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最適合書法練習的紙,合理使用便能瞬間為你的作品增彩5倍!
手寫咖
百家號10-02 11:37
關注
作者:陳琤
來源:知乎
蠟染紙,最能寫出二王一脈行草風韻的紙。以下為本人書寫的效果。
帥不過三行,后面的我就不傳了。
因為特別喜歡嘗試不同的紙,所以用過很多。下面我大概介紹分析一下本人學習書法以來用過的紙的優缺點。
開講。
一,生宣。
生宣是市面上用途最廣泛的寫字用紙,不少人第一次寫正經的作品,用的都是它。
它有一個很明顯的優點,洇墨。
也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還是洇墨。。。。
洇墨能彌補書寫者本身筆法的不到位,對于用墨高手,一張作品在生宣上,墨色千變萬化,比如草圣林散之大師。
然而,對于臨摹明清以前的名家作品,生宣的優勢,就蕩然無存。
像這種,你用生宣寫一個我看看。。。。
那么生宣為什么會流行呢?這得從明清的建筑進步開始說起了。
明清以前,傳世之作多為手卷,冊頁,經過裝裱,或放在書柜收藏,或置于案頭賞玩。到了明朝,建筑技術的進步,直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質量,房屋的層高,比以前要高得多。
那么這時的書法作品,也逐漸離開書柜,走下書閣,開始流行被直接掛在墻上,既能欣賞,又利于打理清掃,不至蒙塵蟲蛀。
那么從明清開始,大字也就開始流行了。
祝允明和文征明,就是第一撥開始探索大字書法的人。
那么對于寫大字來說,生宣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出墨色,干得快,弱化游絲縈帶,強化章法氣勢,寫大字,生宣是最好的選擇!
到了清朝,碑派興起,書法開始崇尚金石氣,對于筆法的要求,開始從追求形態完美轉變成墨色的變化,力圖寫出古拙的感覺,那么這種字,生宣幾乎是唯一合適的紙。
二,熟宣。
熟宣是生宣的反義詞,特點就是,很難洇墨,常用于工筆畫。
熟宣對于寫字來說,就我目前的功力,只在寫蠅頭小楷的時候,才能用到。不然就會像這樣
熟宣非常難搞,對于寫大字的人來說,就是一場噩夢,墨沾多了,死活干不了,你得等著它干,不然怕淌了,沾少了,根本寫不動,而且筆畫的運轉,在那上面根本寫不出來,太澀,拉筆,不過對于寫楷書的朋友,寫蠅頭小楷熟宣是最好的選擇,中楷也可以常在熟宣上練習,對于練習筆法,非常有好處!至少你能知道,在熟宣上寫出來特別難受特別丑,說明你筆法肯定不對!
三,麻紙(半生熟)
麻紙表面較粗糙,但是并不太滯澀,對于寫小行草的人來說,麻紙是很好的選擇,生熟度上屬于半生熟,可以說結合了生宣熟宣的優點。無論寫大字還是寫小字,都很優秀。
但是,麻紙依舊有自身的局限。書家在轉折的筆畫書寫中,由于麻紙本身的滯澀,對于擅長利用筆鋒本身彈性來塑造轉折的書家來說,使用麻紙,如虎添翼。轉折轉折,這種的,就是折比轉多。比如
大家可以看看米芾的轉折,側鋒轉中鋒,充分利用筆鋒彈性,跌宕起伏。這種字用麻紙寫起來不要太爽!
再看王羲之的。以下是我用蠟染紙的臨摹。
看出差別了嗎?
麻紙寫米字,王鐸,都是很不錯的,尤其是王鐸。寫二王或者顏真卿的話,功力深一點也可以達到理想效果,只是轉筆比折筆多,寫起來,就不是那么享受了。
四,粉彩紙。
此處無圖,此紙有毒。
跟你說是半生熟,可是墨少了帶不動,全是枯筆,墨多了筆畫邊緣會有水漬。作為練習用紙還可以,同樣的,有利于筆法的錘煉。
用粉彩寫米芾,我也是醉了。
紙澀,收不了尖,筆毛被帶得哪哪都是。
慎用!
五,手工毛邊紙
在遇到蠟染紙之前,手工毛邊紙是我的最愛!
手工毛邊紙,百搭爆款,你值得擁有!
出墨色,半生熟,光澀兩面,絕對百搭,明清以前的作品,絕對臨摹神器!
只要23元一刀!!!!!!!!
六,絹
同樣適合小行草,比手工毛邊紙滑,薄如蟬翼,毛筆在上面劃過,還能聽到沙沙聲,二王的,米芾的,顏真卿的,用它都可以!
缺點,必須繃在框子上寫,不然,寫出來的字墨干了會很皺!
七,蠟染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