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次約練(172來+631咨+171觀)
雖然說長程咨詢的時間和空間更多的是留給當事人,但是咨詢師的作用還是要有的,不然當事人就會陷入到一直說,一直說,一直說,而且是沒有覺察的說,越說越快,越說越雜,越說越焦躁,越說越有感覺,會停不下來,然后給對除了傾訴之外沒有任何的幫助和收獲,特別是當同一個話題說了個一年半載。所以還是要在合適的機會下做一些除了傾聽之外事情的,比如反饋 比如具體化,比如澄清確認他希望咨詢師怎,借助于這部分當事人就能從外放的一狀態(tài)到內斂的狀態(tài),人只有在收住,內斂的狀態(tài)下才有自己更多的覺察和反思出來,才能有可能嘗試著跟自我鏈接,自己探索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當真正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才能自己想要的做一些承諾,而這個承諾就像自己給自己內心下了一個心錨,一旦偏離了,心錨就把自己拉回去了
焦點是一個朝向沒有問題的方向的導向,而不是一遠離問題的導向,因為遠離還代表和問題還是在一起,而沒有問題就只剩下和問題相處和問題提供的契機了
975次約練(172來+632咨+171觀)
面對更加主動的當事人,咨詢師可以相對的更慢一些,把更多的話語權,時間的把握權和掌控權更多的交給當事人,同時交給當事人的同時也要把握整個咨詢的方向,因為方向對了,努力才有用,而這個方向以當事人的方向為主,同時需要咨詢師需要不斷在雜亂的信息中理主線,就是當事人當事人都聊些什么,其中的一些關系,以及以及前后順序,然后在發(fā)起問話,來澄清確認話題,主題,目標,資源,行動一小步,總結反饋。說一段總結一段,也給自己留個印,然后再說一段,然后再反饋總結一段,順帶把前面的關鍵點串起來問問當事人有什么關系,當然當事人已經說出來了,那就反饋給他
所有的發(fā)問都是在那個當下由心而發(fā),至于當事人什么樣的的回應在那個當下都是最合適的回應,是當事人在“教”咨詢師怎末和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