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現在的無用社交文章泛濫,我在想,會不會又有一批聽啥信啥的讀者因此放棄社交,甚至拿此借口躲開人群,避免社交
那些文章里,講的都很好聽,拼命想要讓你知道,只有當你變得更好,你周遭的人事物才會隨之變好。就這點而言,我十分贊同,但問題在于,我們是否有認真思考,這里面的悖論所在,即,如果我們不接觸好的人事物,我們又該如何變得更好
文章出發點極好,是想要我們不要浪費時間在無用的社交上,而更多的放在自我提升,可是無用是該如何定義,自我提升又該是如何定義,根本沒有定式,缺少自我認知的人,就只會按著別人的標準去要求自己,是極蠢的
譬如說,和一群朋友出去喝酒吃串,可能對一些老江湖來講,這種事情年輕時干太多,再去做就是浪費時間,但對沒見太多世面的年輕人來講,在喝酒吃串中,一次比一次更敢于去吹牛逼,更敢去發表個人言論,這就是自我提升
但就是很多人,不自知,以為在別人那里無用的事情,換做自己,也該是無用的,其實到頭才發現,這一切不過又給了自己一個借口去逃避自己不敢做的事情
做一件事情,別人指著你鼻頭告訴你這樣做就是犯大錯,你聽當然得聽,但腦子是好東西,到底是有用還是無用,要不要接受都得看你脖子上那顆玩意,要不這不等于做了條內褲,別人放個屁你都得全盤接收
所以到底別人眼里的無用社交,在你眼里是有用還是無用,得看你的標準,別整了個自認清高的模樣,拒絕一切示好,認為那些都是虛假無用的
你若這般,就是套進了反依賴人格,而反依賴人格就是善于利用所有可用的借口,盡可能避免社交里的深層次交流,為啥?就一個字,怕
有啥好怕的,其實很多恐懼都是擔心某事物威脅了自我存在,就像我怕老鼠,覺得超惡心的好吧,誰再說廣東人什么都吃,我就活吞老鼠給他看。這里怕,就是怕他臟兮的身子把細菌傳給我,使我生病(沒有太多本能的惡心,大多都有原因,仔細想想,一定要學會動腦子)
又或者,不敢在眾人面前展示自我,怕別人不喜歡自己,被孤立。真想太多,你不說話也沒人喜歡你好吧,這里還是想引用回之前寫過的那句話,當你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去活著的時候,才是最有價值的
而這里反依賴人格的自我存在被威脅,是因為自我改變后的不可知性,讓自己感覺每一步都在冒險,相對固化行為而言,會走向何方,都像是孤葉方舟,一片茫然
哪怕這類人外表多粗獷嚇人,內心卻是藏著個膽小的小孩,躲在墻角,觀察著別人的每一舉一動,他是不成熟的,自我還無法獨立養活自己,所以只得通過外在的強勢和拒絕,找回社交的框架
他們可能不懂人際,不懂如何交流,不懂自我表達,但卻善于自認了不起,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可打心底卻想要得到關系的愉悅
看到避免無用社交的文章,他們可是高興壞的,因為又多了個借口可以逃避內心的匱乏和恐懼
喜好逃避自我缺點的人,大多逃避不了易怒和沮喪,連自我都不接受的人,美的事物都能看成丑的,更別說丑的,他們極易被影響,認知里大多為丑的,自然情緒也是丑的
而接納是改善這一切的基本一步,也是自我進步里最最基本的一步
舉個例子,鳳姐和我都想整成范冰冰模樣,可是鳳姐不服,說她自認為自己是馬大使,想要按著我的模樣去整,可能嗎?你會整出個什么鬼?首先性別都不一樣,其次輪廓也不一樣,最重要的,我那么玉樹臨風
而真正能有所成效的整容,必須得按著你自己的真實模樣去動手腳,哪里有問題,就得多修,哪里多少相似,就不用改動太多
也只有這樣,改變的方向才是真正正確的,開始的一步都錯了,后面都會成妄想
所以,人的腦子,是個好東西,別浪費了,多動腦子,多思考,找到自己真正的問題所在,接納自己,并勇于改變
在聽我胡扯的過程中,你思考了嗎
但我是胡扯嘛?我可從只寫自己經歷過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