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篇拆書稿中,我學到了自律和愛。
文/SOPHIA安然
清晨,外面下著蒙蒙的細雨,我的心情異常平靜。
春雨綿綿的日子最適合讀書。
我的左手邊放著一本肖培東教授的《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這本書是我特別喜歡的,右手邊放著一本攤開的桔紅色的筆記本,是我準備做讀書筆記用的。
而我最先讀的卻是《少有人走的路》這篇拆書稿。
屋里,除了一只酣睡的小柴犬和嘀嘀嗒嗒在跑步的掛鐘,就只剩下我,端坐在沙發上的小桌前。
人們常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讀書有時候也需要儀式感,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
說真的,我還是第一次這么認真仔細地讀拆書稿。
我讀它的目的是學習拆書稿的結構以及看看它能帶給我什么收獲。
首先是令人舒服的開場白。
“腹有詩書氣自華……”
“今天要讀的是《少有人走的路》……”
用“在開始之前,我想先問一個問題:你是否總碰到出乎意料的問題?生活遠沒有想象那么順利?”幾句貼緊大眾心理的問題來吸引聽眾。
接著自然而然地用這些問題引出生活中與主題相契合的實例。用:比如…又比如…來加以佐證。
最后引入正題,說這本書就將為我們解答這個問題。點了名這本書的主旨 或者說對我們的作用。
接著介紹作者的生平幾事跡。
“這本書的作者是斯科特·派克,畢業于哈佛大學,后來在美國另一所名校,凱斯西儲大學完成博士學業。
他曾經在美軍中做了九年心理醫生,在近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治愈了成千上萬的心理疾病患者,被美國民眾稱為“這個時代最杰出的心理醫生”。
這本《少有人走的路》,就是派克綜合多年來行醫經驗,給人們提出的建議,幫助人們進行自我指導和療愈。
與其說這是一本理論書籍,倒不如說,這是一本針對心理方面的“人生指南”。”
通過簡單的語言和案例,指出那些人們每天都在經歷,卻總是忽視的心理問題。從而介紹了這本書的影響力。
最后介紹這本書說的是什么?對人們有什么幫助?能解決人們生活中的什么問題?
先假設再導入。
通過對作者的介紹解讀,我們可以知道,這本書就是要解決被人們忽視的心理問題。
比如拖延癥、逃避問題以及通過藥物麻醉自己,當問題不存在等等不自律的人生帶來的種種痛苦。
再從先前提出的問題入手,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最后揭示問題的根源。運用正反例加以論證,漸漸深入地解答問題。
最后接著介紹書中的精華部分。
回到問題的本身,指出問題所在。反復舉例說明,找出問題出現的原因,再通過反證得出解決問題的答案:那就是自律!
然后做深入剖析:
具體來說,自律有四個原則。分別是: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和保持平衡(心態)。
再對四個原則的概念一一加以闡述,并分別用不同的案例或是故事,擺事實講道理,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讓聽眾接受作者的觀點并誠服。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我們不選擇自律,去主動解決問題,問題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最后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
我們小時候讀到過寒號鳥的故事:冬天來了,別的鳥兒在忙著壘窩時,寒號鳥卻在到處瞎逛,它不想壘窩。
到了夜晚,別的鳥兒在溫暖的窩中酣睡,寒號鳥卻被凍的瑟瑟發抖。它別抖邊喊:“哆哆嗦,哆哆嗦,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
可是到了第二天,當太陽升起來,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大地時,寒號鳥又想:“真暖和呀!”它就又飛去玩了,依然不去壘窩。
最后,終于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寒號鳥再也叫不出聲了,它被活活地凍死了!
寒號鳥像極了我們生活中大部分患拖延癥的人。這個故事表明:遇到問題,只是一味地逃避,不去解決,最后只有死路一條!
可見,自律對我們是多么重要。
然而,自律是有難度的。要怎么樣才能做到自律呢?這是我們都想知道的。
于是作者如我們所愿地提出了問題:“聽了這么多,面對眾多的人生難題,一個自律就有如此多的內容,再一項一項做到,談何容易?”
“我們要怎樣為解決自律的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呢?”
并主動給出答案,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愛!從而引出書中的另一個部分的內容。
關于愛的定義,并加以闡述。然后舉例說明,正例反例加以論證。從而揭示愛的假象,因為愛會蒙蔽雙眼,從而會讓許多人做出傻事。舉例說明:以愛之名,許多人不受其利,反受其害的種種。
告訴我們要撥開云霧見紅日,勇敢地走出愛的誤區。
通過舉例說明真愛的種種表現,讓我們對真愛有了一個更全面的了解,從而了解愛,運用愛,收獲愛。
通過對《少有人走的路》這篇拆書稿的解讀,我的收獲是:不但要過自律的人生。還要心中有愛,眼中有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就算跋山涉水,只要不畏艱辛,終能到達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