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年輕人"談苦色變",在招聘職業時,首先是考慮工作苦不苦,累不累。講到痛苦就望而都卻步,說到很重很累就望而生畏。其實,痛苦就是人生的的一部分。沒有哪個人一生在糖罐子里長大,永遠甜蜜。自然界也有春夏秋冬,循環往復,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世界上哪有永恒的春天,不吃點苦的人,永遠不知道什么叫甜。相聲大師馮鞏說,越是不吃苦,越是要吃大苦。
任何一個國家、一個人的命運都與痛苦相連,我們今天的幸福生話,如果不是成千成萬的先烈拋頭顱,撒熱血,哪有今天的幸福,社會上有句諺語: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每一位成功者背后,都有著一段極其鮮為人知的奮斗過程,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生與死考驗的經歷。
世界著名音樂大師貝多芬所創作那些驚動世界的代表作品。如《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合唱交響曲》等作品,一直在全世界享有盛名。貝多芬出生在德國一個窮苦的家庭,從小父母不和,生活十分貧困,正是他這樣不幸的家庭和不幸的童年生活,造成了他在性格上的嚴謹丶孤僻丶倔強和獨立不羈,在她心中孕育著強而深沉的情感。12歲起開始作曲,后來他又得了傷寒和天花。他遭受的不幸,簡直是一個孩子不能承受的。正當他的音樂創作剛剛初露頭角,正要邁向風華正茂的黃金之際,他的聽力又開始衰退。一個搞音樂創者,失去了聽力,要在音樂創造上繼續前行,比登天還難。但貝多芬在音樂創造這條“死路"上從不退縮,她向悲慘而殘酷的命運挑戰,全靠用心和眼晴來觀察去創作。1823年貝多芬終于完成他最后的作品《第九交響曲》。1824年5月7月首次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公演荻得了巨大成功。在鮮花和掌聲的背后,貝多芬遭受的苦難是常人不可想象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要捏住命運的咽喉,和命運抗爭到底。
一代女皇武則天,自進宮后,遭受百般欺凌,妃子之間你虞我詐,互相殘斗,經歷九死一生的折磨,她所經歷的痛苦和無奈也是超出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不然,她永遠成就不了一代女皇的夢想。成就越卓越,痛苦越殘酷。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如果不是經歷了苦難童年的磨礪,也就沒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世界名著問世。
天上從來不會掉下餡餅,每個人的任何成就都是經過漫長痛苦磨礪而來。我國今天國防科水平取得巨大成就,令世界矚目,這些成就都是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科學科長期刻苦努力,有的甚至是用生命換來的,我國艦載機飛行員工作十分危險,被人們喻為刀尖上舞蹈,要掌握那種飛行技術,要挑戰身體和心理極限,還要有不怕犧牲決心和勇氣。那些潛水員在水下工作,那種痛苦是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就連吃飯就十分困難,據說在潛水艇里吃飯就像我們在陸地上吃硬如石頭的食物那么痛苦。
任何人要想造就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不付出艱苦努力是得不來的。不經過鳳凰涅槃,欲火重生的考驗是永遠成不了大氣候,溫室里的花朵再美,也經不起烈日烤曬。"青蛙效應"也給予人們的有益啟示,人生只有挑戰極限,克服一切困難,才能達到終極目標。人生不經歷苦難磨礪,不經受風雨的摔打,就是不完美人生。紅梅的芳香獨特,就是她經歷寒冬和冰雪的考驗。
每個人在人生的前行中,應該認識痛苦,接受痛苦,戰勝痛苦,風雨過后的陽光是最燦爛的,也是最美麗的。人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