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 ?惠州
在工廠鉆水井,沒事跟打井師傅聊天。我說你有沒有注意:他們上班時間,早上八點上班,十一點半下班,下午一點半上班,這樣的作息時間會不會挺舒服的。
師傅說:是舒服,不過不自由。你別看我們做鉆井的吃飯,睡覺沒個準時準點。不過真自由,他們工廠干活一個禮拜要吃上揉都難。以前住工棚,現在起碼能住個一晚二十元的小旅店了。
不過鉆井做煩,做著不順了,就想著轉行,伸手一抓一大把的會說以后教子教孫不能干打井這行當。
我說:干一行就得愛上一行,打井,上班都是一個原理,只是換了個工作位置,換了一個收入的手法。工資的多少跟付出的價值成正比。
至于吃苦耐勞哪都是后話了。人能悶下一口氣堅持下來那是因為他有一個期望,可能等著明年,后面就能實現。
有個師傅給我干了八年了,在老家起房子,修房子對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就是最好的臉面了。
昨天,有個朋友問我缺不缺工人?
我說缺。
他問什么樣的。
我說苦力。
他又問一個月多少錢?
我心想你不會要跟我干打井吧。我說一個月六千元,包吃住。
可能別人就是隨口問問,了解了解。
昨晚,打電話給我機長問他要定幾號的機票回家。
來的時候就跟我說好了,五一有親戚要到家里做客。我就怕耽誤他的事,提前把機票訂好了。
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我們學習的地方,只是需要我們用積極的眼光看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