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卓子
早晨,發現媽媽給買的一大袋油茶在冰箱里安靜的躺了好久,于是興起沖了兩袋,許久不喝,香甜了不少。
一時間又想起了媽媽親手做的油茶。
老家的習慣一天吃兩頓飯,早點和午飯并在十點到十一點吃,吃的早的人家九點多就吃了上午飯,晚一點的到十二點吃的也是有的。
我家就屬于吃的晚的那一類。
我和弟弟都在村里上小學的時候,寒冷的冬天,黑乎乎的就要踏著星辰去學校??偢杏X那時的天氣要比現在冷許多,穿著厚厚的臃腫的媽媽用棉花親手縫制地棉襖、棉褲、還有棉鞋,肚子和腳踝處總感覺有風呼呼的竄著。一碗油茶便抵擋了所有的寒冷,從頭暖到腳。
我們家就不成規的有了油茶這道早點,變成了先進的一天三頓飯。
忙忙碌碌的秋后,樹葉被雨水打落一地,混雜著黃土泥濘成一條小路,行人的腳步踩著車轍,雪霜覆蓋了枯萎的雜草,村莊安靜的沉睡在初冬的清晨。
每到這時,媽媽就會炒制兩大盆油茶。
秋天新打地自家田地里種的黃米(米有很多種分類:硬米、軟米、九谷米……至今我都分不清楚,所以具體用的哪種米我也不知道),在碾子上(一種用大型石頭做成的可以把糧食碾碎的工具)碾成米沫,用牛油或者羊油在大鐵鍋里炒得金黃,醇厚的黃米香味散發出來,悠悠揚揚。
炒米沫只是做油茶的第一步,還有很多配料需要媽媽親手準備。炒熟的向日葵,去殼取仁;晾干的花生去皮變成花生米,再用油鍋炸熟,冷卻后捻去紅色的薄皮;晾干的香菜剁成碎末——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媽媽的雙手一點點完成的。
午后的陽光下,晚飯后的客廳(灶火仡佬),我和弟弟也會用稚嫩的小手幫忙,比賽看誰快的游戲便成了那暖暖的窯洞里最美的一道風景。
主配料都完成后,加上鹽、生姜粉、花椒粉等調料,油茶就算完成了。
上學的早晨,媽媽總是比我和弟弟起得早。點著燈,生火滾茶。兩大洋瓷碗熱騰騰香噴噴的油茶早早的晾在灶臺上,那香味總是把我從美夢中勾醒,油茶便成了我從暖暖的被窩爬出來的動力。以至于后來每天早晨我都得想一件興奮的事才能起床,大概也是受兒時油茶的影響吧!
現在,仍會喝到不同口味不同材料的油茶,像今天早上喝超市里賣的牛骨髓,也曾喝過婆婆給手工制的油茶,但味道總是不及媽媽做的美味。
牛油的油滑,黃米的醇厚,葵花籽的點綴,花生米的清脆,香菜的不可或缺,一碗香味四溢的油茶,留下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憶。
媽媽的油茶陪我度過了兒時的冬天,沒有寒冷,沒有饑餓,只有暖暖的油茶滿滿的愛。
——借此感謝最愛我的媽媽
~點亮那顆“?”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關注我就是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