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新年的關系,又加上東北部寒冷的天氣,工作方面也是冷清得嚇死人。畢竟,在這個大過節的時候想要裝修或者起新房的人不是跟家里人鬧了矛盾,就是工作當作寄托的人。所以干脆讓隨便請來的室內設計師去放了年假,一個人在家清閑地研究廚藝。以為可以順利度過一月一號的我,卻在晚上九點左右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而且是從一個我基本不會用的帳戶直接forward過來的。標題是:[ 多余工作室 敬啟 ]。
有一絲小小的興奮感,因為這是我以這個名稱的一次收到信件或者郵件,而且還是以這么正式的題目,這在我從上一家建筑公司辭職后也是第一次。和朋友合伙開了一家小型事務所,收到的項目暫時都是朋友,親屬這類關系圈的人直接介紹來的,郵件除了項目討論和電子帳單什么的,也就是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的群發求職信。所以,直接讓過來工作了幾個月的室內設計師代為管理,只有在他去放假的時候,才轉來我這里。
點開郵件,完全就是一封簡單又公式化到令人瞠目的委托書。
因委托人的隱私關系,在此不便透露多余信息。但我方因貴司在社交媒體之廣告而有相關項目望予以委托。如若有興趣,請恢復該郵件確認,并建議會面時間,地點等相關細節。但請注意,此次會談必遵守保密條約(請參考附件)并不保證項目正式委托,只做前期討論用途。
我在心里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這都是什么。我看到這種文體的信件就覺得好笑又討厭。但有人會因為那種超現實地廣告而找到這里,我真是覺得不可思議。
純白的背景上畫了一條線代表地平線,然后上面用淡灰色的11碼字寫了 多余工作室的名字,外加英文
?Atelier Appendix.
其實是附錄的意思。但在建筑公司久了的人或許會明白,那些被擺進Appendix章節的內容的無奈之處。如雞肋一般與最終設計并無太多關聯,然而終究有些必要的內容,也或者是用于參考的被摒棄的設計方案,還有的時候,根本就是為了湊頁數。這種有卻可以當作沒有,但沒有,卻又仍然覺得少了些什么的部分。
然后公司的廣告語上如此寫道:
不為建造富于功能的空間,只為人生的踱步者尋找一處溫暖而熟悉的密室。
這么酸的句子,也只有你這種曾經文藝過的人寫得出來。合伙的朋友邊笑邊說。
或者說,在這個年代,似乎只有這么酸的文藝腔,才能讓人可以服服貼貼地付錢買設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