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道存在于無分別處。
物與道的關系,就像浪花與大海的關系一樣。但實質上,物與道又是一體的。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的說,任何物體,在分解到極處時,那極處就是一。一為本源。
一是道嗎?道無可描述,一勉強可以稱為道。
那道是怎樣一種東西呢?間接的說,就像一滴的水投于水中。
友: 浪花與海哪個是道哪個是物???
我: 什么道啊物啊,都是同一個。
友: 怎么會是同一個呢?如果沒有分別,何來的“失道而后德”呢?
我: 就是因為區別才失道的呀!
友: 不解,望賜教。
我: 物與道,那只是名稱來的呀。大海上的浪花,其本身就來自于海,是海的一部分。好吧,我表示暫時找不到一個圓滿的比喻,來說明物與道為什么只是名稱的區別,其實質是一樣的。
我: 我現在有事,如果你有興趣聽我胡說,我有空再跟你說說。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咱們說的道,它是不能用邏輯的思維去推理的,也就是說,咱們要說的這個道,它是超脫于邏輯思維之外的一種東西。又因為它是超脫于邏輯思維之外,所以它是一個我們無法具體描述的東西。它沒有具體的形象,但也可以說,任何的形象都是它的形象。是吧,像我所說的這句話,它就是不合邏輯的,但以我的理解,它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因為它沒有具體的物象給你看,所以我們對它的理解只能靠感悟,自身的感悟。又因為它并沒有具體的物象給我們看,所以,當我說了以后,能聽得明白的,他當然知道我在說些什么,聽不明白的,那我的所說,就只能是一派胡言。在我,我當然是希望你能聽的明白的,因為我都費了好大的勁來想辦法說,如何說才能更容易理解些。
我們或可以把大海上的浪花當成是世間的萬物。在這里,就像浪花來自于海,是海的一部分,它作為浪花的形式而出現,也只是暫時的。那么,如果我們把這個套在道與萬物的關系上,就可以看出,就像浪花來自于海一樣,萬物就來自于道,由道所化生。萬物雖然在其內在的結構和外在的形式上各不相同,但其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
跟大海和浪花的比喻不同的是,在這比喻里,大海和浪花是分離的,但實際上,物與道從沒有分離過,它們始終如一。問題出在哪里呢?出在人身上。在我們的思維,在我們的意識上。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得另外說,因為要說明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一兩句就能說得清楚的,它一樣是一個難度極高的活兒?,F在,我們還是說說道與物的關系。要說這個事,或者我們可以借用莊子的一段話來說說。
那段話的白話文是這樣的:東郭子向莊子請教說:“人們所說的道,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呢?”莊子說:“大道無所不在?!睎|郭子曰:“必定得指出具體存在的地方才行?!鼻f子說:“在螻蟻之中?!睎|郭子說:“怎么處在這樣低下卑微的地方?”莊子說:“在稻田的稗草里?!睎|郭子說:“怎么越發低下了呢?”莊子說:“在瓦塊磚頭中?!睎|郭子說:“怎么越來越低下呢?”莊子說:“在大小便里?!睎|郭子聽了后不再吭聲。
我不知別的人對這段話是怎么理解的,我的理解——好吧,其實我也不知道怎么說了,還是借用別人的話來說吧,就像佛經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嗯,就是這樣,色空其實一體,并沒分別,就像物與道,它們同樣一體,并沒分別。好了,就胡亂說了這些,如果還是不能明白,那我也沒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