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四月,去了一趟日本,在京都呆了三天,恰巧逢上了櫻花盛開的時節。
? 京都是日本古時的首都,這里又被稱為日本人心靈的故鄉。如今的京都城內依舊遵循著中國盛唐時期的城市布局,人們在這里可以尋求到所有渴望找到的靜謐和古樸,譬如精致的庭院,譬如優美的廟宇屋頂,譬如華麗的和服。京都恰如一個妙齡女子,梳起發髻,粉頸半露,撐著緋色的紙傘,走在鵝卵石鋪就的小徑上,等待我去走到她的身邊。
?在京都待的幾天,都是手持一張交通卡,隨意跳上身邊的一輛公共汽車,隨著車身的搖動,一路欣賞沿途的風物人情,一路期待終點的美景。因為每一條公交線路都有賞櫻的景點,每一個地方都值得駐足、回首。
? 二條城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它見證了德川家族的榮枯興衰,這里的櫻之園內櫻花種類繁多,是人們賞櫻的絕佳之地。園內除了栽滿尋常的櫻花樹外,還有華麗莊嚴的八重櫻,以及萬條垂下粉絲絳的垂枝櫻。
八重櫻是櫻之王者,花朵很大,花瓣又多又密,重重疊疊,又是數朵叢生,懸垂開放,放眼望去,滿樹掛滿了繡球狀的繁花,如同濃妝艷抹的芳華女子;相比之下,垂枝櫻就顯得含蓄內斂些。它滿樹的軟枝條如同柳樹一般垂下來,花瓣粉紅,隨風搖曳,宛如極有詩情畫意的粉彩瀑布,也仿佛美人長發散落,楚楚動人。走到二條城的一隅,那里的庭院暫時被圍了起來,游客止步了,原來是一家會社的家眷正在開觀櫻茶會。遠遠望去,一群盛裝的女子散座于涼亭之下,或品茶,或賞櫻,庭院樓閣,小橋流水,櫻花樹下,和服女子,如同畫中一樣,讓人禁不住想前往一睹芳顏。
? 另一個富有特色的賞櫻地方---哲學之道,位于銀閣寺附近,是一條約兩公里長的溪邊石板小路。據說原京都大學的哲學教授西田幾多郎以前經常在此散步冥想,故得此名,這里的櫻花開得更驚艷,更震懾人心。
密密仄仄的櫻花樹布滿了溪流兩側,一眼都望不到邊。櫻花樹高高大大,在空中肆意奔放地盛開,連藍天白云都遮住了。這里最美的就是落櫻的繽紛了。隨著陣陣微風,纖巧細嫩的花瓣落在草地上,落在溪水上,落在人們的肩上,發上,空中飄滿了如夢如幻的花瓣雨,像是幻境里的粉色云霧。那落英是胭脂雪,是櫻花淚,又如一首婉轉悠揚的小夜曲靜靜地流淌在行人的心上。
這里石板路的一側是典型的日式建筑,兩層的樓房,小巧的庭院,那房屋在藍天白云之下,在滿眼繁花之間,美得像是一張明信片。我想住在這里的人,勿需思考,便是哲學之人了。
? 櫻花季的京都,尋常街巷,寺院之中,鴨川之旁,隨處可見開得正盛的櫻花。櫻花樹或獨自,或結伴,在天空中任意涂抹或深或淺的粉紅,雪白,仿佛已盛開千年。那大片大片的花海染色了天空,落櫻又染粉了溪流,整個城市都籠罩在熒熒色澤里。我在此間呆的三天,一直在不停地走,一直不停地回眸,但總覺得時間太短,還不能識過這個小城全部的美,全部的優雅和精致。
?日本人賞櫻,喜花開的絢爛,更喜花落的慘烈,有的人會追隨櫻花的花期,從南至北,追逐繁盛的剎那芳華和凋謝的飛揚之舞。我與其說是喜歡花見,不如說是更喜歡京都幾百年來不變的傳統、安靜和悠閑。它的花樹的靜立,人群的秩序,建筑的質樸,非常和諧地聚于一起,令游者心情寧靜,欲語還休。
我喜歡這份韻致,喜歡已遠離我們記憶的彼日安詳和對古時的傳承,
我更希望我們的周遭也能拂去嘈吵和浮躁,重拾禮儀和修養,一切能慢下來,溫暖純凈下來,讓身邊的城市也能成為人們的心靈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