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組家長助教, 孩子瑩瑩 8歲
一眨眼,90天親子時間管理踐行已經結束。首先感恩易效能、親子組的教練們和組員們,是你們的一路陪伴,讓我們彼此了解、互助和進步;同時感恩女兒,是女兒創造了每一個機會讓我成長自己,讓我們一起親子同修;最后也感恩我的家人。在這90天中,我從彷徨、焦慮、咆哮逐步轉變成理性、同理和情緒的主人,學會了用非暴力溝通去感受對方。女兒也在諸多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下面一一敘述:
#女兒收獲#
1.早睡早起:基本能在9:30前上床,但入睡有時會拖到10點,上床后還是有點興奮或者聽歷史故事。雖然沒有嚴格執行9:30入睡,但我們也保證了每天9個小時的睡眠,我也不糾結此問題。
2.閱讀習慣培養:女兒很喜歡聽故事和親子閱讀,尤其是對歷史故事。從兩歲多至一年級前,每天都是我們讀給她聽,造成了女兒不喜歡自主閱讀,這曾讓我頭痛。經過YY老師分享,把閱讀列入作業清單、挑選女兒自己喜歡的主題書籍,以及每天媽媽用親自閱讀喚醒女兒的方式鼓勵女兒,女兒現在每天能自主閱讀半小時以上,并在閱讀后分享故事內容(這一步是由輸入轉變為輸出的重要環節)。為此,我感到很欣慰,相信堅持,就會改變。
3.每天運動半小時:身體是健康的本錢!每晚8:00準時陪女兒下樓,她跳繩、爬竿等。經過不斷的練習,女兒從不協調的動作到能一次跳繩108個,大大的進步,也嘉許了女兒,自信心大增。女兒鍛煉的時候,我也不忘踩踩鵝卵石養生。
4.作業情況:可以說著方面進步很大。以前放學后就是玩,一直到我回家,才開始作業,這樣就導致作業拖到9點多。我們采取了作業清單,每天早上媽媽會把作業清單寫好,同時提醒她保持桌面干凈和每項作業計時,效果顯著提高。放學休息半小時后,就能開始作業,雖然效率方面有待提高,但女兒已經有著方面的意識了,肯定不能立竿見影,我相信,隨著她慢慢長大,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5.空間整理:每天能自己整理書包,分類存放。也能在睡前整理自己的衣服,也是一大進步,可喜可賀。不足之處是,自己的玩具不能放回原處,每天都要替她收拾。
6.其他習慣:養成了和媽媽一起每天泡腳的習慣。在泡腳時,我們就一起閱讀英文繪本或聊聊天。
#媽媽收獲#
1.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發現孩子做的好的方面,而不是總是挑剔不好的方面。這里要歸結于5組成員的反饋,謝謝你們!
2.無論何時,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只有感覺好,才能做到好。用非暴力溝通方法去和孩子溝通,體會孩子當下的感受,才能和孩子有連接。再次感謝曹教練的傾心指導,讓我有了質的飛躍。
3.要言行一致。當孩子有“偏差行為”時,一定要說到做到,否則就助長了孩子的“偏差行為”。有天晚上,跟女兒約定好8點前做好作業,準時下樓玩樂。但她作業時拖拉,至8點15分才做好,所以我溫柔而堅定得告訴了她我們不再下樓的決定,這與我們的約定不一致。雖然當下她不開心,但我接納了她的情緒,給她擁抱,理解她,很快女兒就“解脫”出來。
4.目標分解法。當和女兒制定目標時,一口吃個大胖子,是不現實的。我把目標分解成幾個小目標。當某個小目標達成時,我們都會嘉許她,從而有鼓勵她挑戰下一個目標的信息。
5.親子彼此擁抱
擁抱有助于感情連接,能讓彼此充分體現到對方的愛,給孩子充分的愛和安全感。每天出門前和下班到家時,我都會跟她擁抱下,同時我也要求女兒給我擁抱,當她的小手拍拍我的背時,一股暖流油然而生,美美的幸福感。我想女兒也應該有這種體會。有一天,可能是我忘記了,她突然跑過來說,媽媽,我們抱抱。當時,我心里很激動,女兒是多么渴望媽媽的擁抱。彼此的擁抱讓我們心與心連接。
#父母總結#
路漫漫長兮,在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會遇到很多問題。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就決定了問題的方向。每個孩子都是空白的,孩子是父母的復印機,所以只有父母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從愛自己開始,把自己的愛拓展到孩子身上,用愛的語言和孩子溝通,一切問題都會變得渺小。我們不可否認一個事實,現在的父母知道的很多,也在很努力的改善親子關系,但往往都是紙上談兵,沒有落地踐行,所以當問題來臨時,也是茫然一片,無從下手,這就是所謂的知易行難。我們要努力的踐行自己,然后才能處理親子“問題”。在孩子方面,我們能做的就是靜待花開,和孩子一起成長。詩和遠方,我們都會擁有!
最好附上女兒的線描作品,謝謝女兒在繪畫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