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奔跑的五花肉
01
奶奶是四十年代末出生的人,經歷過鬧饑荒的年代。聽她說,窮的時候去地里挖番薯葉吃。雖然現在條件好了,奶奶還是舍不得浪費??倳殉允O碌牟耸帐爸匦陆M成一盤,然后準時出現在下一頓的餐桌上。老人家年紀大,腸胃不是很好。一吃剩的肚子就不舒服。有一次吃了早上吃了昨晚剩下來的粥,腸胃炎犯了,肚子絞痛難忍住進了醫院。買了洗衣機給她用,她說太耗電了,舍不得用,仍然堅持用手洗。這樣的節儉的例子不勝枚舉,而總因為這些芝麻小事,我們之間總會怒懟對方。奶奶總說,過日子要節儉,這樣才能把日子過好,并囑咐我以后嫁人了也要把日子過得節儉一點。但我認為,日子要過好的前提是需要你有時間去享用這些好。
后來我也開始慢慢理解她,因為畢竟從那個年代過來,所以很多生活習慣已經養成。不讓她節省,反而會讓她心里過得不舒服。但是又避免不了身體會出現狀況,很讓人擔憂。畢竟七十幾歲的人了,身體也不是很健朗!
02
以前在大學里,我很喜歡買廉價的衣服,因為價格便宜可以多買幾件。仗著這樣的消費原則,一個學期累積下的衣服多到衣柜都放不下。其中這些衣服不是起球就是太皺了,又舍不得扔,畢竟是花錢買回來的。所以搞得柜子很亂,每次衛生檢查我的柜子都不過關。后來認識我一朋友,他改變了我愛買廉價品的觀念。他說穿的用的盡量買質量好一點的,可能不是那么好看,但是經久耐穿。比如運動鞋買雙耐克的可以穿個兩三年,比我買的那些七八十塊錢一雙,沒穿上幾個月就壞掉了的鞋強多了。想想確實,如果工作了,我還穿著很低質量(不是起球就是皺巴巴)的衣服去面試去見客戶的話,我相信HR或者客戶對我的第一印象絕對很差,因為我沒有尊重他。穿衣服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因為穿著體面去見對方,才顯示對方在你心中有很高的地位。而很多時候,你有好的衣品或者會打扮,會給你帶來不少潛在機會。相信很多人在買東西的時候貪圖便宜買了低質量的貨,而為此懊惱不已。其實有時候也就差那么幾塊,幾十,甚至幾百。只要在物品的合理定價范圍內,你能接受,貴一點往往不會吃虧。
03
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會犯這樣省錢不省心的錯誤。比如今天跟閨蜜去逛街了,買了幾件比較貴的衣服,那我當天晚上肯定是吃泡面度過的。就感覺花錢了好心疼,想在吃飯的上面節儉回來。但是仔細一算,可能一餐飯省下的錢真的是九牛一毛。只是為了圖個心里平衡。
04
節省并不能省出大錢,有時候反而更浪費時間和精力。原本你可以在這個時間內獲取更多,反而內心還要更執著于這樣一件事。覺得虐自己比較有趣,或是尊重自己內心的一種習慣。而很多網站就是利用了消費者省錢這一觀念。比如天貓經常發放20元的優惠券,為了能用掉這20元的優惠券,又去天貓逛逛,理性一點的,想方設法買點需要的東西同時又能利用掉這20元的優惠券。沖動型的呢,就為了這20元的券,買一些平時并不需要的東西。以為能省下20元,其實就是商家在變相刺激消費者消費。本來無需求,因為優惠券產生購買行為就成了有需求了。在去年雙十二期間,華東物美線下超市打5折,單筆封頂優惠50元,讓很多顧客為之動容去搶購。那幾天去超市都要排著隊才能進去的。而進去消費之后顧客感覺確實能便宜很多,拿到了打折的商品,感覺賺到了甜頭。而商家也因為低價走量,從而賺得盆滿缽滿。而在實入戰況之后,你才發現生鮮類商品、鹽、家電、香煙、一階段奶粉、OTC商品、促銷商品、指定專柜、團購并不參加打折。所以參與打折的商品類目其實挺少的。而有的人在收銀臺努力湊齊100元可打折的商品,而不停地追問收銀員,我這個還缺多少錢,我這個還缺多少?快告訴我。而在收銀人員告訴顧客還缺多少之后,顧客立馬健步如飛拔腿沖向商品,管他是什么,拿著就跑。生怕錯失了一個億。而在后面排隊付款的顧客一直在焦急等待,為了這么點錢,命也是不要了,這么瘋狂。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更理性一些看待問題,盡量在有限時間內將價值最大化。不必要的節省就一定不節省,畢竟身體時間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