級版本,激活了自動轉向、變道和停車功能。在一系列的撞車事件和2016年夏天所發生的致死事故之后,特斯拉的部署策略和消息傳送功能受到了批評,盡管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官方報告有利于Autopilot系統,且沒有發現安全缺陷。
自從事故發生以來,特斯拉和Mobileye切斷了聯系,該加州汽車制造商尋求加強對其基于雷達和攝像頭的系統(避開昂貴的激光雷達傳感器)開發的控制。特斯拉承諾通過其大肆宣傳的Model 3車型把半自動駕駛和自動駕駛功能帶入大眾市場,Model 3已經吸引了超過40萬的預定(盡管該公司擴大產能的能力仍不確定)。根據Travis Kalanick的說法,特斯拉還拒絕與Uber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自2016年10月以來,所有特斯拉汽車都采用了Autopilot2代硬件,據該公司說這是一個傳感器和計算機封裝包,在軟件成熟時可以讓車子實現“完全自動駕駛”。該系統已經用英偉達的Drive PX2平臺取代了Mobileye的EyeQ3,并且需要支付激活費來解鎖特斯拉所承諾的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用戶表示盡管Autopilot 2軟件隨著后續更新不斷提升,但初始版本的性能非常差。
馬斯克用他典型的方式為全自動駕駛能力承諾了一個積極的時間表,這些功能預計2017年底發布。該公司已修改其數據收集政策,現在還利用車子的攝像頭來為其新系統收集視頻信息。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用戶協議還規定,車主只能在即將上線的特斯拉網絡中對車子進行以營利為目的的共享。
另外,該汽車制造商將要收購SolarCity(由馬斯克的堂兄弟掌控)是馬斯克建立一個完整的可持續的運輸生態系統“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豐田的“守護天使”
豐田自2014年宣稱基于安全理由不會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后出現反轉。2015年豐田宣布了10億美元的預算用于自動駕駛研究,并建立了由Gill Pratt領導的先進的豐田研究所(TRI)。豐田還從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學院聘請了一些教授以及自動駕駛汽車公司Jaybridge Robotics的全體員工。就在今年四月,它宣布了與密歇根大學的合作,這是他們合作的第三所美國大學。
豐田計劃將研究伙伴的人力分為三部分,其中密歇根大學負責全自動駕駛汽車,斯坦福大學負責部分自動駕駛汽車,而MIT則致力于機器學習。2016年8月豐田在大學的投入翻倍,并且向密歇根大學追加了2200萬美元的投資推動機器人和自動駕駛的研究。該公司的目標是在2021年把“人工智能汽車”部署上路。
豐田研究院的首席執行官Gill Pratt一直發聲支持“守護天使”項目,該系統將監控駕駛員的輸入,并在人類駕駛員將要犯下危險錯誤時進行干預。豐田研究院也在研發第二個系統(綽號為專職司機),其目標是傳統的L4級和L5級自動駕駛,將會在守護天使之后部署。該研究機構在2017年3月向外界展示了它們最新的無人駕駛研究平臺。
更多閱讀:Wired, Techcrunch
優步的計劃陷入法律和文化問題
優步首席執行官(CEO)Travis Kalanick是該公司擁抱自動駕駛汽車的著名擁護者,該技術對優步這樣的創業公司來說既是生存威脅也是確認其估值的機會。該公司在這方面進行了幾次行動,例如把整個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實驗室(40位工程師)全部挖過來參與匹茲堡的項目。優步還與亞利桑那大學合作以開發更好的地圖測繪技術和光學安全技術。2015年該公司收購了地圖測繪創業公司deCarta和微軟的地圖測繪資產。這可以推進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然而,Kalanick2016年向特斯拉提出在自動駕駛方面進行合作的提議遭到了拒絕。
2016年5月,優步首次展出了其自動駕駛原型車,展示了優步先進技術中心(現先進技術集團)改裝的福特福星(美國版蒙迪歐)。2016年該公司還收購了自動駕駛卡車初創企業Otto。Otto是由一批谷歌前員工共同創立的,包括谷歌汽車資深員工Anthony Levandowski,他被優步任命為自動駕駛項目的領導人。
這一收購使優步卷入了該自動駕駛復合體最大的法律爭議中,因為Waymo指控Levandowski竊取了與其專用激光雷達相關的機密文件。2017年5月,隨著案件的審理,Levandowski被禁止從事激光雷達技術的進一步工作(盡管聯邦法官停止了對優步項目的臨時禁令)。
除了Otto的訴訟之外,該公司還面臨著一波又一波關于性騷擾和不良文化的負面報道,除此之外還有欺騙監管部門和忽視自動駕駛測試法規。該公司后來遭受了大量的工程和非工程人才的流失。
更多閱讀:New York Times, The Verge
法雷奧在CES2017演示自動駕駛技術
與許多其它供應商一樣,法雷奧一直致力于發展自己的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系統,該公司的創新總監把自動駕駛作為法雷奧2020年的主要增長動力。該公司在CES2017上展示了其eCruise4U自動駕駛概念車,該車裝備了聯網的攝像頭和激光傳感器以及可重構的駕駛艙。
2017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的季度銷售額增長了22%,部分原因是該公司與Mobileye合作推出了ADAS技術。他們早在2015年就達成協議,結合Mobileye的攝像頭視覺專長和法雷奧的激光雷達單元,開發出顧客能負擔得起的機器人汽車。
更多閱讀:Spectrum IEEE
大眾推出自動駕駛研究,試圖擺脫排放丑聞
2015年,大眾披露了V-Charge項目,給一輛電動版高爾夫安裝了傳感器系統、3維地圖等,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可以在車庫和停車場找到停車位。該公司暗示4年內將會出現演示原型車。此外,2016年3月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Matthias Muller宣布,董事會剛剛簽署了一份龐大的自動駕駛汽車計劃,大膽地宣稱他們的目標是“比競爭對手更快地將這些技術推向市場”。該集團的數字化負責人認為到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將會“司空見慣”。
該汽車巨頭在2016年底推出了新品牌Moia,跟其它汽車制造商一樣成立新的部門專門提供新的移動服務,包括基于車隊的短程穿梭車和按需的自動駕駛運輸。之后不久,該公司推出了專為打車應用設計的類似穿梭巴士的Sedric概念車。
更多閱讀:Digital Trends, V-Charge, Reuters
Waymo(Alphabet)準備在亞利桑那州公開試驗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
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是最具標志性和持久性的自動駕駛車輛項目之一。2015年9月,谷歌聘請了前現代汽車和汽車電商巨頭TrueCar公司的CEO John Krafcik來領導該項目,并于2016年7月引進了一位法律負責人,這表明在Alphabet的新架構下更加注重商業化。該項目2016年12月在Waymo的旗幟下正式作為Alphabet的子公司來運行。
通過2016年,Waymo的測試從山景城和奧斯汀擴展到了柯克蘭、2月到了華盛頓(潮濕多雨的環境)、鳳凰城、4月到了亞利桑那(高溫、塵土飛揚的環境)。谷歌也找到了它的首個汽車合作伙伴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FCA),這是截止2017年5月谷歌唯一披露的OEM伙伴。新的Alphabet公司2017年2月公開展示其定制設計的自動駕駛硬件,計劃出售整合的軟硬件包。2017年4月Waymo為其定制的克萊斯勒太平洋小型汽車開放了首次公開測試注冊,緊接著就與Lyft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
工程師和關鍵人物不斷從項目離職以尋找新的機會,并受到慷慨的補償的鼓舞。離職人員包括技術領導和創始成員Chris Urmson,以及兩位機器視覺工程師,這兩位成立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創業公司。Waymo目前已經卷入一個備受矚目的針對Anthony Levandowski的訴訟,Anthony Levandowski是一個在Waymo干了很長時間的工程師并且創立了Otto(被優步收購),據稱他盜取了Waymo專用的激光雷達設計。
更多閱讀:Wall Street Journal, The Guardian, Wired
宇通已經成功測試無人駕駛客車
中國客車制造商宇通從2012年開始就在研究無人駕駛客車。該公司宣布已經在華中的河南省成功引導一輛無人駕駛巴士在城際道路上行駛。該巴士可以在人工駕駛和自動駕駛模式之間切換。該公司還沒有宣布自動駕駛汽車的具體日期,但已開始在開放道路上演示無人駕駛巴士。
更多閱讀:Economic Times, Yu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