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幾天前,醫院的幾位醫生在院長帶領下與婦聯領導一起前往云南偏遠地區扶貧義診。在第一站某縣的一所專門接納留守兒童的小學慰問時,一位團隊成員遇到了一個小女孩。她身上穿著一件臟兮兮的,滿是窟窿的紅色蕾絲連衣裙。她的頭發很久沒修剪過了,被簡單的扎成一條馬尾。黝黑的皮膚,像一灘渾濁的池水,怎么也反射不出半點陽光。當那位成員走近她時,她把雙手放在背后,警覺地看著成員,出于本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成員這才發現,原來這譚死水下竟藏著那么甜的微笑。
在學校老師的協助下,成員取得了小姑娘的信任,并開始了解她的故事。小姑娘今年5歲,雖然沒有到兒童學齡期,但除了這所學校她幾乎無處可去。因為家徒四壁,她的媽媽在她還沒學會100個單詞的年紀便選擇了拋棄她。媽媽臨走時,給她留下了三樣東西:她的名字,一件紅色蕾絲連衣裙,還有一顆不到10歲就已殘破的童心。小姑娘懵懂中將這三樣東西接了過來,卻不知它們的意義。不久,她的父親又把離別這件事重復了一遍。只是這次不再給她留“禮物”。
成員在朋友圈里寫道:“發現自己原來只能治好他們的身體,卻治不好貧窮。想到這里,哭得更兇了。”我看著照片和留言,心情亦是極其復雜。想著這女孩兒長大會怎樣,會否遭罪,想著這些和我素不相識的人的命運,想倦了竟在沙發上睡著了。睡夢中,小姑娘的未來依稀可辨。
(二)
她終于還是長大了。雖然身高未能超過1米60,但是她終究還是在生理與心理上擁有了一個成熟的人所應擁有的一切。她放棄了學業,因為她覺得只要不跨出這座山,她學再多又有何意義?她要賺錢。因為,只有賺到足夠多的錢,才能讓曾經許下的愿望得以成真。旁人問她,你的心愿是什么?她搖搖頭。“說出來就實現不了了。”
她徒步走出了村,從村走到了縣,在那里讓自己如牛馬般被使喚。她攢了一些錢,又湊了一些錢,買了一張出山的火車票。她堅信這張票就是她心目中登上諾亞方舟的許可證。有了這張票,她便可以實現她那深埋心底,始終不愿說出的愿望——找到媽媽。
(三)
她把行李打包,小心翼翼地把滿是窟窿的紅色蕾絲連衣裙放在最上層以免被壓壞。她漫無目的地在省城游蕩,不知道媽媽藏在哪個角落。路過富麗堂皇的酒店,她想,媽媽一定成了闊太太,出門都有人替她拉門;路過香氣撲鼻的餐廳,她想,媽媽一定成了大廚師,燒得一手好菜惹人夸;路過陰暗潮濕的橋洞,她又想,媽媽也許落魄異鄉遭人欺,我定要把她帶回家。
但酒店里沒有她的媽媽,她作為清潔員,每間房都看過;餐廳里沒有她的媽媽,她一天要干10個小時,記得所有吃客的臉;橋洞下也沒有她的媽媽,搶起打盹的好位置,其他流浪漢才沒有半點媽媽的樣子。
就這樣,她白天打工,晚上彷徨。總覺得母親像幽靈般縈繞,看得見摸不著。接著,她遇到了她愛的男人。對方只是幾句花言巧語,只是帶她去了幾次影院,她便覺得幸福終于來了。她放下了尋找母親的心愿,一心撲在了自己的人生之上。她終于尋覓到了免費便可實現的心愿——肉體上的快感。她沒想太多,便和他上了床。她覺得做愛解千愁。在迷離與疲憊中,她得到了解脫。心愿,母親,責任,曾經的貧窮,都在欲望的漩渦中被絞碎。還有什么比赤條條地躺著,腦海中空空如也更真實更美好的。
(四)
快感是免費的,但人流是有價的。意外懷孕令她又陷入到新的慌亂中。她沒有找到自己的媽媽,卻又要讓自己成為媽媽。她起初很怕,但躍躍欲試的期待感最終壓倒了恐懼。她想,沒關系,生下來,生下來能養活的。乳汁不要錢,應有盡有。我能行的。我能比我的媽媽做得更好。于是,女兒呱呱墜地。
原來女兒不止要吃奶,還要吃肉!還要吃那么多!原來女兒不僅要裹尿布,還要穿衣服,衣服總是跟著體型的長大不停地在換!原來女兒不僅會哭會笑,還要讀書,書本怎么比紙還貴!一切無窮無盡,就像無底洞。5年過去了,她的乳房被掏空了,錢包被掏空了,賬戶被掏空了。她的男人在某一個早晨不知所蹤。她在租來的房間里看著長大的女兒,那張臉似曾相識。那個微笑更是她童年的投影。她把雙手挪到女兒的脖子上,她的腦海里浮現起小時候看大人悶死鴿子的畫面。
(五)
她到底沒勇氣掐死女兒。她帶著女兒回到了老家。又回到了山腳下。她看著山,腦海里亂哄哄。剪不清理還亂,一個“窮”字揮之不去。她帶著女兒回到老房子。在屋檐下,打開自己的行李。那件紅色連衣裙仍然躺在最上層。她拿出來,遞給女兒,告訴幼小的她“媽媽要出趟遠門,這裙子送給你。記住你自己的名字。還有,我真的很愛你”孩子懵懂地接過裙子,點了點頭。粗糙的馬尾在擺動,皮膚黝黑折射不出一絲陽光。這一瞬間,她竟發現這一幕如此熟悉,似乎就在昨天才發生過。站在她面前的究竟是女兒還是自己?!
她揉了下眼,抹去鼻涕和眼淚。站起來,轉身,沒回頭,徑直往前走。她突然意識到:“我找到我的媽媽了!”她的淚水像斷了線的珍珠,她把手指塞進嘴里狠命地咬。心里一遍遍地默念:貧窮是病,貧窮是病,誰來救救我。誰來救救我。
(六)
一口唾沫把我嗆醒,我咳嗽連連。夢醒了。我知道那姑娘的未來未必真如此,但我也確信貧窮定是一個死循環。單靠環中人自己,根本無法將其打破。只有我們這些外人施加以外力,才能徹底打碎這個閉合環,把陷于其中的所有人的命運扭轉。這既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我們的責任。每一個人的善舉都是微小的,但即便如螢火蟲,即使光亮微弱,若能聚攏成群,也一定能照亮每一個黑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