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下要事第一系列之拆掉思維里的墻中,介紹到我們要轉變自己的固有思維,學會轉換視角,堅持一件事,興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誠信賬戶”,會讓我們對一件事從興趣到樂趣再到志趣,然后一直堅持下去。
什么事是值得我們一直堅持下去的呢?
答案:要事
什么是要事?
在時間的矩陣圖內,第一類事既緊急又重要,但如果我們過多投入,這類事物會慢慢占據我們的全部精力;累死累活一天,想通過第四類事物(不緊急且不重要)放松下,結果回頭一看,生活的全部獻給了第一類和第四類,第二類和第三類投入的精力少之又少。
再說說第三類,這類事物很多時候雖然急,但對別人重要,對自己可就不好說了。
很多牛逼的人都將焦點放在第二象限內,這類事物有啥特別的呢?
第二象限內事物強調人際關系、自我提升、目標規劃等等,所以,明白了吧,這類事物才應是我們要首先選擇的。也就是所謂的要事第一。
如何讓要事成為自己的重心呢?
先得挖掘下“我想要”的力量,可以從三個方面去挖掘:
1. 自己挑戰成功后的匯報和收獲是什么?
2. 對周圍的人影響如何?
3. 自己會發生什么變化?
認真考慮這三點后,會讓我們的意志力慢慢恢復,“滿血復活”,自信滿滿,這和撰寫人生使命宣言前的步驟是不謀而合的。
好了,想做的事想明白了,也確定了自己將來要將成為什么樣的人了,接下來讓我們拿一個星期做個演練……
第一天,好好堅持
第二天,有些放松
第三天,有點累,休息下,玩局王者榮耀吧
第四天,哎,反正時間還早,看個電影也不錯
第五天,朋友約吃飯,不去不合適,今天的目標就算了,明天補上
第六天,好不容易周六了,讓我睡個懶覺,中午醒了后,和朋友逛個街吧,再吃個飯
第七天,尼瑪,反正都這樣了,愛咋咋地,我TMD就覺得這事不靠譜,以后再也不信要是第一什么的了
看到這,想必有人中槍,是啊,遙想當初,我的愿景多么美好,成為高富帥,贏取白富美,可如今…
你知道嗎?任何的困惑、無奈、憤怒等消極情緒往往源于我們對理論的不了解,不設防所以容易掉進坑,可為啥我們會被那么多事物所吸引咧?
很簡單,很多時候,錯不在我們,回想下好玩的手游、令人垂涎的美食、商場或淘寶打折的商業廣告、足夠吸引人的電影預告或海報,商家們明白多巴胺原理,任何我們感覺讓自己高興的東西都會刺激獎勵系統,而多巴胺的分泌會讓我們對讓自己高興的東西感到沖動、貪婪甚至失控,因此商家們就是通過持續不斷的刺激我們的多巴胺神經元,讓我們被他們的商品或是產品牽著鼻子走。(ps:沒有仇視任何人,只是解釋原理)
原理明白了,當我們在選擇時,如果明白原理,就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自控力當然就變強,而我們專注于要事的效率也就更高。
明白原理還不夠?!
試著給未來的自己寫封信吧,當我們在與誘惑意志力陷阱正面交鋒的時候,盡管我們可能知道是多巴胺在作祟,但我們也往往會在即時獎勵和未來獎勵的權衡中,選擇即時獎勵帶來的快感,此時,已經意味著我們出售了自己的未來,對自己的未來打了折扣,給未來的自己寫信,描述將來的自己會是什么樣,有助于強化自己的意志力,打造自己的2.0升級版,讓自己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