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8日這次的話題,即士大夫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處于一個時間跨度很大的歷史語境中,不是很好把握。
討論過程中大家的發言相對比較零散,各自引申、延伸的多一點。但足夠精彩,甚至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也多有出現。
本著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的理念,現將其中部分見解整理如下,希望對喜歡本專題的“同學們”,能利益一二。
子荷:中國知識分子的人生理想境界,莫過于既像儒士一樣有為,又可以隨時擁有隱士的超脫情懷;既有國士的擔當精神,但同時又可以有游離于廟堂之外的自由,一旦對廟堂不夠滿意,隨時可以做一個俠士,無論文武。凡是接近于這種出淤泥而不染,但又敢為不可為的人,就會被奉為圣人一般的人物。
靜篤:士人精神:見義必為,見利不遷。赤子丹心,中流砥柱。無有氣節,無真國家。
后手劫:士大夫精神和普通人當然沒什么關系啊,孟子說的很清楚,士是無恒產但有恒心的人。我們這些蟻民,都是無恒產則無恒心的。
子荷:當下的中國社會,重視知識分子,但要培養那些敢于做隱士、俠士、與民同躬耕的國士,還真得多有點古代士人的獨立精神。
后手劫:士大夫精神有什么借鑒意義?竊以為沒有借鑒意義。對當下中國社會更沒意義。士是國家的管理者和價值表率,但是現代國家的管理要盡快轉成服務性的和去價值化的。簡單說,我們的近代化歷程,就是一個越講道德越糟糕的歷程。
平天下之文世界:修身齊家不能說要求高低,針對個體是不能作整體要求的,好比一個人能力有高低,如果我能力有限,就只能解決自身的問題,做好自已的事,這就夠了,能力強的,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修身不是為出將入相,只是完善自身。
千軍萬馬避白袍:汲取有益的很多啊兼愛非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子荷:圣人強于我們的地方在于精神追求,與他是不是士大夫沒關系。
后手劫:某六神,天天開書單,講讀書法,汲汲以求名利。這就是無恒產者無恒心,這就是我們這樣不是“士”的普通人的寫照。
平天下之文世界:士大夫的定位必須要準,傳統意義上的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與我們沒半毛關系,建議用中產階級代替。
靜篤:人不從道義的角度評判,而從階級的角度去判斷,早已被證實為謬誤。
一凡有話說:獨立人格,當然要說到陳寅恪先生了。學者有學者的本色,不能指望啥也干。
行者無疆:南師的一副對聯送給大家:功勛富貴原余事,濟世利他重實行。各自找到自己的價值,貢獻一點給社會,比什么精神都重要。
歡迎大家在每周六晚8點半,參與我們的國學與傳統文化系列話題討論活動。
參與方法:添加主編微信(mx2014521179)入群即可
研習千年國學經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一貫的宗旨與追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歡迎各位朋友參與,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