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句話很火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有人一出生就在羅馬。
在遍地雞湯文的世界,這類“毒雞湯”負能量獨樹一幟,受到不少追捧。
01
最近刷爆了健身圈話題的,是一位23歲的重慶女孩 恩桃。
恩桃本身熱愛運動,卻不幸在一場橄欖球比賽中嚴重受傷,不能正常行走,醫(yī)生判定她一輩子都不能再做任何讓腳踝彎曲的動作,這相當于無法再健身了。
對于一位健身愛好者來說,仿佛人生的色彩少了好幾筆。夜深人靜時哭泣,面對未來很迷茫,但還是開啟了漫長復健之路,傷痛沒有好,家人反對也堅持去健身房鍛煉。
她知道,堅持是對的,大概在術后的第8個月,她能跑步了!
再后來,能跳高,能跳遠,還參加了健美健身比賽,獲得亞軍。健身不僅讓她重回正常生活,也助她重生。
對我們來說,能跑能跳,很正常啊,就仿佛“出生在羅馬”
對受傷的她來說,“羅馬”很遙遠,只要有路,就想方設法到達。
02
我發(fā)小 雯文,她爸何叔,當年也是一風云人物。
何叔是我父母那輩人,當年在這個四線小城,是為數(shù)不多的大學生。
工作包分配的年代,何叔這樣的天之驕子,能回來小城實屬個別,“人才引進”政策讓他進了市機關工作。
何叔其實心高氣傲,沒有呆多久,便下海了,在小城市與人合伙,開了個科技公司。搞不懂電腦的年代,公司經(jīng)營的不錯,何叔風風火火賺了不少。
過了幾年,不知怎的,公司經(jīng)營不善,破產(chǎn)收尾。之后恰逢車禍,他跛腳行走不便。雯文那幾年很沉默,家里就靠媽媽的首飾店撐日子。
我后來問她,不還有你媽的首飾店嘛,門面不小,生意肯定不差。
“生意不好,真的。除去店員工資水電,沒賺,店員形象不差,但是很多是大款家太太,閑著無聊來上班玩兒的,要么嘮嗑要么對鏡打扮,根本不招呼客人。老媽也拿她們沒辦法”
何叔行動不便,腦子更好使了,呆在家里開始研究股票,所剩的一點兒小錢投進去,居然沒虧。這一炒,炒出了興趣,股票市場摸索幾年,掙了一房一車,還出了書。沒有大富,也沒有落后于人。
“羅馬”就如很多人想要的生活水準:有房有車,有不低于城市平均工資的財富
有人安穩(wěn)一輩子,輕輕松松拿著
有人兜兜轉轉,折騰幾年,也達到了
有的人還未走到心目“羅馬”,就對“羅馬”中的人心生不滿,抱怨連天
想一想,還是應該把抱怨的時間,花在研究如何走到“羅馬”,才是正事兒。
對于考大學這件事,分數(shù)一直存在地域上的差距。
有人喪氣地說
北京戶口上清華北大就是比我們容易,辛辛苦苦考上人大、北外,在他們本地人眼里,不過是二流大學吧?
我想,說這話的,估計沒有一個是上北大清華的。
開啟學霸模式的人,從來只盯著目標,沒有廢話,不在乎門檻高低,對于真有能力考好的學生來說,步子夠大,跨過去就好了。
我的“羅馬”在哪里?
我們要做的,是選好路到達,而不是嫉妒已經(jīng)在“羅馬”里的人。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隆重的日子,愿你們前程似錦,條條大路通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