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次看《海洋天堂》是在五年前,那時的感受和大多數觀影人一樣是被其中李連杰所扮演的父親對兒子大福的深深父愛所感動,哭的稀里嘩啦。五年后的今天又重新認真的看了一遍,還和五年前一樣被感動的哭的稀里嘩啦。而今天真正觸動內心的不僅僅是那偉岸的父愛,更多的是另一種深思。
? ? 五年前,影片的開頭是:父親用繩子把父子倆的腳綁在一起之后兩人一起跳進大海。當然,結果是兩人并沒有死,要不然如何有后來的故事發展。這不禁讓我對父親的做法感動疑惑,同時也有了看下去的沖動。影片中當父親拿著癌癥晚期的報告單,才能夠理解影片開頭他的做法。一只腳踏入鬼門關的他,首先想到的是兒子大福以后的生活。擔心自己走后患有孤獨癥(自閉癥)的兒子如何自己照顧自己。瞬間被父親對兒子耐心的教導以及那深深而又無私的愛所打動 。
? 五年后,再次觀影,只是為了重溫經典,卻不曾經自己從另外一個視角有了新的感受:真正讓人落淚的確實是偉岸父愛,而勾起人落淚的或許是社會缺失對特殊孩子的關愛。
?將近20年的照料,這一對父子已經是誰也無法離開誰。但當死神來臨不得不離開時,只能是尋求各方的援助了幫助兒子。孤兒院,嫌年齡太大。養老院,嫌年齡太小。找相關學校幫助,國家卻沒有相關政策。無奈只能考慮精神病院,但這個孩子真的是個病人嗎!不,他不過是個特殊孩子。但也因孩子的不適應最終父親還是決定回家,自己幫助兒子一些基礎的生活自理能力。
? 影片讓人痛心的是當得知大福是個孤獨癥患者時,母親失望的靠自殺回避,而父親悉心無微不至地照料他直至死前為他而成為海龜。更讓人痛心的,其實是家長對待像大福般的特殊孩子的遺棄,當得知大福患病時母親的逃避;讓人痛心的,其實是社會對待像大福般的特殊孩子的不理解、歧視,當大福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到站喊“下車”而被司機吼叫;讓人痛心的,其實是政府對待像大福般特殊孩子的相關政策的缺失,父親苦求無路時只有一家民間機構收留了大福。讓人欣慰的是,父親在臨死前,用自己對兒子的愛、耐心地教會了兒子基本的生活自理。影片最后,大福起床后自己穿衣,自己煮雞蛋,打車去上班……觀眾看到了大福的“成長”。
? 影片的結局雖然讓大家對大福的未來生活看到了希望,卻也讓每個人深思。對于孩子,我們總是把“用愛心呵護每一個孩子”這一句話掛在嘴邊,但面對特殊孩子,是否真正的能夠做到把愛心獻給每一個孩子!
把愛心給每一個孩子不僅僅是教育者、為人師者應該做的事,更應該是每一個父母、每一個人應該踐行的。我們的政府也應當施行相關政策,把更多的關愛給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包括特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