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階段。
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種慢慢削弱免疫系統的病毒。
該病毒可以殺死一種叫做CD4的白細胞,CD4細胞的消失會削弱您的免疫系統。
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削弱的免疫系統就會讓你很難抵抗外界感染,接下來就會出現并發癥,這也可能會導致某些癌癥和心臟病。
正常的CD4計數范圍從500到2000之間,當CD4計數范圍從200到500時,就表明可能感染了HIV。
而當您的CD4計數小于200或患有艾滋病引起的感染或癌癥之一時,就意味著免疫系統可能無法對抗感染和疾病,這會危及到生命。
艾滋病的癥狀和體征有哪些?
如果患有艾滋病或由艾滋病引起的感染或癌癥時,以下癥狀和體征很常見:
極度疲憊
慢性腹瀉
減肥
口腔內有白斑,潰瘍或毛發斑
呼吸困難
咳血
發燒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夜間出汗
皮疹,水皰,瘀傷或其他皮膚變化
脫發或視力減退
混亂和記憶喪失
如何診斷艾滋病?
醫生會詢問您的體征和癥狀,他會檢查你的身高和體重,檢查你的皮膚、嘴巴和眼睛。他可能會詢問有關您的性交史以及是否使用過非法毒品的問題。
他會問這些問題,以更好的了解患者是如何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以及其他人可能面臨風險。
告訴醫護人員您患有的任何疾病或感染,包括性傳播感染(STI),這并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這可能幫助提高生活質量。在醫生進行詢問的時候,需要如實告知你艾滋病毒被診斷出來,以及你是否用過藥物治療艾滋病,他會詢問您是否曾因艾滋病相關感染或疾病住院。告訴他你最近的CD4計數、病毒載量以及你最低的CD4計數。這些答案可以幫助醫生了解您的疾病并幫助,并且做好進一步計劃以便治療。
HIV篩查測試可能包括測試血液或唾液中的HIV抗體,這些是身體感染艾滋病毒后產生的物質。
其他血液檢查可用于查找CD4細胞計數,病毒載量也將被檢查。這是任何時候檢測血液中的艾滋病毒含量的有利方法。
患有艾滋病,可能會同時患有其他什么疾病呢?
隨著CD4計數下降,患者將面臨許多類型的癌癥和機會性感染的風險。
這些疾病的發展是因為免疫系統無法抵抗外界環境的風險,導致細菌或病毒進入身體。
CD4計數低于200時常見的感染是肺孢子蟲肺炎(PCP)、弓形蟲病和組織胞漿菌病。進一步可能會發展其他感染,如巨細胞病毒、隱球菌性腦膜炎或鳥分枝桿菌復合體(MAC),
最后患者可能會患上卡波西肉瘤或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等癌癥。
艾滋病如何治療?
目前還沒有治愈艾滋病毒或艾滋病的方法,雖然有報道過成功的案例。目前的方法主要是控制疼痛、治療癥狀、延長壽命和提高生活質量。
治療的依據是患者感染艾滋病毒或艾滋病的時間、年齡和目前的健康狀況。您可能需要以下任何一項:
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以減緩HIV的進展。它們以不同的組合給予,稱為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HAART)。疾控中心或者醫院將決定患者需要何種HAART以及何時開始這種治療,如果患者無法耐受某些藥物有嚴重的副作用或者病毒對藥物產生耐藥性,醫生就可能需要進行HAART更改。
可以給予抗抑郁藥來改善情緒,在極少數情況下,抗抑郁藥會使你的癥狀加重,除非有指示,否則不要停止服用該藥,抗抑郁藥可能需要4至6周后,才能讓您感覺更好。
抗微生物藥物用于殺死由細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的感染。
可以給予藥物以平息你的胃部不適,并防止嘔吐。患者可能會收到一種不同的藥物來幫助緩解腹瀉。
食欲興奮劑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能量水平和食欲。
可以給予止痛藥,可以詢問醫生如何安全服用該藥。
肌肉松弛劑有助于減輕疼痛和肌肉痙攣。
我在家里,可以做些什么來照顧自己?
經常少量食用。如果患者不感到饑餓,經常少量多吃,而不是大餐。因為患者需要攝入足夠的卡路里來預防艾滋病引起的體重減輕。患者還需要吃蛋白質和鐵來預防貧血,而鈣則可以防止骨質流失。切勿吃生雞蛋或者未經高溫消毒的食物、未煮熟的肉類或任何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物質。
按照指示服用補充劑。詢問醫務人員是否應該服用鈣和維生素D藥片以防止骨密度的喪失,還可能還需要多種維生素。
照顧嘴巴。使用帶有柔軟刷毛的牙刷。如果吞咽時口腔潰瘍或疼痛,請用鹽水沖洗口腔。在一杯水中混合半茶匙鹽,制成鹽水,并且在飯后和睡覺前這樣做。如果嘴巴干燥,經常喝飲料或吮吸水果,避免食用柑橘類水果,如橙子和葡萄柚,因為柑橘會讓口腔潰瘍疼痛。
治療腹瀉。排便后,將凡士林涂抹在肛門部位。每天用肥皂和水清洗該區域3次。不要食用含有咖啡因、乳制品或辛辣食物。腹瀉有時會導致脫水,所以全天飲用少量液體或飲用口服補液(ORS)以防止脫水。
更舒適地呼吸。直立或坐姿舒適地呼吸,可以使用額外的枕頭來支撐背部。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如果患有慢性咳嗽,必須需要經常飲水。
我該怎樣做才能防止艾滋病病毒的傳播?
告訴性伴侶艾滋病毒狀況,如果沒有乳膠避孕套就不要做愛。
如果注射藥物,請勿共用針頭或注射器。
使用針頭交換程序獲得干凈的針頭,如果您需要幫助停止注射藥物,請咨詢醫生。
我們與艾滋病患者共享一片藍天!
iScience與你分享每日科普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