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起,其實是給自己一個儀式感
作為一個資深晚起族,我的改變第一步就從「起得稍微早一點」開始。
每天睡到自然醒,睡到中午再起床的日子看上去很美,但其實起床以后、吃個」早午餐「就到了下午,一天還沒開始就要結束,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做不了規劃,很頹廢很焦慮。
但是很多人在立下早起的tag后,經常失敗于糾結「五點起床」還是「六點起床」,這種具體的時間上。
在我看來,早起的時間并不需要刻意去遵循「幾點」,比自己的一般起床時間早一些,一點點慢慢提前就好了。
雖然我心目中的雞血小天后梁爽堅持五點起床有好幾年的光景了,但慫貨如我,給自己訂立的目標卻沒敢向她看齊,生物鐘不允許啊。
早起這件事情是需要循序漸進的,要求一個中午才開始一天的人一下子六點起床,特別苛刻,還很難堅持。
給自己一個緩沖期,每周提前半小時,慢慢堅持就好了。堅持早起后,起床以后做什么事情,就決定了一天的時間利用質量。
早上的時間就別刷零碎新聞、回復消息了,前天睡覺之前就退出微信和微博,不讓零碎信息干擾你。
把讀書、寫文章、做一些計劃這種重要且需要專注的事情,都放在早上進行,這時干擾最少、最容易專注,效率也最高。
早起最大的好處,就是拉伸了「一天」的長度,能有時間做更多的事情。因為無論你睡得多晚,11點后都很難再有精神和毅力,拿起書、打開電腦,做重要的事情。
運動,是治療一切頹廢的良藥
記得我最喜歡的艾掌門說過:無所事事、心情抑郁的時候,就滾去運動吧。親測有效。
我最喜歡的就是在夜晚戴上耳機來一段慢跑,夜色下周圍熟悉的環境也有了不一樣的新鮮感,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滿天繁星和清冷月光。
夜跑也是難得的和自己相處、對話的時間,伴著音樂讓思緒隨意流淌,很多糾結的問題也就解開了。
我挺討厭給自己定所謂的計劃和目標的,所以也沒有刻意地去規定自己要跑多少公里,隨性去跑,跑累了就哼著小調開始快走,快走慢跑結合著,一小時后就回家。
但堅持一個月下來,也慢慢能從跑一公里就氣喘吁吁進步到能輕松跑完三公里,有些費力地跑完五公里了,這種慢慢進步的成就感還挺讓人陶醉的。
當然啦,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跑完一小時后,微微出汗的臉色紅潤的狀態,這種健康的美感,敷多少張面膜都換不來。
一直覺得「健身婊」是最可笑的一個稱謂,別人秀出的肌肉和汗水并不是作秀,而是一種健康有節制的生活狀態。
如果說贅肉和松垮的小腹是「墮落無節制」的表現,那緊實的腹部和馬甲線就是你的代言人,它替你宣告: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堅持運動除了肉眼可見的功肌肉的緊致和臉部提升以及好氣色,還有一個隱藏功能,就是讓自己的生活狀態不斷UP,趕走頹廢和喪。
運動不是作秀,而是一種可以掌控自己,有自控力的生活狀態。
輸入和學習,才能讓你真正擺脫「喪」的狀態
當我開始反省自己的時候,發現自己焦慮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覺得自己不夠優秀,掌握的東西不夠多,所以就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自己的「專業度」和「內涵」上了。
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便捷的互聯網時代,無論從事什么職業,無論在幾線城市,都可以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地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周末的時候也會找一些TED演講和感興趣的紀錄片來看,綜藝節目和各類直播倒是慢慢遠離了,也不再經常無聊地去翻微博找一些段子看。
這種學習狀態讓我慢慢覺得生活開始充實起來,自我感覺開始有所好轉,不再那么糟糕。
公開課平臺有很多,線上課程也非常多,我的建議是,選擇自己感興趣、和自己專業有關的課程,這樣才能心甘情愿地堅持下來。
也不要太貪心啦,堅持學完一個課程,再去解鎖新課程就好。課程那么多,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學完,提升自己也要循序漸進,一下吃太多反而會得厭食癥。
筆記是一定要做的,沒有記錄和輸出的學習一般都會忘光的。
還可以給自己設立一個「獎學金」,每學完一個課程,做完一套課程筆記,就獎勵自己一個小禮物,給努力的自己一點甜。
我這些小小的伎倆和時間管理大牛比起來,當然是弱爆了。但于我而言,慢慢脫離了焦慮的生活狀態,看著自己的生活漸漸走上正軌,就是一種巨大的勝利,也會產生一種「戰勝了自己」的小小驕傲感。
生活沒有統一的標準,改變也如是,每天比過去的自己變好一點,人生也就能變得更好一些。
(每天更新,幫助你走出迷茫。點個關注或喜歡,點關注,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