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T-4,即國家大學英語四級標準化考試,到今天仍然是大學本科生拿學士學位必須要過的考試。作為一名 70 后,曾經參加過這個 “ 國考 ”,差4分到及格線,當時還挺高興,因為真是離開學校多年且沒有復習準備過的 “ 裸考 ” ,我說我是個天才。(請原諒我的臭美)
自離開學校后,沒有正兒八經地學習過英語,也沒有在百分百的外資企業工作過,但很神奇,我總是喜歡講上幾句英文,一直以來英文都是我偶爾親近、時而疏離,卻總在我身旁的朋友。
25年前,第一本英語讀物從同事的手中傳到我手中,是一本簡易英漢對照的《蝴蝶夢REBECCA》。
一邊是中文,一邊是英文,但看完中文后幾乎就丟棄在一旁了,英文那一半幾乎沒有留下什么閱讀痕跡。
第二本,還是來自于同事,也是簡易英漢對照本,《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
這本書真是得了我的萬千寵愛,書角都被磨圓了。中文全部讀完后,再回過頭來讀英文、對照旁邊的中文,全書的每一個字都讀了, 每一個生詞就查詞典,備注在旁邊。
說到詞典,1993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了一本縮印本的《英漢大詞典》,16開,重2400克,售價98元。在一位前輩同事的推薦下,1993年11月7日一個禮拜天,我特地換了幾部車,趕到上海四川北路新華書店將它買到手,很搶手。猶記得那位同事說,嗯,等退休后拿著放大鏡慢慢看,現在想來真要笑噴了,時代進步到如此境地,我一個手機里就安裝了幾部電子詞典,又能發聲又能筆記,這本大詞典,幾十年后不知能否成為 “ 古董 ” 給后人觀瞻。
接下來這本書,《洋插隊 A Chinese Student in America》,可以說反映了一個時代特點。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出國潮興起。1981年美國開始在中國舉辦托??荚?,自此,參加英語培訓并自費出國留學的人數暴漲,為了報名,常常要通宵排隊。該書作者于學功1989年3月落地美國,在書中他記錄了留學 4年的學習和生活故事,這本 32 開的小書在十幾年前相當暢銷。
以上都是簡易讀本,但真令我這個小學英語水平的人受益不少,因為讀起來不費力、沒有壓力,并且嘗到了 “ 英文的滋味 ” 。
接下來這本書,會令你shock,一本全英文的 <Why Men Don't Listen and Women Can't Read Maps >,大概在2000年,偶然得自一位國外客戶,說是非常有趣就留給我了。
這是一本嘗試用嚴謹的科學態度闡述男女差異和兩性關系的書,有很多觀點相當有趣,但是,我讀得那叫一個痛苦啊!
生詞,全是生詞,又長又澀的生詞。不知道花了幾年時間,我才把它啃完。如果你現在問我這本書都講了些什么,我還得仔細想想怎么組織語言,要么我忘記了,要么我根本就沒有讀懂,哈哈。
再接下來,這本書全世界銷量最高,《圣經Holy Bibel》,都說人人應該有一本圣經,當然我的圣經要中英文對照的,慚愧,不經常讀 ,上帝的話,當然值得研讀一輩子。
后來我認識了Jonnie, 一位美國英語教師,她介紹我開始讀一本全英文的書,<How to Read the Bible for All Its Worth >,她還建議我用英文寫每一章的讀后感,我至今只讀到第三章,太難了,上帝知道。
后來,又斷斷續續讀過幾本全英文書,有些走馬觀花、囫圇吞棗,但是,相信凡入過眼的,都沉到心里了吧。
2015年,讀了《上海生死錄》的中文版,很巧,在女兒的大學里借到了英文版 <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 , 可能是因為已經讀過中文版,或者熟悉那些歷史事件,當再讀英文版時,我驚喜地發現,完全能讀懂!
最近,讀了 丁是丁 老師推薦的《水流云在-英若誠自傳》,這本書也是由英文寫成再譯成中文版,這樣我就找來英文版的讀,很快全部讀完了,覺得能明白個八九不離十。
總結一下讀英文原版書的一點體會:
1,選合適的讀物,從中英文對照的讀物開始,一本兩本就夠,讓腦細胞預熱一下。再選簡單的不帶中文的全英文讀物,或者已經讀過中文版大致了解其內容的,千萬別找帶有學術類信息晦澀難懂的來 “ 自毀前程 ”;
2,第一遍,快速粗讀,手拿一支筆,一行一行掃過,遇到生詞,用筆在生詞下劃線即可。生詞不懂怎么辦?靠猜,靠蒙,以及上下文聯想,或者直接跳過,千萬別停下來去查詞典,直到掃讀完整書;
3,再讀第二遍,你會發現有些單詞不用查詞典,大致什么意思心里已有數了,但還是有些生詞完全不明白什么意思,別急,拿另一種顏色的筆再劃上一道線,等看完整頁甚至整章再查。英語生詞,你越想親近它,它越不理你,但是同認中文字一樣,一回生兩回熟,等多看幾眼就 “ 似是故人來 ” ,再去查詞典,來一個徹底了解,這個詞就記到心里了。讀第二遍是收獲最大的,就像突然發現新大陸一樣。
4,為什么兩次強調不要停下來查詞典呢,就是為了要讀得快。讀得快,就容易產生語感,慢慢地熟悉英語的造句節奏、表述方式,有點水到渠成、其意自通的意思,這樣才比較容易有成就感、嘗到其中樂趣,有了樂趣,這件事才有希望更進一步。
5,直接忽略那些掃兩遍也不明白的地方,哪怕讀中文書,不是也有看不懂的嗎,除非特別感興趣的,才值得花時間精讀。
6,請忘記什么詞性、語法、句子結構、什么過去式現在式將來式,統統不要,那些基礎知識已經學過了,足夠讓你現在 “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 ,英文中文都是這個道理。
Anyway,對于非英語專業、平時也沒機會用到英語的人來說,學英語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付出才有收獲,付出多少就收獲多少,你愿意試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