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情,有兩種不可企及的美好,一是求而不得的執念,二是錯過的戀人。因為得不到,才顯得與眾不同,回憶隨著時間發酵,愈發醉人,漸漸變為無法自拔的幻想。萬物都會因幻想變得美好。
這也是為什么《后來的我們》這么火,“前任”的故事似乎總是比“現任”精彩。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這是極具諷刺的事情,遺憾總比圓滿更有噱頭,回憶總比當下更美妙。我們可以抹去所有粗糙不堪的棱角,那些爭執得面紅耳赤的雞毛蒜皮小事也被遺忘,只留下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瞬間。
看這部電影時,我回憶起了中學時期,最喜歡的一部小說: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簡.愛》。因為很喜歡簡.愛的性格,我讀了不下三遍,反復推敲咀嚼后,得出了與第一次閱讀時完全不同的結局。他們看似轟轟烈烈的愛情,卻讓無辜的人為此受傷,畢竟這是一場婚外戀。這種感覺有點兒像,過了近二十年回頭看《還珠格格》,你才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細思極恐的細節。
這類作品大都禁不起推敲,靠幾句經典的臺詞生硬地穿插在劇情中,贏得無數觀眾的淚水。被打動的并不是因為劇情,而是那似曾相識的曾經。可誰又能回到過去?
電影宣傳上,說這是一部青春文藝片,實則是個情感倫理劇。拋開兩位青春偶像的身份與電影里浪漫的橋段,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十年間,兩人經歷相戀、分手、各自組建家庭,等到再次相遇時,也萌發了愛的沖動。這種沖動被標榜為“愛情”,竟引得無數人落淚。這樣的劇情,真讓人大跌眼鏡。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能不能就好好地談談愛情,不要摻雜那么多狗血的劇情。過去的就讓他過去,錯過便錯過。相見不如懷念,這不也是一件美好的事?
有人說,前任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愛。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如果分手,只是因為愛得不夠深。相戀時,認為有愛就好,后來卻發現對方有愛你的心,卻總做不好愛你的事。
分手的原因五花八門,不過一句話:我愛自己勝過了愛你,再也不愿意將就、委曲求全。
既然堅持不過那最后的幾秒,何必念念不忘?這樣的電影,會勾起多少人對前任的念想?那么現任呢?我們總是在紀念遺失的美好,卻忽視了手邊的幸福。今年的五一,朋友圈被“后來的我們”淪陷了,這么多人沉迷在一部電影所構造的愛情夢幻里,有多少人會緊握身邊人的雙手,告訴她(他):你就是我最愛的人。
為什么有人有那么多的前任?縱觀身邊的朋友,和我們一樣,經歷愛情長跑后結婚的情侶,在人生的十字街頭,每一個選擇,絕對不是對自己最好的,而是對彼此最好的。
五一參加大學同學婚禮,他們經歷七年的愛情長跑最終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宴席上,新娘告訴我:當一名醫生太忙了,查房、值班、隨時待命,再加上異地,與戀人相處的時間少之又少。她便辭掉工作,自學計算機課程,成為一名軟件測試員,應聘到新郎所在的公司,兩人成為同事。
我能做到的最浪漫的事:陪你加班熬夜到天亮,隨你走到天涯海角。
若要愛情長久,爭執時,總有一個人會先認輸;面對生活的大小事,總有一個人主導,一個人擁護,彼此互相信服;產生沖突時,總有一個人要為對方改變、妥協。你喜歡的,我拼命寵你;你討厭的,我絕不涉及。
有人說:我在等待那個對的人。可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對的人?哪有那么多巧合,在一個合適的時間,遇到這么一個人:志趣相投,三觀一致,彼此事業、家庭、未來規劃一拍即合?
戀愛的人,好比兩個不成形的泥人,但彼此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的模子。我們拿著刻刀去互相雕塑,過程會很漫長,也會很疼;但是,咬咬牙,堅持住,用時間去打磨,最終總能變成理想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