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在青少年爸媽訓練營的一場加餐,把它整理成文字,跟你分享。
話題緣起
今天話題的緣自一位媽媽,拿到孩子的測評結果,有一項“續航力”分數不算高,看到這個結果有些驚訝,來找我問如何解決?我突然回想起,兩個月前,也有一位媽媽拿到測評結果的續航力分數不高,也是同樣的驚訝,也是來找我,甚至表達出“不相信”測評結果的感覺!
最終在兩個月后的這周,帶女兒去吃飯的時候,談話中,發現,測評結果是真的,續航力弱,能量不足,孩子自己的感受和表達,不會錯。
“個人續航力”是什么?
在測評當中,我們用六分鐘的時間讓孩子完成一份選擇題目的答卷,測評之后我們將會拿到一份非常精準的報告,其中有這樣一項叫做“個人續航力”,它代表的是未來兩個月孩子在學習和心理能力上的一種動力,持續力,類似于蓄電池的概念。
在這個案例的途中,我們看到孩子“感覺心累”,這個詞代表什么呢?
孩子原本成績還不錯,剛開始進入新學期,為什么會續航力很差?
我的體會是:這個結果來自孩子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事綜合的,來自很多方面,可能是假期中的某個同學的一兩句話,或者是課外輔導班老師的一些話,看了電視或者是電影當中的某一片段,讓自己在新學期,有壓力的感受,又或者根本不是來自于近期,半年前或者一年前其他人的討論給孩子帶來了一個心理干預。。。。。。因此在即將面臨開學的時刻,就呈現出這樣的一份測評結果。
這個部分我們也要一分為二來看。
1,孩子在當下的一個心理狀態測出來的結果,代表了當下的一個內心感受。
2,同時,也能一定程度代表未來兩個月,續航力弱這個結果。
心理按摩
你不要單純的看他今天心情不太好,所以測出來,結果不太好,今天心情不好,也不是單純的今天有問題,是來自長久以來的積累,因此,看到這個結果,更應該把心理按摩,放在日常進行,而不是有了狀況才開始心理疏導和療愈。
那作為爸媽,最容易按摩的方式,就是我們日常的“跟孩子聊天”,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跟孩子聊學校事
這就說到了我們今天的話題:跟孩子聊學校的事兒。
過去我接觸的大量爸媽,跟孩子聊學校,上來就一句話:今天挺好的吧?
你想一想,如果你另一半或爸媽問你,今天單位怎么樣啊!基本的回答基本都是“沒什么”或者“還好”之類的答案把。
這樣的問答,根本得不到什么正確的答案,更別說家長想要的答案。
簡單和粗暴的方式根本就行不通,我要教你的事“轉角表達”的方式,具體怎么問呢?
三種開場白
第一種開場白:
如果你們學校多了一樣什么東西,會變更好呢?如果是缺了一樣什么,會變得更好呢?
談這個問題的主旨是在于讓孩子跟你來分享一下,在學校當中還缺少什么?或者是多余了什么,比如說有的孩子會回答說,要是我們的學校能再多兩個課間時間就好了,那么接下來你們探討下去,如果再多兩個課間你會做些什么呢?現在的課間時間不夠用嗎?他會跟你聊一聊,在課間當中都發生了什么?以及他還需要時間做做哪些事或新的嘗試?
可能還會有孩子說,如果我們沒有體育課就好了,為什么沒有體育課就好了?是不是他非常厭倦運動又或者說她不喜歡那個體育老師,體育課上有什么項目是他覺得比較糟糕的呢?在體育課上有什么人?是不是在欺負他?
其實,你跟他的聊天,其實只是從一個開場白開始,接下去,我們用一個鑰匙打開了一扇門,在背后你可以看到聽到更多關于他在學校當中發生的事情,如果你單純問:在學校發生了什么?他就真的不會跟你講太多的。
第二種開場白:如果你是學校的老師,你會愿意教什么課呢?
問成年人也是一樣,在你單位可以選,你希望是哪一個角色呢?部門領導,分公司總監?又或者是哪一個崗位呢?其實這個問題也同樣是一個開放式的話題,孩子的回答也是可以持續溝通下去。
第三種開場白:今天在學校你覺得最印象深刻,最難忘的,最難過的,最棒的,最有趣的,或者最恐怖的是什么呢?這個其實也是有很多樣的問題。
孩子的回答
結合我們的測評結果,你會發現,人事風格偏感性的孩子就會回答:最難過的,最讓人感動的那些事情,那偏理性的孩子就會回答那些:最講規則,哪個人最聽老師話的呀!等等,所以人事風格不同,也會決定孩子跟你的溝通方式模式的不一樣。
看測評結果你就明白,不同的性格的孩子,跟你的溝通方式也起著決定性作用,表現型的孩子,你可能不問他,回來自己就愿意跟你講,但是,控制型的孩子,他可能就會對目標有要求,我們這次談話的目的是什么啊!你想了解什么?他可能對于目標的把控比你還清晰。
中間那個能力優勢,我見過一個文案模式的孩子,只看測評結果我就問,你的孩子不太常說話,他就會寫很多的日記,或者寫小說,然后,媽媽非常驚訝,問:你怎么知道?
因為孩子確實在寫長篇的小說,我不是猜到的,是因為我看到它有這個文案模式,同時呢,又是一個控制型的孩子,如果跟你聊的不多,說明壓抑了很久的東西,想要釋放它,沒有地方釋放,就會通過她的能力優勢“文案模式”去釋放,因此一定是通過寫日記,寫小說這樣的方式去發泄自己內心的東西。
大數據不會騙人
大數據是不會騙人的,因為有時候我們人的“語言”可能帶有一定的欺騙性,但大數據基本不會這么做。
如果你的孩子也在九歲到十八歲,特別歡迎你加入我們爸媽特訓營,用大數據重新了解孩子,重新認識孩子!根據性格,能力優勢,去幫助他,去塑造他,在優勢當中發揮自己,成就度會越來越高。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就連雙胞胎也不可能一模一樣的性格和心理狀態。因此,我們給每一個人提供這樣的一個可能性,去重新了解孩子,發現自己的不同的優勢。
今天的分享呢,就到這里啦!期待每一個爸媽,都能夠因材施教,根據特性去完善和幫助孩子,期待在青少年爸媽特訓營見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