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專欄丨湖北詩人郭戈
秋天
這個叫做秋天的作坊
一切都那么芳香
輾出的米、榨出的油、點酒的漿
交織發酵,香飄十里八鄉
農人們在作坊忙碌
制茶、打豆、釀酒
小曲掛在嘴上
臉上彌漫著秋天的陽光
偌大的作坊充滿律動
各種果實風鈴一樣
掛在樹上,隨風清唱
和著小曲,配樂著揚場
紅高粱的幸福時刻
紅高粱走進糟坊
擠在池子中酣睡
這種發酵的過程
雋永而漫長
高粱一覺醒來,全身噴香
釀酒師傅,開始點漿
于是,酒缸中漩起
唐朝的月亮
惹得吟詩好酒的李白
垂涎三尺,忘了穿越和返鄉
2017年的秋天
我家山坡上的紅高粱
就是發生著這樣的故事
當她從地頭抵達糟坊
釀成美酒,走進酒會
醉了五湖四海的客商
(稿源/郭戈;圖/網絡)
秋分
她把天氣的差別
用小蔥伴豆腐的菜肴
演示給人們細瞧
從此空間中的水份
開始了向薄霜的慢跑
晚間的月亮糊滿
的涼意,使得晚歸的情侶
偎依擁抱,鄉間老農
穿上薄襖,牽著老??胁?/p>
草叢中的野菊,如燈閃耀
扎掃帚的母親,拿著芒錘
錘高粱的聲音
就像古老歌謠……
父親在菜田
秋雨纏綿,像個怨婦
漬水積滿菜田
蔬菜不再搖曳
父親臉色嚴峻
徹夜難眠
父親蹲在菜田
喃喃自語,像是對菜們
傾吐勵志的嵅言
腳下的煙蒂,燃燒著他
苦悶的心情
父親早以不賴菜錢
只是不愿到牌場廝混
每遇兒女從城里回家
裝載菜田的鮮嫩
他會樂開滿面的笑紋
奄奄的菜,讓父親
頓生悲憫,他旋即成了
救菜的醫生
清溝,插竹,搭棚……
徹底將雨擋在了菜田外面
(稿源/郭戈;圖/網絡)
篾匠之手
勢如破竹的成語
就是他們
創造的
一根根竹子被剖開
如繞指柔
在篾刀下起舞蹁躚
用行為藝術表達著
對篾匠之手的癡戀
篾匠之手
笨拙而有老繭
但這雙手能從竹中抽出絲來
編成精致的器皿
和詠竹辭賦
稻谷之魂
秋天,稻子雖然已割
也做到了顆粒歸倉
然而總有一些稻谷的魂
在田野游蕩
這些稻谷的魂,就像
秋天的稻子泛黃
充滿理想,祈望走進禾場
經過脫粒揚場,變成飯香
因此,稻魂常常伸長脖子
眺望炊煙的模樣
大雪彌漫的冬天
稻谷之魂還會咔嚓作響
那是他們在重播鐮刀的鋒芒
身體被斬不是痛苦,而是幸福
如同懷胎的母親迎接
剖腹產后,嬰兒啼哭
來到世上
春天到了,稻谷的魂
就會在溫暖的水田徜徉
每當農人灑下肥料
熱淚迅即盈滿眼眶
經過春雨滋養,稻魂
綠得分外鋪張
驚悚鳥鳴,散落地上
年邁的父親,踱在田間
曾經數次巧遇稻魂
父親說他的肉身
香味撲鼻,讓人酣暢
(稿源/郭戈;圖/網絡)
?中秋月
其實,這輪月亮
早已蒼老
昏沌、韁硬、粗糙
如果宇宙還有一輪
就該換燈一樣換掉
然而中秋之月
處子樣溫軟,玉盤樣閃耀
原來,歷代歷朝眾多游子
在此節氣就會就著
鄉愁吟詩,眺著故鄉感傷
洪水樣的淚水,將月浸泡
使月亮重現明亮、妖嬈
中秋之夜的圓月,于是
頓生悲憫,久久掛在天上
推心置腹,將游子勸告
(稿源/郭戈;圖/網絡)
月光灑下
月光灑下,夜間的樹
比拋光還要晶瑩
鳥們飲著月的光華
看著虛掩的門
動了側掩之心
打工在外的人,咳嗽著
工棚的塵煙,遺忘流年
月光灑下,拉琴的人
把弦拉得淚水漣漣
二泉映月的曲調
再次增加了
鄉愁的年輪
月光灑下,陌上玉煙
飄上山嶺,山上的老母
思兒的念叨,變得遲鈍
只有手搭的涼棚,在月下
成了望歸的剪影
卓刀泉
卓刀泉是一口古井
泉水年輕,如新媽媽初乳
雖不汨汨,但營養、甜潤
關鍵是,井為關羽所掘
飲后義行天下,寬以待人
鐵桶打水,朝拜者
蜂踴、痛飲,瞬間
些許贊美的形容詞
從我的靈感中
跌至古井,讓人吞飲
然而,吊桶的鐵鉤子
活生生就是大問號
義、善、凈,豈是飲水
滋生,有人終生清洗
不完體內的污穢
因為,他們的心中
繁衍著自私的蚯蚓
僧躬立一旁,念念有詞
水花四濺,人們如飲仙泉
但愿那些絲絲縷縷的邪念
真正了無蹤影
(稿源/郭戈;圖/網絡)
郭氏藥家法
這部藥典,為我曾祖所著
他嘔心瀝血,圖文并茂
至今,那些黃連菊花的插圖
還在泛黃的頁面發芽
曾祖是名聞遐邇的獸醫
他飛針走穴的絕技
是我老家幾代人的評書
曾經驚悚了無數騾馬
曾祖晝夜捻斷胡須
黏著墨汁,集秘方大成
是不是期望他的后裔
技高于人,不至于某一日
被困窘壓垮
可是我卻酷愛用詩
喊醒靈魂,我揣知這
絕對有違曾祖初衷
舊書中的斑斑唾漬
會不會是他滔滔不絕
的規勸和責罵
割谷
那些稻子,斷了骨頭
撲倒在半濕的田疇
在秋雨中,跌成溺水者
綿軟的向人呼救
割谷的人擼起衣袖
在秋風中撲下身子
用閃亮的銀鐮,在金黃中
切開豁口
秋風焦慮地呼吼
依然阻止不了
割谷的忙碌
這種不屈的場境
就像一場
特別的戰斗
重陽,憶祖父
一切還是依稀可見,我的祖父
坐在人生盡頭,須發皆白
像是披滿霜雪的灌木
他一根根捻過胡須,從中
抖落出一個個典故
最后說:兒啊,年青時
敢于拼搏,晚年喝起菊花茶
才不苦
那個重陽節后,我離開祖父
從此獨飲孤獨,也收割了
諸多幸福,因此,今年重陽
我想將清香的菊花茶
獻給祖父……
作者簡介:
郭戈,湖北應城人,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星星詩刊》、《長江文藝》、《黃河文學》等國家級文學副刊和雜志發表作品三十多萬字。
(稿源/青年詩人;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