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銘,男,漢族,非專職作家。自評對于探索未知事物總有無盡渴望,曾一度沉迷于宗教、哲學、量子物理、非線性動力學、心理學、生物學、天體物理學等學科。著有暢銷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催眠師手記》等。
高銘的書不多,熱賣的兩本都是訪談手記。高銘通過大量的訪談積累素材,結合自身廣闊的知識領域,主要以對話的形式呈現每個故事。他的故事,篇幅通常很短,最吸引人的是理解世界的不同角度,通過不同的人引入各式各樣的非常規思維,引發讀者對人和世界的思考。
以《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為例,每個故事只有簡短的幾句客觀敘述,用來交代必要的背景,然后展開大量的對話,展現精神病患者的腦洞世界。作者的第一人稱對話通常不長,主要起到連接和幫助理解的作用。隨意選取一個故事的片段如下:
他:“你想想看,細菌怎么就不能進化了?非得多細胞才算進化了?細菌的存活能力比人強多了吧?細菌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復制,比人簡單多了吧?進化進化,多細胞生物其實是退化!變脆弱了,變復雜了,變挑剔環境了,這也能算進化?”
我:“但是有自我意識了啊。”
他:“你怎么知道細菌沒自我意識!腦細胞有自我意識怎么來的?目前解釋就是聚在一起釋放電信號化學信號。如果這就是產生意識的根本,那細菌也能做到。細菌的數量遠遠高于腦細胞吧?很多細菌在一起,達到一定的量值,就會產生質變。生物進化最需要的不是環境,而是時間。惡劣的環境是相對來說的,對細菌來說不算什么,30億年的時間,足夠細菌進化了!”
故事引入精神病患者對細菌成為有意識的高等生物的認知,從最開始對問題的描述,到最后的整套理論的解釋和解讀,邏輯框架完整,又有部分事實的代入,有時候不太容易證偽。作者在與病人對話時,把自己代入精神病人的思維框架中,做的只是理解、思索和接納,并不急于用常人的思維模式反駁或辯論。
我與作者有個共同點,便是對未知世界求知若渴的探索欲望,并對無法證偽的理論持開放的態度。他在書中提供了大量匪夷所思的角度看人看世界,而且他接納的態度、樂觀的心態都讓我感覺甚是對味。作者自身對知識領域涉獵很廣泛,在故事中會不斷穿插不同領域理論的知識點,閱讀他的書,使我對量子物理、意識學、生命科學等領域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個人認為,小說是最好的傳播途徑,但除了有趣,最好還能有用。好的作者,文字和情節能喚起讀者快感或共鳴是基礎,此外還需要提供給讀者思考和進化的空間,比如社會現象的解讀、人性的分析、或是探索新領域的求知欲等等。高銘的故事做到了這些,我喜歡他的風格,讀起來有趣,而且很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