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不是解釋擬標題的具體技巧,因為起標題的技巧太多,比如多用數字,巧用對比,設置懸念,緊跟熱點,制造反常,場景化標題等,這些原則稍微有經驗的人都爛熟于胸,不熟的人百度一下,也熟了。
按照我的經驗,很多時候并不是不會起標題,而是有很多標題的時候,不知道哪一個更好,就像我,寫一篇文章2個小時,但是,我可能需要最少半個小時來斟酌哪一個標題更好,好標題從來不是用技巧公式套出來的,而是磨出來的。
進入正題,在我看來,所有的好標題都有一個總綱,那就是讓標題和讀者產生聯系。要通過標題讓讀者知道,這篇文章的內容是和他相關,他感興趣,或者可以給他帶來利益的,和讀者聯系的強與弱,決定了標題的好與壞。
如果讀者看了標題之后腦袋里是一個問號,關我什么事?那這個標題就是失敗的,比如我把這篇文章的標題改成《我的寫作心得》,那就是失敗的,因為這跟讀者沒有關聯,我又不是莫言,誰關心我寫作有什么心得?
那么怎么跟讀者產生關聯呢?我大致的分為了三種。
第一種是身份上的聯系
每一個讀者都有很多身份標簽,根據職業、地域、階層、畢業院校、星座、血型、年齡等劃分,人天然會關心和自己身份標簽相關的事情。
假如我畢業于北大,如果一篇文章的標題是《北大校長說: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我相信,北大畢業的人無論如何都會點進去看一眼的。
再比如,我在深圳,一篇文章的標題是:《深圳1市民在美遭受槍擊》,深圳的朋友們可能會點進去看一眼。但是如果我是北京人,我只會一個白眼:關我什么事?
每一個起標題的人都應該對于自己文章的讀者有一個大致的畫像,如果有必要,直接點出文章的受眾群,不用擔心你迎合了標簽的一群人,就放棄了標簽外的一群人。好的標題,好的文章從來都是目標受眾明確,沒有哪一篇文章可以討好所有人,放棄是你的必修課。每一個企業、每一家自媒體、每一篇文章都需要一個清晰的定位,有定位就要有放棄。
第二種是情緒上的共鳴
這應該算是文章標題里面最大的一類,迎合讀者的情緒,通過制造恐懼、設置懸念等吸引讀者的閱讀欲望。
雞湯文就是激起讀者的某種情緒,八卦類新聞利用人的窺私欲,色情類的標題,利用人的性欲,標題黨呢,就是利用讀者的好奇心。
有兩個水果文案對比,“不甜不要錢”和“甜過初戀”,“甜過初戀”就很快能勾住別人的情緒,所以它比“不甜不要錢”這個爛大街的文案要好。
當然,迎合讀者的情緒,非常考驗作者的功底,因為人的情緒非常復雜,要恰到好處的勾住別人的情緒,需要高超的技巧。
假如我寫了一篇文章,內容是關于如何寫作的。我應該怎么起標題,引起讀者情緒的共鳴呢?這里就可以套用到前面提到的具體技巧。
比如多用數字——《年收入超過30萬的文字工作者的寫作心得》激起讀者的好奇心,
比如巧用對比——《年收入30萬和年收入10萬的寫作者的區別》這還是好奇心,
比如設置懸念——《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年入30萬》這又是好奇心,
比如場景化標題——《你們在星巴克喝咖啡,我在圖書館記筆記》,勾起人的緊迫感。
比如制造恐懼感——《寫字的人不知道這些技巧,未來會失業》等等。
不同原則的標題可以信手捏來,很多技巧是導向同一個目的,上面有三個標題都是激起讀者好奇心。取標題從來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取了這么多標題,哪一個標題更好呢?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思考,哪個標題更能激起讀者情緒上的共鳴。
這需要極強的換位思考能力:假設自己是讀者,看到這個標題我會有什么感受?哪一個標題讓我的點擊欲望更強烈?
換位思考沒有技巧可言,因為這種能力來自于對某一個群體的了解。我是一個30歲的白領,我當然知道白領的訴求是什么,但如果你讓我起一個標題去打動00后,對不起,我做不到,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沒辦法換位思考。
起標題,就是揣摩用戶心理,需要你跟你的讀者多交流,不能直接交流就看數據,點擊率和轉發率表明了讀者對你的興趣強弱,多試了幾次之后,經驗就積累起來了。
第三種是利益上的牽扯
在我看來,這是最好的一類標題的形式,哪怕內容不夠優秀,都能夠吸引大量的閱讀,因為它的轉發率會很高,而決定一篇文章閱讀率的核心就是轉發率。
什么叫利益上的牽扯?就是通過標題告訴讀者,這篇文章對他有利。這種利可以是經濟上的,也可以是形象上的。
每一個作者本身也是一個讀者,你仔細思考過你點擊和轉發每一篇文章的動機是什么嗎?(如果沒有思考過,那你就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新媒體人)
我轉發一篇有趣的文章,目的不是想說“看,這篇文章多有趣”,是想要告訴別人“看,我是一個有趣的人”;
我轉發一篇對于別人有利的文章,不是真的多么想幫助別人,其實是想要打造一個“樂于助人”的形象;
假如我是一個教鋼琴的老師,我肯定會樂于轉發“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之類的內容。
假如我是一個賣外資汽車的,國產車出了故障,我可能會幸災樂禍的轉發,打擊一下競爭對手。
我是保險業務員,如果看到一篇文章,《看病花了50萬,一個家庭從此支離破碎》,這個標題其實不怎么樣,只要文章質量過得去,我就會轉發,意思是告訴我朋友圈的各位:你們看吧,不買保險就是這種下場,還不趕緊?
這些都是利益刺激下的閱讀和轉發。
如果你能在標題中告訴讀者,這篇文章對他們有利,那么他們閱讀的興趣會更濃厚,如果內容過硬,他們還會轉發,踩準讀者的利益訴求可以給你帶來更多的閱讀量和粉絲。
舉幾個具體的案例?!洞笠虌屇屈c事——疼老婆的男人必讀》,男性當然對大姨媽不感興趣,但是給他們套上一個“疼老婆”的標簽之后,男人們就會感興趣了,這就是告訴男人,讀這篇文章是對你有利的,可以讓你知道怎么疼老婆,趕緊點開。
又或者《月入一萬如何生活得更有質量,轉給你的員工看》,假如我是一個管理者,我的月收入肯定不只1萬,這篇文章內容不會是我需要的內容,但是加上“轉給你的員工看”,這篇文章就和管理者產生利益關聯了,因為這可以穩定員工隊伍,他就會閱讀并轉發。
再比如《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很多典型的養生類文章都是踩準的讀者的利益訴求,還有比活得更長更重要的事情嗎?
利益可以讓原本不屬于文章的讀者群體加入進來,擴大受眾范圍,把梳子賣給和尚。
根據利益的原則來逆推,如果我想要我的文章有更多的人轉發,閱讀的數據更好看,我就要努力讓我的文章標題滿足目標受眾的利益訴求,如果沒有滿足,轉發率肯定不會高,閱讀量自然也不高。
就像這篇文章,從標題到內容都沒有滿足讀者的某種利益訴求,既不能給讀者帶來實際的經濟利益,也不能幫讀者打造形象,所以轉發率不高是肯定的,閱讀量自然也高不了。
PS:點擊一篇文章可以是因為興趣,但是轉發一篇文章則一定是出于利益。色情類的題騙點擊很容易,但是幾乎沒人會轉發,因為這會損害讀者的社會形象,我們在朋友圈很少看到這類標題。
寫在后面:以上三個就是我貫穿在工作中的選標題的基本原則,不過雖然我想做一個標題黨,但我并不喜歡那些刻意制造噱頭的標題,比如《寫作的十大技巧(寫作者必讀)》,讀者從一篇短文中得到的效果是非常低的,如果你寫的內容和你標題描述的重要程度不匹配,那么就會降低讀者對你的好感度,經常使用類似的標題就像叫狼來了的小孩,最終會失去大家對他的信任,為了并沒有什么卵用的閱讀量而失去讀者,并不劃算。
在做一個標題黨吸引別人注意力,煽動別人情緒,挑起利益糾葛的時候,要注重對于度的把握——你的標題一定要配得上你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