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sleepwalk through your life.
------安東尼·杜爾
ONE OF A KIND
體驗生命無限可能性
2015年有一本書是不容忽略的,那就是《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此書一經出版,便轟動世界,幾乎橫掃各大報紙雜志年度最佳圖書: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連續65周在榜
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作品
澳大利亞國際文學獎得主
亞馬遜年度暢銷榜亞軍
iBooks商店年度最佳小說
Goodreads讀者票選年度最佳歷史小說
2015年度普利策獎小說獎
巧合是上帝保持匿名的方式
《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講述一個普通的法國女孩和一個普通的德國男孩,通過無線電來相互溫暖。全書用了80%的內容來做鋪墊,片段式的手法貫穿全書,無線電的溝通方式,有限的絮說內容,每讀完其中一個人的片段,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對方的答復,書本最后僅用20%的篇幅來講述兩人的相遇,他們的相遇卻又是那么的順其自然,讓人不得不再次感慨愛情的美妙。
是什么讓這位在《紐約時報》評論中被盛贊為“技藝超群、獨具匠心”的作家安東尼·杜爾寫出了如此精彩的小說?
小說創作的源頭來自一個非常細微且日常的細節:2004年安東尼在紐約濱州車站留意到身旁一個男生對著電話那頭的人抱怨生氣。他忽然發現這其實也是件非常美麗的事情,通過一個小小的儀器,人就可以跟遠在千里萬里的那個TA通話,感受對方的喜怒哀樂。于是他把這個小小的細節記錄下來,想著能否在未來創作出一部與之相關的小說。
2005年,安東尼在法國進行簽售會,當他看到眼前圣馬洛這個美麗的城市,廣闊的海洋景色,更了解到這個城市在二戰時期曾被納粹摧毀得慘不忍睹的時候,他就確定,把圣馬洛——這座有著真實歷史背景的城市,作為故事發生地點。
緊接著,從2006年開始,作者對1940年侵略巴黎戰爭的歷史做了長達十年的詳盡研究和創作,研究的內容包括當時德國沒收錄音機、巴黎轉移珍貴的字畫,無數的寶石被保護起來等等。
“我去過歐洲三次,加上大量的閱讀,另外還研究過上千張照片。”
從一個偶然的生活場景,開始思考構想一部以微電波或電子設備為元素的小說,再到機緣巧合,去到了圣馬洛這個城市,聽人口述這個城市的迷人之處和深刻的歷史事跡,再到后來不斷去做研究,翻閱調查美國歷史目錄。隨著研究的深入,安東尼也愈加肯定小說故事的情節和自己的構想,最終就成就了這一部花費10年之久完成的經典佳作--《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
對于這一個個細微到常人幾乎都會忽略的細節,安東尼卻能異常清醒而深刻地把它們串聯起來,“單一的事件很單調、很膚淺也很無聊,但是當你去留意每一個細節和巧合,把看似不相關的事情聯想在一起,你會發現令人驚喜的東西。你知道,巧合常常是上帝保持匿名的方式。”
不要睡著走過你的一生
安東尼·杜爾在寫作上的成就是斐然的,他的短篇小說三次獲得歐亨利小說獎,他的小說總是充滿想象力,但又精于細節的刻畫,書評人瑪莎·安妮·托爾稱他筆下的“每一個句子都被打磨得閃閃發光。”
人們常常以為作家的靈感總是源源不絕,事實或許并非如此,正如安東尼·杜爾所說:“寫作的人也會有靈感頓失的時候,從失去對生活的覺知和感受開始。”
不僅寫作的人,每一個人從失去對生活的覺知開始,就將忘卻對生活的靈感。人們在生活中太容易忘了帶著覺知地去生活,我們常常會健忘,想不起昨天記憶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想不起過去這幾年怎么突然過得這么快,想不起自己怎么的就到了30歲。每一個人,就像喪失記憶的個體,這種狀態,就像睡著走過了一生,渾渾噩噩,不知終日。
在現實生活中,安東尼也深刻地感受到真正失憶的痛苦,他奶奶患有老年癡呆癥,總是會忘記很多事情,從16歲開始,他就深深體會到奶奶以及家人因此所經歷的痛苦和災難性的生活。
對記憶的深刻感受,成就了《記憶墻》這本書,書中有個描寫地非常形象精彩的角色--一位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婦人,這個角色就是安東尼通過對生活的感受轉化而來。
"Just be aware. And go deeper."(清醒,深刻)安東尼如是說著。
??
在寫作之余,安東尼·杜爾還有一個角色,就是沃倫威爾森學院的文藝創作碩士班的教授,在他的課程里,通常都有著一個常規任務:開展創作項目之前,做長時間的深入研究。年輕的學生心浮氣躁,常常不愿靜下來去分析、思考,對此安東尼·杜爾的勸導一貫如是:
“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其實不然,我們活在被人設計篩選的信息世界中,如果只是被動接受膚淺的表面信息,迷失、心境蒙塵將是遲早的事情。在深入的研究和信息過濾中,你的感受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不斷增強。”
不要再迷失,不要再恍惚,清醒、深刻地活出你的一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