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的山兒,綠綠的水,山歌飄來稻風吹,移山填土愚公志,脫貧攻堅非等閑。
深夜,走進十八洞村,感受淳樸農民的土地情懷。影片用天空振翅高飛的鳳凰開篇,勾勒出一幅藍天鳳凰飛,青山綠水插秧人的鄉野勞作圖,給人以夢幻質感,引起一探究竟的欲望。
故事以國家提出的“精準扶貧”為脈絡,展開描繪十八洞村奮力奔小康的脫貧之路。當楊英俊被評為“精準扶貧”的幫扶對象時,他怒了,他心碎了,從復員回山種田,種了半輩子田種成了貧困對象,要拖全國人民奔小康的后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于是他思考起了人生。當小王走進他開始展開對他的幫扶時,經過一番工作之后,組建起“楊家班”,移山填土,造田脫貧。
主人公楊英俊展現出了農民的淳樸性情,寧愿自力更生,不愿接受“幫扶”,這是一種“執拗”、一種執著、一種堅持、一種勞動者的堅毅。英俊愛人麻妹表現了地地道道的苗族婦女持家有道,默默守候伴隨著愛人,是其生活的依靠。影片中又加入小南瓜這一人物形象,充分表達著祖孫兩代人之間的親情,特別是劇中麻妹的話:“小南瓜,我們永遠守著你。你活一歲,我們活五十歲;你活五十歲,我們活一百歲;你活一百歲,我們活一百五十歲”,還有劇中倒敘楊英俊婦女為小南瓜治病的經過,體現了麻妹的堅持與堅守,透露出無私的親情。
小王作為“楊家班”的發起人,從他入村開始,就展現他要一心幫助十八洞村農民脫貧致富的決心。特別是劇中著重展示他與小龍的對話與小龍的逃離,更加側面的突出來小王的堅決。劇中鏡頭多次顯現十八洞村村委會為村子脫貧致富深夜開會研討,是一幅別開生面的景。
當楊懶看到礦渣子“飛地”時的深深懺悔,并且延伸至他們回村時遇見施又成干起了礦洞工作,不由得生氣,并且在填土時他對于楊金三的埋怨他回答到“干到你當爺爺”,更加的體現了他救贖的決心。小薇薇開網店賣酸魚、臘肉、腌辣椒獲利,點出了現時代農產品的一個可觀出路。
一位永遠在田間插秧的主角、一位每當想女兒時就喝酒“唱歌”的啞叔、一位張口閉口“娶媳婦”的年輕漢子、一位整天坐在門欄上望天“想要兒子”的落魄男子、一位吃了一段時間苞谷飯的護林員、一個一心一意為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村干部,演繹了一場愚公移山,擊打了一場脫貧攻堅戰。清晨初起,“雄雞一唱天下白”的群山之中;碧空萬里,振翅高飛鸞鳳清鳴的青山之上,是夢的希望,是心中的夢堂。
“三把椅子”的歸山,是十八洞村發展的魅力;村委會鋪蓋的減少,是脫貧致富的前景;鼓聲的擂響,是奔小康號角的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