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書名時,我問了自己三個問題:
你快樂嗎?
你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嗎?
你為什么想要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還算是一個快樂的人吧,生活過得挺充實。可是,誰不想更快樂呢?
當當做活動,《佛系如何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這本書在推薦位,就買了。一箱子書中,第一個挑出來看。回想一下,可能是前幾天看專業(yè)的書太多,想要看一下休閑的書放松一下。
帶著5個問題,翻開書:如何理解煩惱;怎樣做到不判斷;如何面對正視負面情緒;如何對待他人看法;以及如何面對競爭。
1.如何理解煩惱?
煩惱產(chǎn)生于我執(zhí)。理解煩惱只需正視,事物總有存在的道理,煩惱也是。
處理有三步:語言確認,如『我感到很生氣』;身體感覺,如『我感覺整個頭在發(fā)熱,血都在往頭頂沖』;在頭腦中對煩惱進行分類:貪欲,憤怒,或是妄想。在心中明確:我感到憤怒了。通常煩惱就會消除。
2.怎樣做到不判斷?
我們常常會不自覺的想:這個人好煩;好討厭跟這樣啰嗦的人說話;那個人好刻薄,每次被他說得心里很不痛快……其實這些都是給人做了判斷。你在做判斷的時候,內(nèi)心已經(jīng)不痛快了。
為什么我們會做判斷?
為了讓人高興;或是感到自己得到認可。(判斷別人,也是自己尋求被認可的一種表現(xiàn)。)
解脫辦法:意識到我做了一個判斷;我是我,別人是別人;學會坦誠。
想到之前看過一本書里有這樣的一句話『你不是別人,你不知道別人正在經(jīng)歷什么,所以不要輕易給別人建議』。用到這里,也覺得正好。
3.如何正視負面情緒?
之前在做『正念冥想』時,聽過這樣的句子:念頭飄過的時候,靜靜地看著就好了,不要去管他。
初次聽的時候覺得好好笑:不就是自己的念頭嗎?不去管它,怎么可能?
后來又聽到情緒管理時,有說:當脾氣來時,不要管它,靜靜的對自己說『我要發(fā)脾氣了』。后來有次發(fā)脾氣時,真的在腦袋里飄過一句話『我又要發(fā)脾氣了』。然后脾氣就跑了……
這本書里也這樣寫道『不反應,聽之任之』。將心分成兩半,一半朝外,理解對方;一半朝內(nèi),不動心。
對于我這種愛發(fā)脾氣的人,這段寫得太好了。
4.怎樣面對他人看法?
為什么要在乎他人看法?因為尋求別人認同。是呀,我們?yōu)槭裁纯偸且玫絼e人認同呢?要知道,我們真不是跟別人比,我們自己要跟昨天的自己相比較呀!
唉,我說得容易,做不到。從小到大,我們都在尋求別人的認可,希望別人說我們事情做得好,希望別人夸我們聰明。現(xiàn)在也是,一方面希望別人夸我們,另一方面我們還會謙虛的說:哪有。
典型的不自信的表現(xiàn)。
一次瑜伽課上,老師說:大家不要看別人,為什么要看別人?因為你想比較。為什么想要比較?因為你不自信!
問自己:為什么我們要得到別人的認可?
別人的認可真的那么重要嗎?
停止比較,注視內(nèi)心。
5.如何面對競爭?
面對競爭,有三種選擇:參與競爭;避免競爭與面對競爭。
為什么會去競爭?想贏,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可。
所以我們常常不會承認別人厲害,甚至不愿意幫助別人。
正確處理辦法:自觀,看清腳下,我處在哪,我要去哪;告知自己,我的人生價值在別處。
整本書看完,我問自己:你會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嗎?
答案是:隨緣。快樂也行,不快樂也行。放下我執(zhí)。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