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去圖書館本來打算借幾本袁老師推薦的培訓書,偶然間看到書架上有一本秋葉老師的《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本著不放過任何一本高速閱讀和記憶法書籍的原則,將其收入囊中。
初讀本書,長達46頁的序言就已經足夠吸引我了。在序言中,作者為我們列舉了10種讀書中容易進入的誤區,并結合自己的讀書體驗,推薦了10種讀書的方法。相比較《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樣的經典著作,本書中提供的方法更有條理,更具有可行性。
這10種讀書方法分別是通讀法,速讀法,圖讀法,框讀法,煉讀法,逆讀法,抄讀法,仿讀書,誦讀書,和閑讀法。讀者可以根據根據不同的書目與閱讀目的來選擇不同的方法。
這其中我需要借鑒的是,通讀法,速讀法,圖讀法和框讀法。因為雖然我讀書很快,但是對于書的深入理解和應用做的并不是很好,一年讀幾百本書,可是真正的收獲卻很少。這幾種方法有助于我把書中的內容應用到自己生活與工作實踐當中。
序言的第四部分講的如何做讀書筆記和拆書。關于拆書我們在寒假特訓營的時候,做過類似的訓練。當時袁老師引導我們將書本中的知識,與個人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進行發散聯想,被拆的書感覺印象更加深刻。只是集訓時間本就短暫,當時只是進行了兩次拆書練習?;貋碜约壕驮僖矝]有操作過。借助這本書,我正好學習了一下。
秋葉老師介紹了他選擇所拆書的基本標準:一是話題能夠引起群體共鳴的,內容有一定連續性又容易結合現實的書;二是書的本身未必好,最好是那種有整合性的書,書的內容不夠深正好給我們拆書留下發揮改造的空間。三是書的內容一定是自己原來有過積累,能夠迅速抓住重點的。拆解這樣的書比較容易能夠和具體的實踐相結合,大家一起拆的話也比較容易有共鳴。
我個人其實經典的著作也可以選擇部分內容來拆一拆。拆書一方面可以和他人一起分享,讀書的體會,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自己進行擴展性思考和全面復習,其實傳輸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拆過的書印象會更加深刻。其實不僅是書,其他的東西也可以運用拆書的思想去分解內容,進行批判性思考。因此就像書中所說,只要你有心世界皆可拆,每天拆一點進步不是一點點。
后面,通過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和延伸閱讀3個篇章進行展開。其實是秋葉老師在讀書過程中的拆書筆記,下面就講一講我從當中學到的重點內容。
1.SWOT分析法。重點閱讀SWOT的分析法,為玉印老師下一次的思維導圖課預熱。SWOT是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的首字母簡稱,運用這項分析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規避風險,把握機會,客觀認識自己,揚長避短。
2.組合矩陣分析法。在同時需要處理多個項目計劃的時候,就需要把控時間的成本和金錢的成本。在邱老師所拆的《史上最簡單的問題解決手冊》中,提到的組合矩陣分析法,就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復雜問題的管控能力。
中國向來被稱為九州大地,這個九宮模型一直存在于中國傳統風水文化中,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是非常好思維方式。前幾天看思維導圖劉艷老師的微博中,也看到她運用九宮圖來發散學生的思維。
3.秋葉老師說這個世界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個很容易找到使命感的人,另外一種人必須有使命感的人驅動才能前進。對于普通的人最合理的選擇適合擁有偉大目標和自律性的人在一起,和他們在一起利用他們的能量,激勵自己堅持。我感覺自己屬于后一種,所幸的是,我與一群擁有偉大目標和自律性的伙伴們在一起,每天不斷努力,朝著目標前進。
4.閱讀這本書的另一大收獲就是,讓我發現了更多需要讀的書。在這本書的開頭和結尾,秋葉老師就非常推崇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這本書。這個大叔非常厲害。他是前蘇聯的一位生物學家,一生出版了70多部學術著作,探討的領域包括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哲學,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等。他還寫了很多的回憶錄,追憶了很多的科學家。在所謂的業余時間,作為休息他還研究了跳蚤的分類。他一共收集了35箱跳蚤標本共13000只,還對其中的5000只公跳蚤做了切片,他的這些工作量和成果讓人嘆為觀止。他能夠取得這些成就在于他高度的自律性,和時間管理意識。這讓我深深地感到,時間管理是對個人發展有多么的重要。除此之外,我下一步還要找來書中提到的《越讀者》、《這樣讀書就夠了》、《微創新》、《史上最簡單的問題解決手冊》等書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