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壓抑自我的女孩
一、來訪者基本情況:
姓名:笑笑? 性別:女? 年齡:20? ? 職業(yè):大三學(xué)生? 出生地:內(nèi)蒙某市
民族:漢? ? ? ? 婚姻狀況:未婚? ? ? ? 家庭成員:父親、母親、自己
二、主訴(起病、主要癥狀、病程)
現(xiàn)病史(發(fā)病條件、病因、誘因及起病緩急,癥狀的演進與轉(zhuǎn)化,診斷和治療情況,一般情況)
(2017年9月來訪,主動來到心理咨詢室尋求幫助)
主訴:因本學(xué)期開學(xué)以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莫名的想哭,控制不住要自己一個人默默哭會前來咨詢。以前也有這樣的狀態(tài),大約高中開始,特別高二后比較明顯,但是莫名哭的頻率不一定,大約幾個月到半年,甚至更久。
這次來咨詢室是因為這學(xué)期頻率比以前高了,大概一兩個月就會莫名哭一次。自述每次哭時情緒難以自控,經(jīng)常心理難過,相對自己好一點卻無法不在意別人。
目前癥狀:有一定抑郁情緒
既往史(個人成長史、成長背景、重要事件、人際關(guān)系)
? ? 父母因為工作原因,小時候是跟爺爺奶奶姑姑一起長大。自述跟爺爺奶奶相處不錯。讓其評價他們,爺爺比較高,人緣很好,也很專一但是比較固執(zhí),有些重男輕女,偏心(偏心自己和爸爸),爺爺可能帶自己比較多,就相比堂兄弟更疼自己,而爸爸是爺爺唯一兒子,特意強調(diào)不知為什么大家對爺爺偏心非常理解甚至覺得理所當(dāng)然,大家都對我非常好。
奶奶非常勤勞,脾氣很好,也能比較公平。很喜歡她的小姑姑,小姑姑喜愛運動,疼愛后輩,經(jīng)常帶他們玩,也關(guān)心他們生活,遺傳了爺爺?shù)墓虉?zhí)。爸爸常年在隔壁城市工作,直到三年級媽媽單位買斷,媽媽不出去工作了,才把自己接回家。
本來接回來是為了全心照顧來訪者,但是由于媽媽非常愛打麻將,基本白天都在外打麻將,晚上一般7/8點,甚至更晚她睡了才回家。爸爸評價是帥氣,疼我,人緣好,但是也是固執(zhí)。媽媽性格好,做飯好吃,也疼我,但是對我關(guān)心不夠,父母愛好相同,都愛打麻將。
以往治療經(jīng)歷(是否進行過心理咨詢,是否用藥)
沒有心理咨詢經(jīng)歷,最近正在因為內(nèi)分泌問題看醫(yī)生,醫(yī)生也建議適度減肥。
家庭情況(生理疾病、精神疾病家族史、父母人格情況、撫養(yǎng)方式)
無生理疾病、無精神病史。
家中獨女, 足月順產(chǎn),開始由外公外婆養(yǎng)到三年級,后一直由父母養(yǎng)大。
父親具體職業(yè)來訪者也不是特別清楚,只知道大概單位,收入一般(5000),時間比較有彈性,愿意的話可以,休假在家但收入減少。父親年輕時比較放飛自我類型,周圍的人都有些怕他。
從小到大跟父親相處,最親密最長的時間是半年,因為媽媽當(dāng)時有個項目想去考察,爸爸就休假半年回來找個笑笑。
這半年父女關(guān)系并不太好,自述你一直沒有管我,不能說突然回來以你的視角覺得我有問題,其實我一直就是這么成長的,都很好。
笑笑認為自己已經(jīng)處于放養(yǎng)狀態(tài)這么久,已經(jīng)形成自己對生活相應(yīng)的方式和人際習(xí)慣,而這會父親卻不斷去要求和糾正,讓笑笑覺得很難適應(yīng)和突兀,覺得她已經(jīng)按照自己軌跡長成了,你這會卻又行駛父親權(quán)利去要求,所以他們爭吵不斷,但是父親照顧這半年,來訪者回家總會有人,不像媽媽經(jīng)常不在家,但是笑笑自稱心理感覺差異也不大,因為跟爸爸相處也不順利,唯一區(qū)別就是家里有晚飯了,爸爸在而已。
跟爸爸接觸最多只有這半年,其他最多逛超市,我買他掏錢而已。爸爸不會跟笑笑聊生活以外話題,比如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人際處理等,覺得只要過的開心就行,即使養(yǎng)笑笑一輩子也可以。
大學(xué)平時打電話,就是問缺錢嗎,最近過的行不行這兩個問題。不會想知道我找男朋友的,如果媽媽說到,笑笑最近跟哪個男生走的近,爸爸即使心里相信,嘴上不相信,覺得還小啊,媽媽在騙他。偶爾會告訴笑笑,你不用擔(dān)心這些問題,爸爸會養(yǎng)你一輩子。
媽媽,健談,活潑,隨時隨地開玩笑不會生氣,比較愛玩。媽媽比較幸福,家里最小,以前她全家人都非常寵她,嫁給爸爸后,后來下崗不想去工作,家里在困難,爸爸都沒有要求媽媽去工作。
三人相處也是各過個,每次回家媽媽會跟笑笑聊的多些,爸爸會偷偷聽,雖然在看電視可能看到爸爸嘴角在微笑。
三人一起互動比較少,要么跟爸爸要么跟媽媽,很少一起出去玩,基本跟姑姑一起出去玩的多。
偶爾三個人一起逛個菜市場,今年暑假有一起逛了兩回,還一起去了趟商場,給笑笑看鞋子,因為鞋子比較貴,父母想給她買,但是她覺得500有些貴,就覺得沒必要。
社會功能:基本未受損(班干部,跟同學(xué)相處不錯)
印象:膚色小麥色,普通,身高160左右,身材偏胖,很愛笑,但并不是真心開心笑,成熟、穩(wěn)重。壓抑。思維清晰、情緒表達好。口頭語:沒啥、好著呢,我能理解,我也明白。
第一次(9.11)
來訪者來時,自述以前并不了解咨詢,也沒有咨詢過。這次過來是因為,自己覺得心里很壓抑也很難過,但是并沒有能去傾訴的人,也沒有什么特殊目的,就是想找個人聽她說說話。
咨詢師表示理解這種心情,并且鼓勵她把自己感受說出來。這時候來訪者笑了笑,但是卻流眼淚。
笑笑自述其實也沒什么特別事但是呢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莫名要哭一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那會就是一個人躺著,默默哭,也不想告訴別人自己心情,覺得那沒用,反而會給他人帶來困擾,讓別人也體會到負面情緒的困擾,并不能實際解決問題。
之前大一也給朋友打電話訴說過,說完后自己也能好些,可是自己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次這樣想哭時候,不能老去找朋友說。比如哭著再跟媽媽說,可能媽媽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媽媽會哭的稀里嘩啦,害怕父母擔(dān)心。
自己情緒不好時候一般一兩天會自行緩解,這時并不想做什么,除過情緒嚴重失控時候就會自己默默哭一陣子。
雖然也會試著用其他方式,比如看小說,看視頻的方式緩解情緒,但是作用不大,只有哭有用。
一般只是躺著床上,也不會想去去做任何事,如果舍友叫一起吃飯,也會跟著一起。等一兩天自行緩解了,又能正常生活。
平時作為班長,性格給人感覺比較活潑開朗,大氣,不與同學(xué)發(fā)生矛盾,覺得都是小事忍一忍,或者退一步就好了,沒必要去計較這么多,表示能夠理解和包容每個人獨特性格和處理方式。
雖然有時也會因為同學(xué)一些言語不舒服,比如在做班長工作中,自己勞心勞力為大家服務(wù),但是有些同學(xué)卻不滿甚至言語攻擊,開始自己有些不舒服難過,但是又能想得通,覺得都是小事,沒必要計較這么多,退一步大家都好,存在就是有意義,可以去理解。
回憶從小到大比較難過或者有影響的事,初中有個朋友關(guān)系很好,初三突然變淡,對自己影響并沒感覺出來,但是自己直到大二才放下,把這個人相片作為屏保,大二才換掉,告訴自己這事情不能再繼續(xù)。跟父母相處印象深的,初二,跟爸爸逛超市買東西,爸爸要求晚上去爺爺奶奶家,逛完回家笑笑表示不想去,爸爸說笑笑不孝順,爺爺奶奶多她這么好,怎么能不去,兩人就吵架,爸爸就把超市袋子一扔,把客廳燈砸掉一個,有點嚇到。
爸爸其實一直都是假裝跟我動手,但他從來沒真正打過我,當(dāng)時比較小,有些嚇到,但是心里覺得很奇怪,爸爸為什么覺得他做的孝順的事情,我不去做就是不孝順,其實我也做了很多不同于他的,孝順的事情,比如給奶奶按摩,不明白為什么一定要按照他的標(biāo)準去做。
爸爸每次都是去溜達一圈就走了,并沒有陪伴,笑笑并不認同這是孝順,但是爺爺奶奶就這一個兒子,能見到也很開心,也是不錯的。
第二次
笑笑以前不愛說話,因為后面跟媽媽在一起,媽媽愛說話,加上自己常看今日說法,上面說溝通很重要,有問題要去說,社會學(xué)知識人際交往都是從今日說法中學(xué)的。
小時候跟爺爺奶奶一起,他們喜歡看這類節(jié)目,有些案件分析自己也會比較怕,單是自己怕什么就會去做什么,看多了就發(fā)現(xiàn)今日說法非常好。
那些事情雖然是活生生例子但是因為不好的人才遇到做出的,所以自己要多去了解周圍什么是不好的,才能更好的生活,學(xué)習(xí)很多價值觀和社會知識,看今日說法一直保持到大學(xué)。
宿舍有個舍友,跟其他人相處不順暢,比較自我些。經(jīng)常大家在宿舍討論個事,沒有特意指定名字,她總是認為大家沒有特意告訴她,就跟大家鬧不愉快。
比如有次,快下課,宿舍三個人坐一起的,笑笑在右邊,難相處舍友在中間,笑笑問下課我們吃什么,左邊舍友回答了,讓幫忙帶飯,但是難處舍友沒反應(yīng)。
然后到放學(xué),兩人就一起去飯?zhí)茫飞想y相處舍友就說,自己有些累,都不想去打飯,然后笑笑就問,那剛才大家說吃飯,你怎么沒有一塊讓我給你帶飯呢,這樣你就可以直接回宿舍了。她說她不知道,沒聽見。
然后這個難相處舍友就爆發(fā)了,吼著說,你明明就沒說也沒問,這會說這什么意思?這時大庭廣眾下,人流默默給我們空出一個位置,當(dāng)時笑笑就覺得不能這樣了,不能繼續(xù)下去了。
雖然她也覺得委屈,可是笑笑主動解釋那可能我說的時候你沒聽見,下次我們注意。主動退一步,去緩和兩人關(guān)系。
但是笑笑事后覺得很委屈,也為此默默哭了。
自述1.我明明沒有錯,為什么你要這樣對我,2.這件事明明可以平和的好好說,為什么選擇這樣方式,為什么不能都退一步,3.當(dāng)你不了解這個事時候,為什么可以這么理直氣壯,你沒聽見,為什么不考慮別的可能,比如太吵沒聽見,比如你沒留心,為什么理直氣壯就認為是我沒說呢?我跟人相處,我總是理解別人,我總是退讓的那個。
在這問笑笑一個問題,你害怕跟同學(xué)沖突嗎?她回到,不害怕,沒必要害怕沖突。
然后問笑笑,既然不害怕沖突,為什么不真實表達自己對別人不滿,在生氣時候表達出來呢,笑笑覺得沒必要去跟別人爭執(zhí),問,如果跟朋友發(fā)生爭執(zhí)會怎么樣?
笑笑回答可是我身邊只有朋友了,怎么還能跟他們發(fā)生爭執(zhí)呢,然后說,是我是不愿意跟人發(fā)生沖突的。
第三次:
昨晚發(fā)生一件事很煩躁,因為停熱水,好不容易來水了,跟舍友打水,舍友不小心把手燙了,不嚴重,但是笑笑比較關(guān)心。
在宿舍,笑笑詢問還需不需要處理什么的,一直在給舍友建議和關(guān)心處理,舍友過會說回,她很煩躁心情不好,不要給跟她說話。
然后過會看見舍友在動頭發(fā)后面,笑笑以為舍友想解開頭發(fā),想著手上受傷不方便,就主動過去幫忙動舍友頭發(fā),但其實舍友是在扎頭發(fā),半天好不容易才弄好,舍友就生氣了,說我半天才弄好,都給你說了,別過來了我心情不好,你是不是過來找罵呢?然后舍長剛好也聽到了,就接了句,就是。
這個被燙傷舍友就在那不高興特別兇抱怨笑笑。
笑笑自己就什么也沒說,回到床上越想越委屈,默默哭了一陣,后面也想了下,其實自己當(dāng)時應(yīng)該問句,是不是想散開頭發(fā),在去幫忙,但是還是不明白為什么這位舍友就可以一直兇她這么久。
當(dāng)時怎么想?不至于這樣啊,你是不是過來找罵的話,覺得很傷人,以前人家說大學(xué)交不到真正朋友,自己一直覺得大學(xué)宿舍非常好,大家關(guān)系也非常好,可是是不是她的問題,她以為大家是非常好朋友,大家卻不這么認為。
咨詢師問在跟別人相處中,為什么總是引起別人極度負性情緒的表達?——可能我脾氣好,也不是脾氣好,我不太發(fā)火,我覺得沒必要這么計較。
昨天在床上難過時想起老師說的,我怎么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我發(fā)現(xiàn)我還是沒有想明白。
咨詢師問,當(dāng)時沒有想過表達下自己感受嗎(笑笑哭了),當(dāng)時也沒想這么多,就是覺得不能說下去了,在繼續(xù)說下去,自己就會忍不住當(dāng)著大家面哭出來,哭出來不太好,不想讓當(dāng)大家面,不想創(chuàng)造被人保護感覺,不想把軟弱呈現(xiàn)給別人,
咨:如果自己哭了,舍友可能會說什么?
笑笑:社長會說至于嗎;燙傷的會可能會愣住;另外個可能會表達關(guān)心。
笑笑:內(nèi)心覺得哭不是解決事情的方法,最多宣泄下情緒,一件事情發(fā)生,我就是想解決它。哭不哭,并不影響我跟我舍友問題解決,所以沒必要哭。
咨:嗯,或許你也不是刻意去哭,或許只是在解決跟舍友沖突中,泄露出情緒了。
笑笑:其實當(dāng)下,我已經(jīng)不想去解決這個事情了(聲音變哭腔),你愛怎么說就怎么說吧,我要上床哭了(笑了下,可是含著淚)。
咨:其實你是想回避這個沖突,是害怕什么嗎?
笑笑:在這么下去,我們會吵架,我其實特別害怕大家突然間開始吵吵吵的,耳朵都要炸掉那種(笑了,哭腔)
咨:會讓你想起什么嗎?或者跟某些感覺很相似?
笑笑:小時候父母吵架,聲音很大,整棟樓都能聽見。覺得他們好吵啊,也有些害怕。
父母關(guān)系從小不好,記事起爸爸從外地一回家,經(jīng)常吵架和發(fā)生沖突,會比較怕,也會想爸爸媽媽為什么吵架,在笑笑五六年級前后最嚴重,笑笑那會覺得你們愛怎么就怎么吧,我已經(jīng)不想管了,如果真的過不下去,那就離婚也不是不行,父母在關(guān)系最糟糕時期也問過想跟誰,笑笑覺得爺爺最親,想跟爺爺。
有一次比較嚴重,媽媽拿著刀要自殺,父親把媽媽壓在沙發(fā),攔著,讓笑笑過來勸勸,笑笑站在自己屋子門口,說:她要死你就讓她自殺吧。爸爸就這么看著笑笑,然后嘆口氣,然后兩人繼續(xù)折騰,笑笑就回自家屋子了。
長大后來訪者就習(xí)以為常了,初二后父母這幾年發(fā)生沖突不多了,覺得父母可能成熟了。
后面兩年還有件事,就是媽媽娘家大概兩個多小時車程,但是媽媽每年初二都沒有回娘家,因為只有爸爸一個兒子,四個姑姑,初**奶愛熱鬧,就大家聚集一起。初一吃餃子或者30 的剩飯,爸爸要求媽媽初二早晨起來去奶奶家做飯,而媽媽在這幾年連續(xù)初二早晨都會哭,我不能回去找我媽媽,我大年初一還得吃剩飯,初二還得去做飯,覺得很難過。
有一年跟父親討論這事(突然提出因為上學(xué)初二時候跟爸爸待了半年,關(guān)系緩解),然后咨詢師進一步提出爸爸不是在外地工作,怎么照顧你半年。
為什么沒有具體問爸爸是做什么的,笑笑自述,如果問了爸爸也會說,但是爸爸會以為她缺錢。
爸爸會這么想,爸爸就是瞎干,混混日子,父親并不愿與自己細聊這些,那來訪者就覺得算了,之前問過父親也沒具體說過,只知道單位是什么,但是具體不清楚。
跟父親溝通,過年初二問題,應(yīng)該理解媽媽,帶她吃點好的,后面爸爸也在大年初一家里飯不好時,主動買些熟食,母親也有所緩解,尤其是03年姥姥去世,笑笑大一姥爺去世,讓母親突然珍惜身邊老人,開始特別疼爺爺奶奶,母親跟奶奶關(guān)系也緩解了,大年初二媽媽也不覺得是個問題。
接受督導(dǎo)問題:
在第二次咨詢后,為什么咨詢師產(chǎn)生反移情,有種想去逃避來訪者,甚至不愿意咨詢感覺。
2.來訪者表面看是情緒問題,實質(zhì)是成長經(jīng)歷中的客體關(guān)系缺失。
在與來訪者咨詢中,她始終認為自己已經(jīng)大了,既然以前需要父母時候沒有得到父母關(guān)愛,現(xiàn)在更不需要了。
認為現(xiàn)在家庭關(guān)系很平衡,不需要任何改變和調(diào)整,下一步咨詢怎么處理?
3.整個咨詢的關(guān)鍵點和思路是什么?
圖南老師問:
1、來訪者的問題,是否咨詢師也有類似的問題?是否有移情和反移情?
2、遇到壓力時,是否有別的排遣方式?比如說給父母打電話 ?
3、她哭泣的原因每次都是因為現(xiàn)實原因引起來的?還是莫名其妙哭起來?
咨詢師答:
第一個問題:來訪者說小時候媽媽打麻將自己去打飯,我想起來自己小時候父母有段時間忙,自己也有類似的經(jīng)歷,是否忽視她了,我覺得她承擔(dān)太大了,來訪者覺得是正常現(xiàn)象。
第二個問題:不愿意給朋友增加麻煩,自己通過看電視、視頻、書本來學(xué)習(xí)內(nèi)化。
第三個問題:每次都是由現(xiàn)實問題引起的哭,可能這樣的現(xiàn)實問題不是大事,在她這里,就覺得很難過去。
督導(dǎo)科普:
遇到問題時,當(dāng)我們不愿意去麻煩別人時,靠自己扛,看書靠自己內(nèi)化,現(xiàn)實中是自我壓抑人很多,或者我們本身就是這樣的人,遇到壓力時,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可以來探討一下依戀關(guān)系。
第一種是安全型的依戀,就像上幼兒園,母親一離開,他會大哭大鬧,母親回來時,他一樣喜笑顏開,60%的左右的人,都是這類。
第二種是回避型的依戀,母親可能缺乏耐心,表現(xiàn)消極的看法,一離開,孩子就哭,孩子也能很好的融入集體,適應(yīng)環(huán)境,母親回來時,被母親忽略的孩子,成年后很難進入一段穩(wěn)定的親密關(guān)系,這類人占了人群的15%左右。
第三種是焦慮矛盾依戀(反抗型),占了人群的10%和15%,任何一次短暫的分離,都大喊大叫,當(dāng)母親回來時,孩子又想親近會拒絕推開,讓他獨自回到環(huán)境時,他又想回到母親這里。
回避型依戀的人,在成長中和父母沒有建立鏈接,成年后,又渴望和父母建立鏈接,只能通過討好的方式和周圍的人相處,代表人物是電影《芳華》里的劉峰。
希望所有人都喜歡他,不停的靠近所有人,想去幫助所有人。
討好型人格怎樣形成?
1、原生家庭,這樣人格的孩子一定是父母情感上忽視孩子的,自我壓抑型的人一般都是討好型的人,而討好型的人,百分之90都是回避依戀型的人。
2、和先天特質(zhì)有關(guān)系,天生就是敏感,在乎別人感受的人,察言觀色,并不是所有討好型人格成年后都會成為回避依戀型,
3、 0到12歲,是培養(yǎng)向內(nèi)的安全感和對外的安全感,父母的陪伴,接納孩子至關(guān)重要,父母缺失陪伴,她所有的東西都是通過電視習(xí)得,沒有獲得一些正向的積極能量。
這三種依戀模式,矛盾焦慮型比回避依戀型還好一些,成年后喜歡咬手指的,很多都是自我壓抑,自我攻擊的表現(xiàn)。
父母通過規(guī)則、父母很少肯定孩子、壓制了孩子對外攻擊,時間久了,只能自我攻擊。
怎么改善回避依戀型的人格?
1、尋找專業(yè)咨詢師,和父母修復(fù)客體關(guān)系
2、父母的不當(dāng)教養(yǎng)方式,需要告訴孩子,曾經(jīng)忽略了他,如果他在外面受了委屈,可以回家來攻擊父母,誰壓抑了孩子,誰就要買單,開始孩子攻擊父母時,疼也要讓孩子把壓抑發(fā)泄出來,孩子看到媽媽疼,孩子也會心疼……以后會越打越輕,漸漸孩子的壓抑防御機制就會慢慢放下。
當(dāng)孩子行為癥狀好些,順其自然,不能喜形于色,不要過多關(guān)注和強化,比如孩子孩子喜歡咬手指改善時,媽媽還特意說,孩子你現(xiàn)在咬手指越來越少了,媽媽要獎勵你……這樣一強調(diào),孩子的癥狀又加重了。
3、嘗試做一些事情,釋放挑戰(zhàn)自己。
案例督導(dǎo)思路:
這個案例典型的討好型回避依戀人格,缺乏人際關(guān)系、親密關(guān)系的技巧。
1、是從小父母沒有給予。
2、在成長的過程中,爺爺奶奶是否使用了壓抑的方式,不能和別人打架,難受了只能自我攻擊。
3、在成長過程中,成功過的事太少,沒有得到過權(quán)威人士的認可肯定,時間長了,不敢表達自己,盡管自己是對的,自己是受了委屈的。
如果是現(xiàn)實事件壓抑哭泣,受了委屈哭是人的正常反應(yīng),這不是精神方面的問題,沒有別的排壓方式,一個月哭幾次也正常。
第1次咨詢:
用積極心理學(xué)的方法幫她緩解焦慮的情緒。
去探尋問題背后的隱藏的原因,提到意識層面。
去做運動和多參加社團活動,鼓勵她去做一些能體現(xiàn)她個人價值的事情。
第2到5次咨詢:讓父母加入進來,角色互換做客體關(guān)系修復(fù)。
第6到7次咨詢,針對當(dāng)下現(xiàn)實問題和困擾,做一些指導(dǎo)。
第7到10次,和父母做儀式上的分離。
大學(xué)生領(lǐng)悟能力強,只要認可了咨詢師,比初中生和成年人比較起來,轉(zhuǎn)變起來很快。
答疑時間:
1、是否可以嘗試讓她把情緒宣泄出來?
答:情緒宣泄本身就是一種治療,初期,咨詢師可以扮演父母的角色,把負面情緒宣泄。
2、父母一方過世了,怎么修復(fù)?
答:可以形式上的修復(fù),角色扮演或者空椅子技術(shù)。
3、父母不愿意加入進來,通過日常的對話滲透,是否能自愈?
答:沒有形式上的修復(fù),沒有勇氣在咨詢師第三方面前,和父母沒有肢體上的親密接觸,在日常生活中很難修復(fù)。